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SI 、TCP参考模型 的数据传输过程大家都知道,但是实际应用中

OSI 、TCP参考模型 的数据传输过程大家都知道,但是实际应用中发现应用层直接到了数据链路层(交换机))-网络层(路由器)-物理层 再到对方物理层-网络层-数据链路层
请大家帮忙解释下是我自己说明地方理解错了,能通俗的再说明下更好谢谢!

1、首先分层你还没记住,OSI或TCP从低向高都是物理层、链路层、网络层,再向上就不同了。
2、OSI是个参考模型,而其出现又晚于TCP,所以二者共存,且相互参考,当然,实际应用还是TCP模型为主。
3、数据传输,以网络上数据传输为例,那么就是遵守TCP/IP模型,大体的顺序是这样:
发送端(计算机为例)的应用层程序,把数据发送请示及数据发送到守护进程,进程打包后,通过网卡发送到网络上(内网),此时是链路层,然后通过网线(物理层)数据到达网关(一般是路由器,第三层)后,网络层根据目地址,判断从哪个端口转发(路由选择),然后数据会在网上传输,到达目地计算机的网络的路由器中,这个路由器会把包发送到内网,而内网目前也多数也运行的TCP协议,因此路由会直接把数据发送到目地计算机,(也有物理层和链路层的传输)然后再根据端口号发送给某个进程(应用层)。追问

计算机进程直接打包后就走物理层,是不是实际的过程就是A站点 应用层-接口层-网络层(逐层封装)到 B站点 对方网络层——接口层——应用层(逐层解封装)?
其中没有标出的传输层的功能是由AB站点计算机内部TCP或者UDP协议实现的 ???

追答

A:应用层(应用程序)--网络层(如SOCKET)--链路层(网卡)---物理层(网线)-----路链路层(由器接口)---网络层(路由器协议)----链路层(路由器另一个端口)---物理层(光纤或网线)--(省略路由转发)---链路层(B端路由器接口)--网络层(路由器协议)---链路层(路由器内网接口)---物理层(线路)---链路层(B端网卡)---网络层(B端网络协议)---应用层(B端应用程序)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