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毛笔书法,执笔有多高,各有什么不同?

如题所述

不以规矩,不成方圆”。学习木工首先要学会使用圆规曲尺,才能量好尺度。那么学习书法,同样首先要学会执笔。

如何正确执笔是能否正确用笔的前提,是能否把字写好的一个重要环节。执笔得法,写字时才能运用自如;如果执笔不当,养成不正确的习惯,纠正起来会很困难,也不利于把字写好。

当代著名书法家沈尹默先生在《书法论丛·书法论》中说:“书家对于执笔法向来有种种不同的主张,我只承认其中之一种是对的,因为它是合理的,那就是由二王传下来的,经唐朝陆希声所阐明的:擫、押、钩、格、抵五字法。”

“五字执笔法”,也称“五指执笔法”,以“擫、押、钩、格、抵”五个字诀阐明了五个手指的作用:

擫:即按、压的意思。指用拇指的上节端按在笔管的内侧。这是拇指向外的作用力。

押:约束的意思。指用食指第一节前端压在笔管的右前侧,与大拇指内外相对配合,捏住笔管。这是食指由外向内的作用力。

钩:用中指的第一节钩在笔管的左外侧。这是中指从前侧朝掌心方推挡的作用力。力量从外向内,中指与食指合力,对着拇指,以更稳地控制笔管。

格:“挡住”的意思。指用无名指指甲根部挡在笔管的右内侧,这是无名指力量从右内侧向左外侧推出。

抵:“垫着、托着”的意思。是指小指紧靠无名指而不接触笔管,以增强无名指向外的推力。起到辅助作用。

上面说的这些都是写字练习基本功实必须要遵守的正规法则,等到熟练之后,无论怎样执笔,都能运用自如。因为笔是一种写字工具,初学者之所以必须讲究执笔,就是为了练习掌握这一工具的性能和使用方法。写久了,手里有了一定功夫,基础打好了,到这时候,无论你怎么样去使用,他都乖乖听你指挥,自然无所不可。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7-12-27

执笔法就是掌握毛笔的方法。正确的执笔法(图1)为“按、押、勾、格、抵”。所谓“按”,就是用大拇指肚按住笔管的内方;所谓“押”,就是用食指上节压住笔管的外方,与拇指配合,一内一外,夹持住笔管;所谓“勾”,就是用中指尖紧靠食指,钩住笔管的外方,以加强食指的力量;所谓“格”,就是用无名指指端由内向外顶住笔管,与中指一内一外求得力量的平衡;所谓“抵”,就是用小指靠在无名指的下边,起到辅助无名指的作用。

图1

根据前人的经验和我们的体会,对执笔总的要求是:指实、掌虚、肘悬。

指实指实就是五个指头紧紧实实的把笔管捏住。据王献之小时候练习书法,他的父亲王羲之悄悄从背后抽他的笔,竟没能抽掉,说明他的笔抓得比较紧。如果执得不紧,写出的字就会飘;但也不能执得过紧,那样笔旋转不开,写字时就不灵活。

掌虚顾名思义,掌虚就是手掌心空虚,空虚到可以容下一个鸡蛋。只有掌虚了,手指才能灵活,笔管才能端正。

肘悬肘悬,就是肘部离开桌面,空悬起来,又称“悬肘”或“悬臂”。为什么要强调悬肘呢?这是因为,如果把手腕靠在桌面上,只能用手指或手腕的力量,而只有把手臂悬起来,全身的力量才能通过手臂传到手腕,又通过手腕传到手指,最后通过笔传到纸上,从而做到“全身力到”,写出的字才有笔力。而且,把腕或肘靠在桌面上,手运动的范围就非常有限了,写出的字往往板滞局促;只有把手臂悬起来,才可以随心所欲地在任何范围内活动,写出的字才有气势。所以,学习书法首先必须把臂悬起来。当然,开始悬臂时,手会颤抖、酸痛,书写时也会不自然,这是悬肘过程中必然遇到的问题,如能知难而进,刻苦训练,闯过“悬肘关”,即可挥运自如。

此外,还有一个执笔高下的问题。毛笔究竟执高点好,还是执低点好?我们认为应依字的大小肥瘦而定。写小字执笔宜低,笔头距指约3厘米;写大字执笔宜高,笔头距指约8厘米。写丰腴的颜体字执笔宜稍高;写瘦劲的柳体执笔宜稍低。

第2个回答  2017-12-26

执笔法就是掌握毛笔的方法。正确的执笔法(图1)为“按、押、勾、格、抵”。所谓“按”,就是用大拇指肚按住笔管的内方;所谓“押”,就是用食指上节压住笔管的外方,与拇指配合,一内一外,夹持住笔管;所谓“勾”,就是用中指尖紧靠食指,钩住笔管的外方,以加强食指的力量;所谓“格”,就是用无名指指端由内向外顶住笔管,与中指一内一外求得力量的平衡;所谓“抵”,就是用小指靠在无名指的下边,起到辅助无名指的作用。

图1

根据前人的经验和我们的体会,对执笔总的要求是:指实、掌虚、肘悬。

指实指实就是五个指头紧紧实实的把笔管捏住。据王献之小时候练习书法,他的父亲王羲之悄悄从背后抽他的笔,竟没能抽掉,说明他的笔抓得比较紧。如果执得不紧,写出的字就会飘;但也不能执得过紧,那样笔旋转不开,写字时就不灵活。

掌虚顾名思义,掌虚就是手掌心空虚,空虚到可以容下一个鸡蛋。只有掌虚了,手指才能灵活,笔管才能端正。

肘悬肘悬,就是肘部离开桌面,空悬起来,又称“悬肘”或“悬臂”。为什么要强调悬肘呢?这是因为,如果把手腕靠在桌面上,只能用手指或手腕的力量,而只有把手臂悬起来,全身的力量才能通过手臂传到手腕,又通过手腕传到手指,最后通过笔传到纸上,从而做到“全身力到”,写出的字才有笔力。而且,把腕或肘靠在桌面上,手运动的范围就非常有限了,写出的字往往板滞局促;只有把手臂悬起来,才可以随心所欲地在任何范围内活动,写出的字才有气势。所以,学习书法首先必须把臂悬起来。当然,开始悬臂时,手会颤抖、酸痛,书写时也会不自然,这是悬肘过程中必然遇到的问题,如能知难而进,刻苦训练,闯过“悬肘关”,即可挥运自如。

此外,还有一个执笔高下的问题。毛笔究竟执高点好,还是执低点好?我们认为应依字的大小肥瘦而定。写小字执笔宜低,笔头距指约3厘米;写大字执笔宜高,笔头距指约8厘米。写丰腴的颜体字执笔宜稍高;写瘦劲的柳体执笔宜稍低。

第3个回答  2023-08-15

首先谈谈书写时是否需要悬腕的事儿,可能大家也听过一些相关的说法,比如执笔一定要悬腕才有功夫,其实不一定,是否悬起来和我们所写的字的大小有关。

古人做过总结,说“寸以内,法在掌指,寸以外,法兼肘腕”,意思就是字的大小在一寸内的,基本上是在用手指和手掌的功夫,字号更大的,就要兼顾手腕和手肘的控制了。

关于腕,有枕、提、悬三种方式。枕腕是把写字那一只手的手腕枕在另一只手的手背 上;提腕是将整个手腕提起来,胳膊在桌上依然有支撑的着力点;悬腕便是连手腕带手肘都悬起来,不与桌面发生关联。

写大字时,要抬起手腕和整个手肘,让毛笔稳定垂直向下。这时手活动的空间更大,可以轻松写出一条一米长的线条。如果写小 楷,则需要将手腕枕在纸上或另一只手上,又或是稍稍提起一些,因为这时候我们需要更精细的控制力,把功夫放在笔尖上,不需要太大的空间动作。执笔高低也是一样的道理,字越大,执笔越高;字越小,执笔越 低。

刚开始打基础时,我觉得应从难到易,从站立悬碗开始,先综好稳定性,再开始写小 字,练习提腕、枕腕,逐渐提高精度。

执笔也是同样的,借由不同的书写情况,古人有不同的执笔方式。比如,过去古人席地而坐,有时纸不是平放在桌面上,而是斜置,三指执笔的方式更有助于保证笔尖与纸面垂直,比较适合这种情况。隋唐时期有了桌椅,随着发展,到宋代日渐普及,人们开始垂足而坐。纸面平放之时,五指执笔法更易于保持笔尖与纸面垂直,因而便成了这个书写角度中更为普遍的执笔方式。

最为常用的五指执笔法,要点便是“擫、压、勾、格、抵”这五个字。

1. 用大拇指、食指和中指拿起毛笔;

2. 用无名指抵住笔的后方,小拇指不着力,轻轻需搭住,手腕要放松。指实掌虚:手指弯曲执笔,手掌中会自然形成一个可以腾挪的空间,因此书写时毛笔可以在手上灵活地运动。

苏轼说,“执笔无定法,要使虚而宽”,“虚”可以理解为手掌中的空间,“宽〞则是说手腕运转得开。

从肩、时、腕到手指,形成了一个灵活的 轴,最后落定在纸上,便表现为我们的笔力。

自如地执笔,要达到这种默契需要用相当长时间练习。最好的状态大概就是我们不会感觉到手里有笔吧,手与笔合为一用的时候,笔就成了我们表达时身体的一种延续了。

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第4个回答  2018-03-13
简单的说,楷1行2草3,就写楷书执笔手到笔毛根1寸左右,写行书2寸左右,写草书3寸左右,这只是各人看法,说的不一定对。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