郎平的教练式沟通技巧,给到管理者什么启发

如题所述

郎导给到HR亲们的启示有3点:
1、要不拘一格招人

从国少队直接招人到国家队,这是连跳三级,在以前,是想都不敢想的事,但郎导真的这么做了。
接手主教练一职后,郎导大刀阔斧地改组了中国女排队伍,只留下惠若琪、魏秋月、曾春蕾少数几个老队员。而朱婷、袁心玥、张常宁等一批95前后的年轻队员被破格提拔,从国少队过来的最年轻、个子最高的袁心玥,真的是连跳三级直接进入国家队,这在以前很难想像。
对新人,郎平悉心培养,又大胆使用,使这批新秀迅速成长为国家女排的绝对主力。
对比一下,我们HR招人呢?
HR通常是拿着岗位说明书,对比学历、技能、工作经验去招人,如果学历不够、工作年限不够,基本就淘汰了,尤其当用人部门坚持要有工作经验的员工的时候。
但未来HR可以做一件事:如果发现了好苗子,至少要去和用人部门去协商、争取。
2、更新规章制度,尽可能给员工少一些限制,给员工多一些自由,实施人本式管理。
中国的家长从来主张严加管理,中国的干部都喜欢训话,中国体育到今天为止仍保持着半军事化的管理风格。虽然现在的环境比之前宽松了许多,但运动员的个人活动的空间很小。举几个例子:
先说说广州恒大队。在里皮接任恒大足球之前,球员晚上不能出去。但后来里皮来之后,修改了之前的规定,允许球员在比赛前回家探亲,现实的结果是,球队的比赛成绩比前一任执教教的更好。
很多省的运动队依旧保持规定:晚上9点以后还要收缴手机、ipad等电子产品,女排也是如此。几年前,有人给女排送东西,还只能隔着栅栏,因为女排队员禁止走出公寓大门。
郎导毕竟是留过洋的人,做法自然不一样。在接任女排教练一职后,郎导打破了体制化章程,借鉴美国思维,实施人性化管理,对女排的管理充满人情味,不让队员在严格的训练比赛氛围下太过压抑自己,给了女排队员的相对自由。
郎导平时鼓励队员展示个性,所以,我们就看到了女排姑娘们的长腿自拍。另外,朋友圈中的女排队员经常靓丽出境,给大家带来不一样的风景。在国外比赛后,允许队员们去逛街购物,整个球队气氛轻松融洽……
因此,镜头下的女排总是放松的、快乐的,她们每得一分都互相鼓励。决赛时,不会有塞尔维亚队员脸上的焦急,而是充满了精气神,自然洒脱,精神面貌远胜对手。
女排队员的这种精神面貌,观众从赛场上也能感受到,每到紧要关头,队员们能迅速调整和调动起来,这种精神面貌的不同常常会决定比赛的走向。
几十年前,我的历史课本告诉我,金字塔是埃及的奴隶彻成的;但前几年被官方推翻,是由一群快乐的匠人制作的。官方给出的解释是:只有拥有自由与快乐的匠人,才可能制作出如此精美的建筑。
所以,现在让你检查一下公司的规章制度,大家有必要思考这个问题,规章制度中的限制条款是不是太多了?我们总是有这样那样的规定,背都背不完,员工在这样的工作环境下,真的有足够的自由度吗?
3、多激励员工,对员工少一些责备与惩罚。

此次里约之行,中国女排一路遇到的困难不少,但都一一被克服了。
中国队不管是对战巴西队还是荷兰队,在赛场上,巴西观众一直给中国队制造噪音和嘘声,他们想通过现场制造压力给姑娘们缴械投降。但观众没料到的是,中国女排的内心强大到心无旁骛,因为有郎导在。
面对这一切,我们看看郎导怎么说。
当现场一片嘘声之时,郎导跟姑娘们说:“我们有上亿球迷在远方观战,我们从不孤单,他们越嘘我,我越要发好,抛好球,狠狠地打!”
郎导还说,“今日在里约,我们用力扣下的每一记球,都是想把所受的委屈一一还回去。还给这个世界对我们的那些嘲笑和轻蔑。”
其实,郎导对姑娘们的激励每天都在。因为这份激励,姑娘们从来不肯放弃。惠若琪在伤病还没有好的时候,就发短信给郎导“只要您需要,我随时回到队伍”,正只基于这样的激励,这样的彼此信任,才取得这样的佳绩。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