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近视眼如何矫正 其具体有哪些治疗方法

如题所述

你好,首先要培养孩子良好的用眼习惯,平时多注意劳逸结合,避免过度用眼,特别是尽量不要在关灯以后看手机、电脑等电子屏幕,平时还可以多做一些户外运动,训练眼部调节力,放松睫状肌。可以尝试:
1、远方凝视
2、洗眼法
3、推拿操
4、熨眼法
或者采取一种非手术矫治近视眼的新技术角膜塑形镜,对近视矫正及度数控制有良好的效果。其根据佩戴者的角膜几何和屈光度数设计,采用高透氧材料量眼制作,只需晚上睡觉佩戴,即可维持良好的裸眼视力。对儿童、青少年近视矫正最为有效,是目前长期有效控制近视加深的先进技术。同时,角膜塑形术只需夜间睡觉时配戴8—10个小时,白天远视力就会明显提高,配戴使用非常方便,我建议你先去专业的普瑞眼科医院做个全面的眼健康检查,检查后让医生给你评估下你是否适合佩戴角膜塑形镜,以及最终价格。希望可以帮到你。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23-10-28
一般正常的视力是在5.0,低于这个度数,那么就要小心是存在近视了!
视力不好,就要重视了!

影响了日常视物,就要去医院精准验光,需要戴眼镜那么就要戴眼镜,然后还需要注意:
1、注意用眼的时间
幼儿的眼球发育还不完善,工作能力较低,每次看书或写字0.5~1小时,就要让孩子到户外活动活动,做做游戏,望望远方,或观察一下花草绿树,使紧张的眼部肌肉放松,消除疲劳。另外,还要使孩子生活有规律,有充足的睡眠,使眼睛得到充分的休息。
2、注意用眼的光线
不要让孩子在暗光或太阳光下读书写字。晚上室内若用25瓦的电灯泡,书本与灯泡的距离应当在1米以内。若用凳饥60瓦的灯泡,书本与灯泡的距离应在1~2米之间。阴天、黄昏、月光下光线微弱,阳光下光线强烈,都不适宜读书写字。看电视时,要保持适合的距离,一般应是荧光屏对角线长度的5~7倍。每次看电视时间不宜超过2小时。
3、注意眼睛的锻炼
体育锻炼能增强血液循环和新陈代谢,供给眼睛较多的营养物质,使眼睛的抵抗力增强,这对眼睛是间接的锻炼。直接的锻炼是眼保健操,它是根据我国医学的推拿、按摩、针灸穴位,结合体育,是保护视力的科学方法。家长要学会眼保健操的基本知识,具体指导和经常督促孩子做好眼保健操,并持之以恒。
4、注意眼睛的营养
为了保护孩子的眼睛,可以让孩子多吃胡萝卜、动物肝脏、瘦肉类,来补充维生素A,或者是定期用乐睛视力营养素补充眼睛的全面营养,同时也要适当摄入小米、豆腐、动物肝脏等补充维生素B2,以免出现夜盲症、角膜软化、眼红、干痒等症状。而糖吃多了则对孩子视力有伤害,应控制孩子的糖摄入量。
5、注意定期检查
定期检查是因为儿童眼球结构及双眼视觉功能、智力水平在出生后仍处在不断发育过程中,不同的年龄能够检查的内容不同。常规的眼科查体年龄一般是生后2-7天、生后42天、3个月、6个月、1岁,之后每年检查一次。这样能早点发现问题,早点去矫正,而不是等到视力下降了,有视力问题了再去检查。
第2个回答  2020-09-04

近视眼可以通过戴镜矫正和手术矫正。关于近视手术,低中度近视可以选择风险更低的角膜屈光手术,高度近视或者角膜薄的病人可以选择ICL晶体手术矫正近视。总之,现在矫正近视的方法很多,可以先通过检查选择合适的矫正方法。

第3个回答  2018-10-13
孩子第一次出现近视症状,有一定几率是假性近视,此时最好到专业眼科医院检查一下,经过医生干预和眼睛充分的休息,假性近视是不需要戴眼镜的。而如果戴眼镜已经有较长时间了,此时就会是真性近视,而真性近视是不可逆的,就像孩子个子长高了不可能再变矮一样。

如果孩子真性近视可以轻易恢复视力,就不会有那么多孩子戴眼镜。因此,市面上那些宣称可以帮助孩子恢复视力的神奇方法,并没有被证实对真性近视有科学疗效。这样做不仅是“坑娃”,而且浪费了不菲的Money。只有等孩子成年做近视手术,才可以完全恢复视力。

那么,对于未成年人来说,眼科医生就真的束手无策了吗?不是。有一种方法,是专为青少年而生。
控制近视就用角膜塑形镜

从原理上来说,角膜塑形术是一种特殊的反转几何设计。近视眼是凹透镜,中间薄周边厚,所以,通过角膜塑形镜的特殊设计,将角膜重新塑形,中央压平,可以维持一整天的清晰视力。

因此,对孩子近视却不想戴框架眼镜,而且担心孩子近视继续加深的家长来说,角膜塑形镜再合适不过。简单来说,它具有两大功能——

它是一种特殊的隐形眼镜,只在晚上睡觉时佩戴,白天摘下来,可以拥有整天清晰的裸眼视力;

此外,相对框架眼镜,角膜塑形镜还可以有效控制青少年近视度数加深,延缓近视增长。追答

可以采纳一下吗

第4个回答  2020-05-25
儿童确诊为近视后应该及时矫正视力,可以佩戴眼镜矫正。让孩子养成良好的用眼习惯,看书时保证眼睛到书本的距离不少于1米,避免长时间用眼或使用电子产品。经常做眼保健操,促进眼周血液循环,多吃富含维生素A的食物。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