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越穷的农村人越喜欢生孩子

如题所述

在计划生育政策下成长起来的我们,会想当然地以为,富裕的捷径是少生孩子多种树。但事实上,对于农村人来说,富裕的捷径可能是多生,一而再再而三地生。

我出生于东北农村,后来到广西南宁读大学,目前在哈尔滨打工。这些年的经历让我发现,在东北农村,生孩子养孩子的成本相对来说,很低。

在东北农村,生孩子可以不去医院的,在家请个接生婆就行,孩子剩下后,母乳喂养就可以了,孕期也不用做几次体检。但你在哈尔滨,必须去医院生孩子啊,如果公立医院没有床位,那就去私立医院喽,生完孩子少喂母乳,多喂进口奶粉,孕期要按照医嘱,多做孕检。单是孕期和生产,在东北农村可能几千块就搞定了,在哈尔滨却很有可能花几万块。

现在东北农村,机械化挺发达的,农忙的日子也越来越少,很多普普通通的农民,平常就是种种地,养点家禽家畜,这种情况下,东北农村的父母完全可以亲力亲为地照顾孩子。而在哈尔滨,却不一样了,如果父母也想自己照顾孩子,那就得有至少一方几年不工作,虽然哈尔滨的工资收入不高,但五六年不工作,怎么也得损失个二三十万吧?如果父母都要去工作,那就得雇保姆来照顾孩子吧?五六年也得二十万左右吧?

除了生和照顾孩子,农村长大的孩子一般都不会像城里那样送去幼儿园,平时也不会像城里的孩子那样上这个兴趣班上那个兴趣班的,还不用像城里孩子那样周末去这玩去那玩吃这个穿那个买这个玩具买那个玩具的。这样,又节省了好大一笔钱啊。

这还只是把孩子算到五六岁,其实随着孩子的长大,你会发现,这种在农村养孩子远比城里节省的事情依旧是存在的。所以啊,城里人生养一个孩子花费的金钱,很可能够农村夫妇养育四五个孩子了。

当然,有人会说,农村人收入也比城里低,所以不能从金钱上做简单的换算,但是,就算是刨去收入的差距,城里工薪阶层养1个孩子的难度和农村穷人养3个孩子的难度是相当的。

于一个家庭来说,多生孩子有什么好处呢?好处很多:

    生男孩,多一个赚钱的劳动力。

    生女孩,嫁人时是一大笔收入。

    如果这么多的孩子中,有一个出息人了,那么全家都会跟着沾光。

尤其是这最后一点,对于一个家庭来说,至关重要。那些只生一个孩子的家庭,如果不能保证百分之百成才,投资就失败了,但于那些多儿多女的家庭来说,只要有一个成才的,就赚到了。

所以你看,多生孩子才是抵御贫穷的最佳手段。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20-09-19
‍‍

很多城里和农村的父母们养育孩子的方式不同。因此在方方面面的考虑不同,会造成思想差异化的情况。

1、城市里生活压力大,农村生活压力小

农村的父母因为本身都有自己的住宅,落户问题压根不在考虑之内。大多会先考虑生孩子问题,因为不愁养不活。

城里生活的人很多都是外来户口,离开家乡在城市里打拼,为了在城里立足,消费太高,房租高,生活费高,生活压力大,就会考虑不敢要孩子。怕生出来养活成大问题。

生孩子以后要面临念书问题,就要考虑买房落户问题。想到那么高的房价,自己都养不起,还怎么买房落户,给孩子念书。直接不考虑生了,或者延迟生娃的时间。

2、教育观念不同造成差异

城里的爸妈很多特别关注更新更优秀的教育方式,如果自己的孩子,就特别希望能够给他最好的教育,给他最好的生活。而这个“最好”势必带来高消费,例如给娃念早教,一年课程就要至少1-2万;给娃学美式英语,一年课程2万多;给娃学钢琴课一节课200-300元不等。特别多教育的项目,这样高额的费用,不是一般人能够付的起的。曾经有一个妈妈写过一篇文章说到,月薪五万,不够娃的暑假课程学费。

农村的爸妈们一般情况不太在意这些额外更好的教育培训。只要自己孩子能够保证基本教育,正常完成义务教育就好了。

3、生活氛围不同,生孩子观念不同

很多农村的爸妈很早就结婚生子,18岁就生孩子的年轻妈妈,一抓一大把,每家每户都是好几个孩子,你不生,也会被家里长辈念叨。

城里的爸妈不同,因为生活压力大,往往很多都是晚婚晚育,占据非常大的比例。自然生孩子也不会被一直催促,自主观念也比较强,都希望按照自己的观念过日子。

‍‍
第2个回答  2020-09-19

这个情况在发展相对落后的农村是有的,因为一部分的人都还保留着传统的思想,希望自己的家族是人丁兴旺的。城市生活的人对这方面思想跟农村这边的思想真是天壤之别。


有很多人会问:为什么越穷,还越喜欢生孩子呢?个人简单分析了一下,原因如下:
1.可以分担家务事
在农村养一个孩子是花不了多少钱的,衣服也不贵,柴可以在山上砍,水也可以用山里的水,农村基本每家每户都是有地的,菜可以自己种,也不要用花钱买,这就省去了一大笔开销。
等孩子慢慢长大,到了可以干活的年纪,大人们会教孩子干家务,这样一来,就可以减轻父母的担子,孩子也可以过早的接触农活。


2.重男轻女
哪一家的女人生了女儿,公公婆婆丈夫都是埋怨的,指不定心里还在想:又多了一张嘴吃饭。
我还记得我妈说过老家有一对夫妻,他们生了3次孩子,第一次是个女儿,送人了,第二次,是个双胞胎,不巧,都是女儿,夫妻两没办法,只能自己养,但他们还是想要儿子,于是,有了第三次,但还是个女儿…
听完,我心里还在想,真不巧啊!农村有一句话是养儿防老,他们认为女儿都是给人家养的,只有儿子是自己的,在自己老了,还能照顾自己。


3.儿孙满堂
老一辈的人喜欢家里是儿孙满堂,这种思想会延续到儿子身上,那他也会和自己妻子拼命生孩子,哪怕家里很穷,因为父母健在,孩子生了也可以帮忙照顾。
一个家庭人丁兴旺,就说明这个家族就越好,越能源远流长,而人多家里也热闹。

第3个回答  2020-09-19

  这也是我十分不理解的一个问题。
  爷爷从前是一个不大不小的地主,听爸爸说奶奶奶奶嫁过来的时候,身边是跟着伺候的丫鬟的,她在家里当小姐的时候,在阁楼里都是不下来的。


  当时我就觉得这简直就是尊贵奢华的象征,要知道阁楼丫鬟这可是仅仅在影视剧里才存在的戏码,没想到我身边竟有人曾经就生活在这种环境下。但是很无奈,地主终究是要被打倒,我奶奶只能跟着我爷爷这个小地主遭了殃。
  听说,大姑小的时候要一边看着三四个孩子,一边割草喂牛;
  听说,每次爷爷奶奶出去干活的时候都是把二姑锁在放粮食的柜子里,因为二姑不会走路,她觉得走路很累,还要消耗力气,可等到她越来越大发现,其实躲在柜子里也没什么意思,就自己走了出来;
  听说,爷爷奶奶最小的么儿我爸爸是在20多岁的年纪从别人的麦子地里撸了一把粮食去隔壁村里才换来了人生中第一个大白面馍馍,当时他拿着馍馍不舍得吃,他左看右看,“这真的是白面馍馍啊!”


  我们这一辈的人大多是独生子女,放开了二胎政策也只不过是兄妹两个人,可是在爷爷奶奶那个时候,他一共有八个孩子,四个儿子,四个女儿。
  当时我就特别不理解,我问爸爸:“爸爸,为什么爷爷奶奶这么穷,还要那么多孩子?”
  爸爸给我的答案是,老人们觉得孩子越多越好,孩子越多才越有成才的可能,假如其中有一个过得好了,那整个家庭都会有所起色。但是现在的人就没有那么傻了,自己都过成这样,孩子又能好到哪里?
  这个因素我无力反驳,是啊,人越穷就越想有钱,就越想过得好一些,自己过不好就寄希望于下一代,希望儿女比自己强,比自己过得好。
  而且,我们华夏民族的传统思想就是儿孙满堂,家里人丁兴旺,后继有人,这是一种很传统的思想,一直传承下来。


  我觉得还有一个比较重要的因素就是重男轻女。听说和爷爷同辈的一个远房的亲戚一共有六个孩子,前五个都是女儿,终于在最后一个得了个男孩,家里人别提多高兴了,把那个唯一的男孩当宝贝宠着,占据着家里最有利的资源,没有男孩的人,被人指着脊梁骨骂“绝户头”,没有男孩的人,老父亲慢慢的老了,家里就再没有可用的青壮劳动力了。任何思想的形成都是有缘由的呵。
  而且,在那个年代,根本就没有计划生育,再加上思想封建等多种因素,孩子的多少,有时候也是很不可控的。

第4个回答  推荐于2018-04-03
这是一个路人皆知的恶循环:穷,然后生孩子越多;孩子越多,家庭越是困窘。越穷越生、越生越穷,看起来,这是死结。
贫困地区的扶贫,基本仍停留在“给钱”的阶段,没有“给情”“给心”,更没有给予价值理性的生成过程。因此,结果无非就是改变了物质贫穷的面貌,却改不了贫穷留下的诸般“后遗症”。对孩子,对家长,对一切贫困的相携相助,“授人以鱼”是最简单又最有成就感的事。但其实,这样的帮助,并未从根本上改变什么。乡土文化没有变,村规民约没有变,价值坚守没有变,陈规陋习没有变……问题的根本不在家长,而在于制度设计以怎样的心态,去帮他们寻求彻底的改变。本回答被提问者和网友采纳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