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人过日子为什么那么节省?

如题所述

‍‍我从小到现在,居住过三个地方,每个地方居住时间都超过五年。三个地方分别是地级市、省会城市和上海,而且都属于南方地区,。从我亲身感受而言,每一个地方都有很节省的人,只不过上海节省的人更多一些。根据我的观察,主要有3个原因:

1、老一辈的习惯传承。在我国,无论什么地方,祖父祖母一辈的其实都非常节省。而上海作为老龄化程度较高的城市,老人的消费和节省观念对60后、70后的影响巨大。上海的原住民很多籍贯都是江苏、浙江,是因为,上海85岁以上的老人,很多都是原来从宁波、苏北一代到上海讨生活的。到了上海以后生活非常艰苦,也就养成他们节省的生活习惯,并要求后代,也就是现在的60后和70后依照执行。所以,三代人共同塑造了上海人生活节省的形象

2、居住条件引起的节省。我听到过对上海人节省吐槽最多的就是饭菜准备得很少、不够吃;买菜只买一点点,宁愿每天买菜也不多囤一点。我发现这都源自于上海居住条件差这个因素。上海居住条件差是全国著名的,我小时候在爷爷奶奶家住。16平面的房间里需要容纳4个大人3个小孩的日常起居(不相信的朋友可以参看梦想改造家,还有一些上海人居住在这样的环境里)。就从吃来说,对于奶奶而言,最好每天的饭菜正好吃完,因为剩菜也没地方放,所以菜按人头准备的(特别是红烧肉和红烧大排之类的,按人数准备的,不多也不少)。另外,爷爷每天上午5点半起床去买当天的菜,而且就算是土豆、冬瓜等可以稍微多放两天的菜也绝不多买。现在回想起来,也是因为家里没地方囤这些菜。这样的做法也是不得已而为之。现在上海住房条件逐渐改善以后,这种情况已经很少了。但对于外省人而已,节省的印象已经很难改变了。

3、理性思维习惯。上海的理性思维习惯非常强大,从向出租车师傅说地名就可以看出,在其他地方,往往说一个具体名字,例如人民广场、百货大楼后门之类的,司机就清楚了,但在上海需要说两条马路的交叉口,例如长乐路乌鲁木齐中路,说明地点在长乐路上,靠近乌鲁木齐中路口;而乌鲁木齐中路长乐路,则说明地点在乌鲁木齐中路上,靠近长乐路。这种表述方式,简单又精确,就和经纬度的坐标一样。把这种思维习惯扩展到生活工作中,就发现,上海人追求的是精细,不求多也不要少。这个表现有时候也会被误解为节省。

以上就是我在上海生活后,从日常生活中观察到的上海人,是不是和你原来想象得不太一样啊?

(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私信删除)‍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7-11-17
上海人不是最“城里人”的么?公认最节省低调的应该是广东。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