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国文化历史悠久的对联,是什么意思?

如题所述

第1个回答  2019-09-22
对联又称楹联、对偶、门对、春贴、春联、对子、桃符等,是一种对偶文学,起源于桃符。对联是利用汉字特征撰写的一种民族文体。一般不需要押韵(律诗中的对联才需要押韵)。对联大致可分诗对联,以及散文对联,严格、分大小词类相对。传统对联的形式相通、内容相连、声调协调、对仗严谨。
第2个回答  2019-10-01
 上联:吃得苦中苦; 
下联:方为人上人。
  上联:一路风雨前程磨砺意志;
  下联:半载苦乐同享铸就辉煌。
  
  上联:宝剑锋从磨砺出;
  下联:梅花香自苦寒来。
  
  上联:十年磨剑白刃生寒涔汗泪;
  下联:今昔纵毫冰心着意写春秋。
  
  上联:时光如梭看我少年学子六月追风去;
  下联:云帆直挂令那美丽人生明朝入眼来。
  
  上联:盛世重英才精思放胆千帆争渡惊湘水;
  下联:华年逢国考极目骋怀万马竞驰震麓山。
  
  上联:学习如春起之苗,不见其增,日有所长;
  下联:辍学似磨刀之石,不见其减,时有所亏。
  
  上联:天下断无易处之境遇;
  下联:人间哪有空闲的光阴。
  
  上联:若有恒何必三更眠五更起;
  下联:最无益莫过一日曝十日寒。
第3个回答  2019-09-22
对联,又称春联,用红纸书写,字数相同,平仄押韵,对仗工整。贴于门的两边,以图吉祥。
第4个回答  2019-11-16
对联是中国独一无二的文体,而且有很悠久的历史了,这是中国文化的精髓与典范啊!
第5个回答  2019-11-12
对联又称楹联、对偶、门对、春贴、春联、对子、桃符等,是一种对偶文学,起源于桃符。对联是利用汉字特征撰写的一种民族文体。一般不需要押韵(律诗中的对联才需要押韵)。对联大致可分诗对联,以及散文对联,严格、分大小词类相对。传统对联的形式相通、内容相连、声调协调、对仗严谨。
对联又称对偶、门对、春贴、春联、对子、桃符、楹联(因古时多悬挂于楼堂宅殿的楹柱而得名)等,是一种对偶文学,起源于桃符。是写在纸、布上或刻在竹子、木头、柱子上的对偶语句。言简意深,对仗工整,平仄协调,字数相同,结构相同,是中文语言的独特的艺术形式。对联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瑰宝,有历史记载的最早对联出现在三国时代。明洪武年间(1368-1399年),在江西庐陵(今江西省吉安市)地方,出土一尊特大铁十字架,上铸有三国时代孙权赤乌年号(238-250年)。在铁十字架上又铸有艺术精美的对联云:“四海庆安澜,铁柱宝光留十字;万民怀大泽,金炉香篆蔼千秋。”观其形式与内容,与中国早期基督徒有关联。春节时挂的对联叫春联,办丧事的对联叫做挽联,办喜事的对联叫庆联。对联是利用汉字特征撰写的一种民族文体,一般不需要押韵(律诗中的对偶句才需要押韵)。骈文与律诗是对联的两大直接源头。对联在自身发展过程中,又吸收了古体诗、散文、词曲等的特点。因而对联所用句式,除了律诗句式、骈文句式外,还有古体诗句式、散文句式、仿词曲句式。不同句式适用格律不同、宽严不同。其中律诗句式平仄要求最严,古体诗句式则除了对句末平仄有要求,其他位置平仄不拘。[1]春联源远流长,相传起于五代后蜀主孟昶。他在寝室门板桃符上的题词:“新年纳余庆,嘉节号长春”,谓文“题桃符”(见《蜀梼杌》),这要算中国最早的对联,也是第一副春联。宋代不同史料对此说法不一,还有将作者归为孟昶儿子的。因而这副春联作者到底是谁,仍是个悬案。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