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一道历史题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两宋政权与少数民族政权的议和有利于双方经济文化交流
B.元朝的统一促进了民族融合
C.岳飞抗金,文天祥抗元是反侵略斗争
D.清朝平定三藩叛乱,粉碎大小和卓的叛乱是维护祖国统一的正义斗争
(我是初一的学生,用的是人教版的书,什么是三藩叛乱,书上没说,我选A,答案上是C)

可以肯定地说,这道题有问题,应该是要选择不正确的一项,而不是正确的一项。你的练习册上可能漏印了一个“不”字。
A两宋和少数民族政权辽夏等有过多次议和,议和条约有利有弊,而增开商榷等条件增强了双方的经济文化交流。
B元朝政权人原本是少数民族,它不断南下统一全国,在这过程中促进了它与汉族等族的融合,而且战争又使汉族和其它族人交融。
C不是侵略。只有国与国之间的才叫侵略。记住,戚继光是民族英雄,因为他反侵略抗倭也就是日本,而岳飞文天祥不能被称为民族英雄,因为他们面对的国家内部纷争。侵略、民族等字眼是本国针对另一个国家而言的
D平定三藩,就是平吴三桂尚可喜等人,而大小和卓也是企图自己叛乱分裂,所以这项也正确。
所以,这道题本应该是选不正确的,就是C
这些是初高中最基本的知识点

参考资料:如果您的回答是从其他地方引用,请表明出处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0-07-03
其实我也认为,严格意义上来说,只有C是错的。
不过,多少都能说出点道理。
A,两宋向少数民族媾和,好像主要形式就是朝贡,大概就是每年向人俯首称臣,当年两宋的经济是中国古代史上的一个奇迹,但就因为这个媾和,统治者加大了税收,很可能就在一定程度上打击了商业,但是和平本来就是经济发展的重要条件之一,也没法说有太大错误。
B,元朝的统一肯定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民族融合,这点毋庸置疑,我想不出来哪错。
C,岳飞抗金和文天祥抗清,都算不上是反侵略吧?如果这么说的话,中国的少数民族岂不是外国人了?
D,三藩叛乱和维护大小和卓的确是维护了祖国的统一,但可不一定说是正义的,如果硬要说的话,那么春秋无义战这句话就算是白说了。
第2个回答  2010-07-03
应该是不正确的吧?C项是错的,在国家的内部不是侵略与反侵略斗争
第3个回答  2010-07-03
三藩之乱是中国历史上清朝初期,三个藩镇王发起的叛乱事件。 三藩是指平西王吴三桂、平南王尚可喜、靖南王耿精忠。 清廷入关后需要对付李自成起义的力量和南明政府的反抗,明朝的降官是可以借助的力量。但20年后,南方驻云南的吴三桂、驻广东的尚可喜、驻福建的耿精忠等藩王已经形成很大的势力,与清廷分庭抗礼。其中吴三桂势力最大,不仅在经济上是中央政府沉重的负担,而且威胁到清政权。 康熙十二年(1673年)春,康熙皇帝作出撤藩的决定。 吴三桂首先于这年11月杀云南巡抚朱国治,自称天下都招讨兵马大元帅,提出“兴明讨虏”,将矛头指向朝廷。吴三桂军由云、贵而开进湖南,几乎占据湖南全省。进而进犯四川,四川官员纷纷投降。福建、广东、广西、陕西、湖北、河南等地都有藩王或将领响应。 吴三桂在湖南沿江布置防御工事,不敢再向北发展,康熙帝抓住机会调整战略、安排兵力。 他首先坚决打击吴三桂,而对其他的叛变者却实行招抚,通过分化反叛力量而孤立吴三桂。军事上仅以湖南为进攻的重点,同时能够充分信任汉将,这样就鼓舞了朝廷军队的士气,同时也争取了民心。 在耿精忠、尚之信归顺清廷之后,吴三桂于康熙十七年(1678年)在衡州称帝,立国号周,建元昭武,大封诸将。其实这时的吴三桂已到了穷途末路。他积郁而死后,将所谓的“帝位”传给孙子吴世藩。 康熙二十年(1681年)冬,清军进入云贵省城,吴世藩自杀,历时8年的三藩之乱被平定。 平定三藩,对于清廷来说,是真正完成统一、确立稳定的皇朝统治的标志,为“康乾盛世”创造了条件。

我觉得A不能讲双方
第4个回答  2010-07-03
B.元朝的统一促进了民族融合
第5个回答  2010-07-04
C 可以 A也可以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