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小衔接的有效方法

如题所述

关于幼小衔接的有效方法如下:

一、制定幼小衔接工作计划,增强衔接意识     

计划是活动实施的依据,是我们有序行动的指南。基于此,我们在学期初通过研讨制定了符合我园幼儿情况的幼小衔接工作计划。并制定了各月活动安排。根据幼儿年龄特点努力做到由易到难、由简到繁、层层递进、步步深入,一步一个台阶,逐渐把活动引向新的高度。幼儿的能力随着活动的逐步深入也逐渐增强。   

二、开展教育研究活动,加强日常生活管理,促进幼小衔接

1.加强幼儿生活能力的培养    

(1)培养幼儿遵守作息制度,早睡早起,有规律地生活,按时来园,不迟到。  

(2)培养幼儿会独立地穿脱衣服、鞋袜,养成良好的进餐、午睡等生活习惯。     

(3)会做值日工作,适当增加一些简单的劳动,如扫地,擦椅子等等。     

2.培养幼儿的任务意识、规则意识、独立意识     

(1)鼓励幼儿自己的事情自己做。     

(2)培养幼儿做事有计划,有条不紊,按时完成不拖拉。

(3)通过各种游戏加强幼儿遵守纪律,并锻炼其意志、品质。

3.重视幼儿情商的发展

(1)在活动中发现的兴趣爱好,帮助幼儿分析成败的原因,增强其获得成功的信心。

(2)建立融洽和谐的师生关系,多给幼儿正向的鼓励和肯定。

(3)鼓励幼儿多与同伴、老师交往,鼓励其合作性行为。

4.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溃.要在常规上有要求

(1)引导幼儿在集体活动时间里逐渐保持注意的稳定和持久,尽量在活动后喝水、上洗手间。

(2)集体活动时能专心听讲,积极举手发言。

三、建立良好的家园互联网,做好家长工作,形成教育合力

1.定期召开家长会

针对幼小衔接工作及本班的实际,各班学期初、学期未召开专题家长会,宣传幼小衔接的重要性,以取得家长的配合。

2.在家园联系栏增设《幼儿衔接家长专栏》

各大班在家园联系栏开设《幼小衔接家长专栏》,开辟“家长须知”、“专栏快讯”、“今日要点”等栏目,加强与家长的信息交流。          

3.开展家长开放日

定期召开家长开放日活动,让其了解幼儿园的幼小衔接教育,了解孩子在园的表现,请小学优秀教师给家长做“怎样做好幼儿入学前的准备”的讲座,并组织教师、家长、幼儿“三位”一体的教育活动,吸引家长参与并重视幼小衔接工作。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23-07-06
幼小衔接,是让孩子从幼儿园顺利过渡到小学的一个过程。它不是只强调学科知识的衔接,更注重发展学前幼儿综合素养能力。
要想做好幼小衔接主要应该从这几个方面入手:
1..社会适应能力
社会适应能力包括自我效能、情绪稳定、同情分享、处理冲突、文明礼貌、自理能力、自控力、人际交往等。社会适应能力是一个人综合素质能力高低的间接表现。社会适应能力良好的孩子愿意融入集体,能够积极主动地投入到学习中,愿意体验与他人交往的乐趣,并会拥有强烈的自豪感和自信感。
2.语言沟通能力
语言沟通能力包括口语表达、语气表达、情感语言、音量、词汇积累、态势语言、看图说话、言语理解等。语言是人类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建立个体与外界之间联系的桥梁。对于幼儿来说,语言是帮助其实现从自然人到社会人的转化。

3.学习品质

学习品质包括好奇心、坚持、主动积极、专注力、责任、有条理、荣誉感、学习兴趣、生活习惯等。学习态度、学习能力和学习行为三方面,直接影响着儿童的学习效果。养成积极主动、认真专注、敢于探究和尝试、乐于想象和创造等学习品质,是儿童实现终身学习与发展的重要途径。

4.孩子的自理能力
步入小学后,老师便不再如幼儿园一样时刻关照吃饭、喝水、如厕等生活问题,孩子要从幼儿园“断奶”,一切要自理。所以步入大班的孩子,不管老师还是家长都要开始锻炼孩子生活上的自理能力。比如自己主动喝水;自己能够整理好书包、衣物等。
第2个回答  2023-07-05

幼小衔接不能忽略对小学知识的前置性下接触,而数学学科是家长们都为之头疼的科目。那么今天就来分享几个数学幼小衔接的有效方法。

第一,利用环境中的数学,强化孩子数学思维。

家长可以适时抛出一些生活中的数学难题,邀请孩子一起帮忙解决。比如:

今天要家庭聚餐,带着孩子数一数要来几个家庭?分别有多少人?总共有多少人吃饭?他们大概什么时候会到?这可以帮助孩子强化数数的技能,并能接触一些简单却常见的加减运算,培养数感。

今天去超市购物,请孩子算一下其中几样物品的价格并付款,或是让孩子帮你数一数买了多少个土豆,多少瓶牛奶?同样的,重复地帮助孩子进行加减训练,并且能让孩子对金钱有认识,将抽象的数字与具体的金钱联系起来,具象化的知识更有利于孩子记忆和理解。

今天出去旅行,多多关注一路上的路牌,距离目的地还有多少公里?导航显示还要多少分钟可以到达?虽然速度公式不要求在一二年级就掌握,但前置性的接触可以为以后的数学学习打下基础,抽象的公式如果能与具体的生活场景联系起来,日后孩子遇到生活应用题,就能很好地理解并解答。

第二,用“数学的语言”,引导孩子进行数学思考

家长可以通过提高数学语言在生活中使用的频次,强化数学语言在孩子脑海中的记忆,使其在下一次遇见相似场景时,能够快速回想并模仿你的语言,进行表达或者回答。

比如,只带了十块钱去便利店,买糖用了三块钱,那么我们剩余几块钱呢?

买淮山时,要长一点的还是短一点的?

大盒饼干比小盒饼干多了五包,大的15元,小的10元,我们要买便宜一点的还是贵一点的?

第三,寓教于乐,在游戏中体验数学乐趣

比如,让孩子角色扮演超市收银员,帮助你结算金额。除了引导孩子进行简单的加减运算,也可以引导孩子学习2个2个数、5个5个数、接着数等计数方法。土豆买了三袋,一袋有五个,那一共有多少个呢?

或者,家长可以通过一些帮助孩子在游戏中学习数学的APP,在线练习更方便更省心,游戏化数学训练,孩子在玩的过程中不知不觉学会了数学知识。【数感星球】便是巧妙地将数学知识点融入游戏中,让各种数学原理在孩子熟悉的生活场景或新奇的虚拟世界具象化呈现,下图便列出来一年级孩子所需要学习的内容及我们设计的对应游戏练习,帮助孩子在玩乐中锻炼数学思维,培养对数学的兴趣,这样孩子才能在学习数学的道路上走得更远。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