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初中生进行职业生涯规划教育有何重要意义?

如题所述

有这样的意识挺不错的,很多人觉得初中生进行职业生涯规划不可思议或者没有必要。其实不然 1.初中生的价值观还没有完全形成,可供发掘的潜力也还很多;
2.如果能更早的让孩子接触职业生涯规划的引导,有利于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3.同时职业对学历,能力的要求也会促使孩子积极向上。
近几年教育部门也越来越关注中学阶段的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很多地方的中学都开设了中学生职业规划课程,但实质上教授这些课程的老师教授的也仅仅只是生涯规划的方法论,他们对职业本身并没有太多的认知。 所以有意愿了解初中生职业规划的家长可以多多关注和了解职业相关的信息,增进孩子们对职业的认知并试探了解孩子们对于这些职业的兴趣度,有效的引导和激励孩子尽早的规划自己的人生。
1.老美的 库德职业规划 很专业 包罗各类职业真实工作状态的视频,可以看看;
2.中科大的 起点站青少年发展规划 也可以瞅瞅;
3.前方导航的 中学生职业规划也开展了挺不错;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9-11-14
现在升学确实对于一部分孩子造成了不小的压力,尤其是对于成绩不好的初中高中学生 来说 可能家长越是要求学习 ,学习成绩越差,甚至厌烦学习,产生抵触 ,如何坚决这种情况,有两个方案可以尝试

1.家长以引导为主,了解孩子为啥不愿意学习的原因 对症下药 培养小孩的学习兴趣

2.如果真的学不进去 成绩不好 其实 也不一定非要走学历教育这一块 ,职业教育也是目前人才培养的主要方式哦,可以选择一个培训学校,学校一个技术了。现在比较好的技术,就是中餐、西餐、西点等厨师类的技术了。你可以去专业的厨师烹饪学校去学习的。将来肯定有前途。希望我的建议对你有帮助
第2个回答  2020-02-01
首先,初中生、高中生肯定是以学技能为主,现在的确是蓝领时代,只要你有技术就很吃香。本来现在大学生就业就不行,工资也赶不到一个技术工人。
第二,现在你还年轻,眼光要放长远,要想远点了,不能只顾眼前说学什么赚钱。要想到自己以后的长远目标,年轻人要有冲劲,要想到自己不会一辈子帮人打工要自己创业。
对你来说,学厨师,现在应该很不错,现在餐饮的发展势头很好,像你去学两年出来工作两年积累了经验,自己出来开店创业慢慢发展,肯定不错的。
第3个回答  2018-01-01
从职业生涯教育的功能看,初中阶段教育是生涯教育的关键时期。
1. 避免初中毕业生升学、就业的盲目性
我国的九年义务教育制度中,初中毕业生面临着人生的第一次抉择一一普通高中、中等职业学校或是就业。近年来,中考竞争日益激烈,上高中尤其是上重点高中的竞争激烈程度比高考还高。严峻的中考形势使初中生面临发展方向的重大选择:升学还是就业?如果升学,是考普通高中还是选择职业学校?如果升职业学校,选择什么专业?如果就业,从事哪种职业?这是每个初中毕业生都必须考虑的问题。由于缺乏相关指导,初中生在升学及专业选择上存在着较大的盲目性 。
在升学方面,尽管近年来大学生、研究生就业越来越困难,但考高中、上大学仍然是不少学生及家长心目中的“唯一选择”。每年中考填报志愿时,许多学生不是从自己的实际情况出发选择有利于自身长远发展的学习机会,而是盲目地舍弃中等职业学校,选择普通高中。
既便选择了中等职业学校,对专业的选择也有极大的盲目性。初中毕业直接就业,对职业的选择也是从众或听父母。许多学生对自己的职业生涯发展缺乏思考。直接就业的初中毕业生,缺乏一技之长,竞争力很低。
由于生涯教育在小学、初中阶段几乎处于空白。初中生缺少职业生涯规划能力方面的指导和教育,对社会职业了解不多,对自己也缺乏足够的认识。大部分初中生对于自己的未来走向定位模糊,对将来从事什么工作缺乏清醒的估计。教育的功利性导致初中生无法进行有效的职业生涯规划。一些初中学校为了提高自身的知名度盲目地追求升学率,升学至上、分数至上的学校教育,一方面抹杀了孩子的天赋和兴趣,另一方面也把学生引上了一条狭窄的人生道路。
初中毕业生“就业无意识”、“升学无意识”、“未来发展无意识”,是引导学生健康成长必须解决的问题。
2. 提升初中生自我意识,增强初中生自控能力
初中生处于少年期与青年初期,是从儿童期(幼稚期)向青年期(成熟期)发展的过渡时期,是人社会化的重要时期,也是自我意识发展的关键时期,处于心理上的“断乳期”(也称为“危险期”、“自我发现期”),因而自我意识呈现两重性。即独立性与幼稚性相关联,自尊心与自卑感同在,闭锁性与开放性共现,自我控制能力较差与自我认知增强并存。
自我意识是一个人关于自我及其与周围环境关系多方面、多层次的认知和评价,是个体对自我的所有思想、情感和态度的总和,包括自我认识、自我体验和自我调控等。即意识到自己的感知、思考和体验,能意识自己有什么目的、计划和行动,以及为什么要这样做而不那样做,这样做的后果将怎样,应如何调节自己的行动等。自我意识能影响学生对活动的选择和行为的坚持性,影响学生在困难面前的态度,影响学生在活动时的情绪和行为习惯的形成和表现。
提高学生自我意识水平,能使学生善于调节和培养自己的非智力因素,激励学生勤奋学习、刻苦学习;善于为自己确立适当的奋斗目标;善于选择适合自己的方法和措施,去努力实现目标;善于监视、调控、监测达标情况;善于总结成败的经验教训,从而采取补救措施,改进方法,达到对思维和学习活动的再认识。因此,学生自我意识的培养能调动学生的主动性、自觉性、自主性,充分发挥其主体作用,提高学习效率,培养学习能力,使学生乐学、会学,促进学生全面成才。
职业生涯可以分为成长(出生至14岁)、探索(15到24岁)、建立(25到44岁)、维持(45到65岁)和衰退(65岁以上)五个阶段。初中生处于职业生涯成长和探索期,是心理和生理逐渐成熟的关键时期,他们对未来生活充满期待和幻想,开始逐渐认识自己,开始了解自己的兴趣、能力和机会,有些初中生开始关注、探索职业的意义和未来的发展,畅想未来。
从社会和职业的角度了解自己,提升学生自我意识,是职业生涯教育的重要内容。而初中生正处于提升自我意识水平的关键时期,通过开展以职业生涯教育课为主渠道的多种形式的职业生涯教育,不但能满足初中生提升自我意识的需要,而且符合初中生身心发展规律,对稳定初中正常教学秩序,调动学生主体积极性,大面积提高初中生素质,有着难以替代的作用。
3.可行而具体的奋斗目标,能激励各类学生
引导学生结合自身特点、家庭实际和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确立“跳一跳、够得着”的近期目标和切合实际、能激励自己为之奋斗的长远目标,是职业生涯教育的重要任务。
此类可行性强、操作性高的发展目标,能引导学生从自身特点和现有基础出发,扬长避短、扬长补短地发展自己,对初中阶段各类学生都有激励作用。
首先,有利于引导后进学生动力机制重构。一些学生在学习中遇到困难,对自己的学习能力逐渐失去了信心,感到前途无望,自由放任,自暴自弃。此类学生自觉性差,往往会演变为班级里的“害群之马”。职业生涯教育能帮助此类学生发现自己的长处和优势智能,感悟“行行出状元”的真谛,树立符合自身特点的职业理想,形成为实现这一理想而规范自身行为的自觉性。
其次,有利于促使中等学生奋起直追。此类学生比上不足、比下有余,动力不足。职业生涯教育能开辟他们的视野,让他们认识到只要再付出些努力,就能在繁花似锦的职业大千世界里找到更理想的定位。
第三,有利于推动尖子学生为更上一层楼而拚搏。此类学生目标大多定为上普高、上大学,动力足,自觉性强,但有些人会自我陶醉、自高自大。职业生涯教育能让他们把目光投向社会,在对天外有天的感悟中,为实现更高的目标而自强不息。从近处看,对社会、职业和自己的了解,也有利于上高中后不久就要做出学文科、理科的选择。
总之,形成符合自身条件的人生奋斗目标,有助于各类学生在原有基础上有所提高,有助于初中生自觉规范自己的行为,有助于初中生个性发展,有助于初中生扬长补短、扬长避短地发展自己。
4.有利于终身学习理念的形成,引导初中生珍惜在校生活
职业随科技进步和经济社会发展,不断演变。不但有新旧职业的更替,保留下来的传统职业内涵也在不断变化。每个人的职业生涯的可持续发展,既需要终生学习,即“活到老,学到老”,更需要在初中阶段为终身学习奠定基础。
引导学生结合职业生涯发展来关注人生、关注未来,是职业生涯教育的重点任务。通过引导初中生对职业演变速度越来越快的了解,让他们理解初中毕业后,升学需要好好学习,直接就业也需要好好学习,不仅要学会知识,更要提高学习能力,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综上所述,职业生涯教育实质是面向未来的教育,让学生对未来有明确的目标、浓厚的兴趣和良好的心理准备;让学生在立足现实的基础上,为未来的职业生涯做好准备、打好基础;让学生明确自己的优势是什么,明天的我能做什么,今天的我该做什么,注重培养学生的自信心。在初中开设职业生涯课,实施职业生涯教育,既符合初中生身心发展规律,又符合当前初中教育实际,是贯彻科学发展观和引导初中学生健康成长的重要措施。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