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岁孩子早期教育有哪些重要性

如题所述

早期教育的意义
  1、促进婴幼儿大脑的发育,开发智能。
  2、对婴幼儿心理发展产生良好影响。
  3、对婴幼儿生理发展起着促进作用。
  早期教育是重要的基础教育。在国外,许多国家很早就提出了对0-3岁的婴幼儿进行智力的开发。新西兰早期教育提出:教育要从出生开始。秘鲁、加纳等国家把0-6岁教育已列入了国家行动计划。他们认为:0-3岁是早期教育的黄金期,0-3岁也是大脑发育的黄金期。3岁以前大脑发展最快,婴幼儿时期也是心理发展最迅速的时期,年龄越小发展越快,是口语、数字逻辑概念掌握的关键期,是行为、性格、人格发展的奠定期。
  我国新修《纲要》也明确指出:幼儿园教育要与0-3岁婴幼儿的保育教育相衔接。早期教育是提高人口素质的途径之一。
  三岁前儿童发展特点:
  一、发展的主动性
  强烈的生存意识
  幼儿从出生就具备有主动生长的内在力量和对生存发展有利的行为。
  观察周围一切事物(儿童从出手以来就具有吸收性的心理--蒙特梭利
  不可思议的心智能力
  人一生下来就有很多潜能,如果不给予丰富的环境刺激,使这些能力发展出来,就阻碍了其良好的发展。(人从出生那一刻起就具备自我发展的积极力量,儿童这种与生俱来的“潜在生命力”是一种积极的活动的发展存在,教育的任务是激发和促进儿童的潜能发展--蒙特梭利)
  儿童智慧的开端始于六种感觉:视、听、嗅、触、尝、操作。
  视觉:看,手眼配合。
  听觉:听,触及中枢,反应行动。
  味觉:尝,酸甜苦辣。
  触觉:触摸,越丰富越好。
  操作:好奇和好动的孩子喜欢探索,喜欢动手,在不同的活动中享受快乐,在不同的操作中感受到满足,能力得到提高,情绪就能得到满足,智慧就能得到发展,尤其是创造力得到极大的发展。
  孩子在一生中的最初几年获得的经验丰富与否,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他的大脑的发育,早期教育越丰富大脑的效率越高,其获得的每一份经验都会强化大脑的神经细胞,成为永久的记忆。
  凡是主动发展的要求得到满足的孩子,对生活的满意度较高,得意的神情自然流露,发脾气的机会也少。
  二、发展的有序性和阶段性
  儿童发展极为有序
  以运动领域来说:抬头-翻身-坐-爬-站-走-跑-跳,孩子从出生开始就一步一步的有序的完成。
  感觉运动阶段(0--2岁)
  反射练习0-1个月
  动作重复1-4个月
  偶然的目的4-8个月
  目的--协调8-10个月
  尝试--错误反应10-18个月
  学前儿童身心的发展关键期
  0-2岁,动作的发展
  0-3岁,口语发展
  0-4岁,视听觉的发展
  4-5岁,学习书面言语
  5-6岁,掌握词汇能力
  3-5岁,音乐能力反展
  3岁是记数能力发展的关键期
  5-6岁掌握数概念的关键
  关键期是指最易学会和掌握某种知识技能、行为动作的特定年龄时期。(3岁前是孩子学习、掌握各种行为能力的时期)
  0-3岁的敏感期及其特征
  1、外在的秩序感;场所、顺序、拥有物、习惯、约定。
  2、内在的循序感
  3、精神大额秩序感(秩序破坏,精神不逊,发脾气)
  4、语言的敏感期(听、表达、语言、词、句子)
  5、朝向独立的敏感期(独立。自主)
  6、感觉器官的敏感期(视听嗅、味、触)
  7、筋肉运动协调发展的敏感期(走、爬、)
  8、社会化发展的敏感期
  在敏感期时应尽量满足孩子的各项发展要求,提供相应的发展条件。使教育的最佳期不能错过。在这个时期,孩子最易接受环境和教育的影响,而发展其智力和能力。
  三、发展的差异性
  形成的差异的原因
  1、不同的遗传基因(不起决定因素)
  2、不同的气质特点、营养、体质学习和发展的机会
  3、父母的素质、家庭环境、社会关系以及亲子间独特的相互作用模式等。
  这些都会影响孩子在个性、智力、体力等方面的发展及特点的形成,随着年龄的增长,个体相互间的差异会更明显。
  四、心理和生理发展的关联性
  生理主要是身体、神经系统和大脑,是心理行为发展的物质基础,身体健康,生理机能完好无损,才能使儿童逐步建构起完美的完整的心理世界。
  心理行为的发展多通道的吸收外界信息,可促进神经系统和大脑的发育,心情愉快也能促进身心健康。
  心理、生理发展相辅相成,年龄越小,生理和心理之间的发展关系越密切。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20-03-31
第2个回答  2020-09-21
早期教育是指出生到入小学以前这段时期对儿童进行一定的有目的、有计划的教育。以便为儿童身心健康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就是在孩子们发展的适当时期内,给他们提供恰如其份的刺激,以加速他们的先天潜能变为现实的能力。
幼儿早教的重要性:
1、促进大脑发展和身体成长,让孩子越来越聪明,身体越来越灵活。
2、促进感觉统合,使孩子在入学后具有最佳的学习能力和动手能力。
3、发展孩子的适应力、观察力、记忆力、专注力和思考力,具备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基本能力。
4、提高孩子的语言能力、逻辑思维能力和沟通能力,使孩子具备入学接受正规教育的条件。
5、培养良好的习惯,能辨别是非,具备一定的生活管理能力,特别是时间管理能力。
6、懂得保护自己,能避开危险,抗拒诱惑,记住主要的电话和家庭地址,知道危急时如何求助。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