清代士兵军服上标有“兵”字和“勇”字,二者有什么区别?

如题所述

清代的兵制,大体可分为旗兵与汉兵两大类:旗兵是清朝入关前的原始兵制,汉兵则可分为绿营、乡勇和新军。八旗军、绿营兵的军服上写有“兵”字,乡勇的军服上则写着“勇”字,新军军服上没有兵勇二字。兵代表清朝正规军,有正式编制;勇代表清朝的地方团练,属于临时编制;曾国藩的湘军、李鸿章的淮军、左宗棠的楚军都属于勇字军队。

八旗兵是清朝入关前的主要军事力量,他们平时为民,战时为兵,战斗力较强,八旗制度是一种兵民合一的制度。清朝建立后,八旗兵主要从事攻伐作战,不再从事生产,国家按年或月发一定的银饷和米粮。八旗兵为世袭兵,父死子替,世代为兵;16岁以上的八旗男性子弟皆可成为八旗兵。

绿营兵是参照明朝军户卫所制改编和新招的汉兵,仍按八旗制度管理,只是他们的旗帜是绿色的而已。绿营兵籍皆注于册,由兵部管理,依然是世袭制,一旦成为绿营军户,那么父子兄弟都成为了绿营兵。绿营兵以"镇"为基本单位,各镇设总兵一名,总兵之上是提督,提督总管一省的各镇绿营兵。各镇绿营兵按协、标、营、汛编制;总督、巡抚、提督和总兵,都各有直属亲兵一个标。

八旗兵的薪饷和武器装备均优于绿营兵,八旗兵大部分驻守京畿地区,绿营兵则分驻全国各地。八旗军有装备精良的健锐营、火器营、虎枪营、神机营等,绿营兵则无上述诸营。

八旗兵与绿营兵安享太平过久,武备荒废,不堪一战,在平定太平天国、捻军等起义中勇军突起,并渐渐代替了八旗兵与绿营兵。勇军以营为基本建制单位,500人为营,营辖4哨,哨辖8队,兵员自召,将领自任,粮响自筹。湘军、淮军破城后必然劫掠一翻,这是士兵们的劳动报酬,战后勇营解散为民。鸦片战争至甲午战争期间,以勇营改制的防军、练军是清政府的主要军事力量。

1894年清廷在甲午战争中惨败,湘军、淮军、防军、练军又相继腐败不堪重用,于是清政府开始组建"新建陆军"、"自强军",统称为新军。新军因为武器装备全用洋枪洋炮,编制和训练尽仿西方军队而得名,原计划全国组建36镇新军,到清亡时才组建13镇新军,而新军成了清朝的掘坟人。北洋军阀就多数是从清朝新军出来的,袁世凯就靠北洋军起家。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相似回答
大家正在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