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打仗,为什么不杀信使 杀了的后果是什么,原来是

如题所述

古代打仗,为什么不杀信使杀了的后果是什么,原来是这个原因古代两军在交战过程中,双方要有互相协商的代表传达信息。这是历代战争的规则。“使”即“使者”。不斩“使者”是从古至今的战争法规。任何交战方都得遵守。也就是我们常说的“两军交战,不斩来使”。

这种事情一般发生得很少。历史上不是没有过。像东汉末年,赤壁大战时的曹操,斩杀了吴国的信使;东周春秋末年,吴越大战时,勾践杀了吴国的信使;还有朱棣发动“靖难之役”,攻打南京之前,杀了朱允文派来的信使。

靖难之役

所以斩来使一般有以下几点:

1.有可能和强横的敌人作协商,可敌人不识抬举,非要开战。如明朝时期平定四川都掌蛮,都掌蛮倚仗巴蜀天堑为祸,蜀王派人招安,而都掌蛮不识教化斩了来使。

2.表示暴怒,也就是所说的没有回旋的余地,表明决心。

3.彰显国威,以示自己的强大,比如叛军,或者是北方游牧民族,匈奴、鲜卑之类的。

作为使者,他来敌营的目的只有两个:要么招降敌人,要么投降敌人。可是不管怎么样,最终的目的都是一样的,那就是尽量减少伤亡,以最小代价达成意愿。

你想想看,动嘴能解决的事儿,何必动刀枪呢?

如果斩了呢?那就那就是没得谈了。

来使

仔细想想就知道,斩了来使就等于跟对方表明了态度:这事儿没得商量,少废话,战场上用刀枪说话。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22-03-24
信使是古代交流的必要条件,如果杀了信使,就没人再派信使去你军中,到时候后果可想而知
第2个回答  2018-10-05
杀了就是不遵守规则 反正也不用遵守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