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说最好亲子关系不是朋友?

如题所述

粒粒常常听到一些家长朋友非常骄傲和幸福地描述他们与孩子的关系很好,好到“我们和朋友一样,几乎无话不说。”也常常有很多友好的家长朋友赞叹我和女儿的关系说:“你和晨晨的关系真好,就和朋友一样,好亲密哦!”,甚至还有人赞叹道:“你们母子如姐妹花般的友好哦!”

唉!每每听到这样的赞美和幸福的描述,我都会很不自在,不知道该怎么回应才好,苦笑可能是最无奈的回馈了吧。

因为,我完全不认同亲子关系的最好状态是朋友关系,或者更明确地说――我是反对亲子关系如朋友关系的!可我又很理解大家对亲子关系的如此赞叹是绝对真诚的。

终于,在我今天去曼城的一牧师家中做客时,一边沐浴着她充满爱的美食,一边与她谈到了亲子教育的这个话题,我也大大地吐出了一口气。我们一起谈到了亲子关系,到底怎样才是最美好的呢?

我回应了牧师的特别询问,说:“健康的亲子关系肯定不是朋友关系,尽管国内很多家庭都认为朋友关系是亲子关系的至亲典范,但我坚持不赞成。”

牧师问:“那是为什么呢?”

我答:“朋字就不算是什么好词。朋的原意就是两块同样的人肉放在一起,指臭味相投,趣味相同的两个人。之所以要说是两块臭肉,那是因为古代人称人肉是臭肉,狗肉是香肉。因此当年一说到朋字,就是指朋党勾结的意思,还有狐朋狗友的描述,没有像如今对待“朋”字的友善。

我继续说:“父母与儿女的关系,是亲子关系,同时也是家庭成员中最重要最基本的秩序关联。父母为上,儿女为下,父母关爱儿女,儿女遵从尊敬父母是再明确不过的了。怎么发展到今天,儿女与父母就结朋成了志趣相投的同盟了呢?!

“我记得在《大学》中有明确教导――为人子,止于孝;为人父,止于慈。

“父母对儿女慈爱、关爱、深爱都是非常好的,这也是做父母的德行,更是一种美好的幸福。但父母这么做的目的,并不是要鼓励和赞同儿女见到父母如此爱自己,就可以颠倒伦理秩序,大胆妄为无敬畏呀!”

有一天,我与好朋友一家人出外郊游,一路上其乐融融的。我这好友一家人的关系可谓是非常地亲密,常常被他人羡慕地赞叹为――如最好朋友般的一家人。他们的女儿那一脸也都是幸福的满足感。就在我们支起架子,生火准备烧烤的时候,却意外地见到了她们母女间较为扎心的口角。

母亲把准备烧烤的食物箱打开之后,就在半开玩笑,半认真地大声跟女儿说:“妞呀!今天有很多好吃的哦,不过你不能吃太多了,要节制点哦,你在减肥耶,不能再胖了??”

那女儿也很快地笑着大声回应,道:“您又来了!那是不是要我现在就回家,不用烧烤了呢?我还没有开始吃,您就开始警告我了!您不觉得我很可怜吗???”

我可能不是很习惯这样的母女对话,就不知轻重地开口劝慰他们说:“我们今天难得出来玩玩,烧烤,不要谈论减肥这个话题哦!我不喜欢!呵呵呵??”

“阿姨,您放心,一会保准我妈会继续说的,要让她闭嘴,那是不可能的!尤其今天难得您还在呢!”那女儿怼得可还真快!

我很想为自己不恰当地插嘴表示歉意的时候,看到了孩子的母亲,那眼神和脸色都有绝对挂不住的难受,我沉默了。其实当时所有人都沉默了,母亲做了一个把手中食物用力甩进纸箱的动作;那女儿也做了一个转身要背过母亲和我们所有人视线的委屈情绪;最后女儿的爸爸默默地抬头看看太太,又看看女儿,摇了摇头,叹了口能让所有人都能听见的长气。

估计很多亲子关系好到如朋友关系的家庭,对这类似的一幕不会觉得很陌生吧?当然,事情过后不久,这一家人又其乐融融地在一起有说有笑的了。那位妈妈还安慰我说:“你跟我们在一起久了,就会习惯了,我们和女儿就是这样的朋友关系,我们之间的感情很好的。”

可是,我总是在想,这女儿长大后,她跟谁好,跟谁亲近就是这脾气口气,那她能与她的同事处好吗?她的上司能很喜欢她吗?

不管那位母亲之后是怎么跟我解释,是怎么安慰我的,我都无法忽略我真心看到的事实――父母与女儿之间已经存在了极大的不满意。我都会很肯定地说,父母对儿女好,不是儿女可以在父母面前肆意妄为的理由!

――对父母不再使用敬语――随意跟父母开各种有伤伦理的玩笑――不避嫌地紧搂父母的肩膀――大力拍打父母的身体――大声地与父母争执辩论等

而丧失了父母与儿女之间的正确秩序感。虽然有的父母会认为,既然与儿女的关系都这么好了,儿女在自己面前放肆一些,也没有什么不妥呀,反而这样不拘小节的自由放松状态,才是最幸福的呀!

但我还是很固执地认为这是很错误的!这样的家教,不会是好的家教,因为它在很大的程度上否认了社会结构中的秩序关系,很容易把我们的孩子培养成利己主义者,个性张扬者和缺乏敬畏的人,甚至在面对人和事的困境时,会缺乏耐心和宽容心。

我们从刚才的母女冲突口角中,就能深深地感受到――朋友关系是父母对孩子的慈爱,放下自己长辈身份,以平易近人的态度理解,忍让,包容,支持孩子的;可是一旦孩子也把父母当朋友了,那就会失去了在亲子关系中本该有的长幼伦理秩序,失去了家庭中晚辈对长辈最基本的尊重礼仪。于是家庭关系也随之变了,变得谁有道理听谁的,最后是谁会说道理听谁的,最后的最后,就是谁更决绝地坚持自己的道理,就听谁的。

如此平等的亲子朋友关系,将使我们的孩子在大部分的时间里,向我们的父母呈现出一种――超级爱讲道理;习惯为自己言行找各种理由;很强调希望被人理解,却越来越难以去理解他人等――状态。

因为父母认同孩子与自己是朋友关系,就会给予孩子极大的表达权和决策权,并在尊重孩子意见的华丽理由中,快速放弃对孩子的教育责任,让孩子自我感悟,让孩子自我承担各种责任――这些都是你自己选择的;这个决定是你自己做的;你的决定我会支持你的,但你要自己坚持哦,不要后悔哦!等

可是,我们的孩子因为年龄还很小,在还没有经历,或者没有得到训练如何尊敬他人?如何敬畏历史?如何理解和接纳不同意见者?如何原谅和包容他人的情况下,就已经在父母的特别关爱下自动获得了自主决策权。这样看来,那他什么时候还能经历和学会对他人地尊重,敬畏,理解和包容呢?尤其是对那些是是而非的上司决定,我们的孩子真的会有心理的力量和能力来面对这么复杂的人际社会吗?

当我说到这里的时候,牧师很认真地赞同了我的观点,说――每个人都要遵守自己的本分和地位,父母与儿女是的,主人与仆人也是的。圣经中使徒彼得说:“你们作仆人的,凡事要存敬畏的心顺服主人,不但要顺服那善良温和的,就是那乖僻的也要顺服。”

我也很积极地与牧师谈到中国古人蒙学《弟子规》中的教导:待俾仆,身贵端;虽贵端,慈而宽。

粒粒妈有话说:从这样的圣明和圣贤的教导中,我们可以非常清楚的知道――父母与儿女的亲子关系,不能是一味地追求亲密,平等,而简单地归结为朋友关系。健康的父母与儿女的亲子关系,是需要建立在长幼有序的基础上的,我们忽略这个基本的家庭秩序观,那么我们的教育就会走偏,孩子的未来将会障碍重重。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9-04-10
父母和孩子不一定要成为朋友,但彼此之间一定要树立平等的观念,这样会提升父母与孩子之间的沟通能力,两者之间也会形成陪伴的关系,但很多父母对亲子陪伴并不了解,此时就凸现出专业平台的重要性。
与玩是针对4-12周岁儿童及其家长提供高质量量的亲子陪伴服务的平台, 通过对少年儿童心理理生理理特点及中国式家庭关系的研究和分析,为儿童度身定 制专属习惯培养解决方案,并给予家长们最科学的指导和最实用的建议,通过 各类高质量的亲子活动,在这个特殊阶段,帮助孩子强健身体,磨练意志,开 发身心各项发展潜能。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