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矿远景图

如题所述

(一)在进行区域地质调查或区域地质普查和区域性资料综合整理研究时,要求编制相应比例尺的成矿远景图。其目的在于阐明工作区各类矿产的成矿规律,进行成矿预测,分析其远景,为拟定长期规划和合理部署地质工作提供科学依据。

(二)综合分析地质、物化探、重砂、遥感、科研等各类资料,根据地质条件划定成矿远景区。由于每种矿种或矿组(指有成因联系的几个矿种)的成矿规律不同,成矿远景区应按矿种或矿组来划分。其区划级别,一般可按下列分级:

Ⅰ级:全球成矿带(如太平洋、古地中海)。

Ⅱ级:跨越数省的成矿带(如长江中下游、秦岭、三江)。

Ⅲ级:控矿的地质条件相同并有较大展布范围的矿带(如相连成带的镇江—繁昌一系列中生代火山岩盆地)。

Ⅳ级:由同一成矿作用形成、具有成因联系的矿田分布区(如宁芜盆地)。

Ⅴ级:受同一岩体或层位控制的一系列矿床和矿点分布区(如宁芜盆地的钟姑矿田)。

在地质研究程度较高的地区,成矿远景区应划到V级或Ⅳ级。

(三)编制成矿远景区适当比例尺的基础地质、物化探图件。如地质研究程度图、地质矿产图、物化探异常图、重砂异常图等。反映成矿规律的各种辅助性图件:如岩相古地理图、构造岩浆岩图等。图件的比例尺:V级成矿远景区为1:25000~1:50000;Ⅳ级为1:100000~1:200000;Ⅲ、Ⅱ级为1:200000~1:500000。

(四)在成矿远景区进行成矿规律研究的基础上进行成矿预测,编制成矿远景图。根据成矿地质条件和资料依据程度的不同、资源潜力大小,进一步划分不同类别的预测区。图上一般应突出表示控制成矿的主要地质因素,标绘出各类异常点、异常带、已知矿床(矿点、矿化点)和矿化标志等的具体位置,并圈出需进一步工作的远景地段(标志出不同类别的预测区)和建议进行地质填图、物化探测量、探矿工程施工等的工作范围(内容复杂时可另编分区工作布置图等附属图件)。图件的比例尺可与地质矿产图比例尺相同,也可以与地质矿产图合编在一起。比例尺为1:50000、1:25000或更大比例尺的区域地质成矿规律图件,亦可以不分预测区类别,而直接编制勘查指示图。

(五)预测区一般划分为三类。A类预测区:具有十分有利的成矿地质条件,有工业矿床或较好的矿化现象,资料依据较充分,资源潜力大或较大。B类预测区:具有明显有利的成矿地质条件,有矿点及其他矿化现象,有一定的资料依据和资源潜力。C类预测区:具有成矿地质条件或较好的物化探异常,但矿化现象不明显,有可能发现矿床或值得探索的地区。

可用不同线条或符号圈绘不同类别的预测区范围。采用相应矿种或矿组的颜色反映不同矿种或矿组。

(六)编图图例统一以1:50000区调要求为准,不足的由各省局自行统一补充。

(七)成矿远景图应附说明书。一般每一成矿远景区编写一份,如几个成矿远景区处在同一个成矿带,也可合并写一份说明书。说明书内容一般应包括:概况、成矿规律与矿产远景评价,对进一步工作的建议等部分。概况部分应扼要说明本区的范围和划定的依据、地质工作简史、研究程度、已取得的成果;对边远及交通不便地区,还应简述自然经济地理情况等。成矿地质规律的分析和矿产远景评价部分是说明书的重点,应较详细地说明区域地质、地球物理与地球化学背景控矿因素、重要矿床(点)的矿床地质特征、成矿条件与规律、进一步找矿的可能性和关键所在、成矿远景地段及找矿工作范围,可能时对远景资源量进行预估。对今后地质工作的建议:需简要说明应解决的重要地质课题、今后的工作方向、应采用的工作方法、手段和预计的工作量及工作时间的安排等。说明书应附必要的插图和表格,图、文、表格,特别是各种编号,必须一致。

(注:在我国,关于成矿远景区划及预测工作还刚刚开始,尚待摸索、总结、提高,有关具体要求见国土资源部印发的有关文件。)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