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企待遇怎么样?大家建议去国企吗?

如题所述

其实,单纯的比较国企和外企、私企的待遇是没有可比性的。任何一个企业,员工的收入都与两个因素有关:一是企业效益,二是分配制度。

(1)待遇与企业效益有关

企业的利润是有区别的。同样是国企和私企,如果国企利润高,员工的收入就会超过某些同行业私企。

顶尖国企。 事实上,高端装备制造业等国企,很多收入都是可观的,我所了解的,比如南京、成都等某些研究所,研究生工作5年左右,年薪30W是没问题的,根据项目绩效,每个人还会有不同。当然,这些国企,一般人想进去还是挺难的,大部分情况下需要985本硕。所以,在这些研究所工作,很有幸福感和优越感。

普通国企。 抛开效益差的国企不谈,一般企业效益每年基本保持增长的,员工整体收入在当地,基本是中等靠前的,俗话讲“吃不太饱但也不会饿着”,举个例子,比如南京的房价在全国比较靠前了,在国企的收入,还房贷和满足基本的养家需求,是没有问题的。在南京的国企,一般来讲,工作3年左右,年入15W基本是没问题的,15-20W,普通员工通过努力基本可以达到,后面到了20W以上,难度就比较大了。

当然,每个地方、具体每种国企,收入会有区别,以上的数据只能代表某一类国企的数据。具体的数据,还是询问一些学长、一些前辈,会了解的更清楚,这就是职业访谈的意义,问收入、问晋升,做好这一步,能给职业选择提供很大的参考价值。

但需要注意一点,无论是顶尖国企还是普通国企,如果收入还想继续提升,难度就大一些了,国企汇集了很多顶尖人才,工作又按岗位分工明确,很多是起到了螺丝钉的作用,从行政和技术角度晋升竞争较为激烈,这种情况其实在每个企业都类似,越往上,越难走,人也越少。

(2)国企薪酬规范,待遇注重“均衡”

国企的薪酬制度比较规范,基本上所有的收入、补贴等项目,都会在规定里写明,如果你进入企业,经过几个月,就会明显感觉到,每个月的收入基本都能算出来(当然,销售岗等除外)。

现在有些国企见习期还是半年或一年,在见习期内收入一般低一些,但转正之后,收入会增长很多,按照新的档位发放薪资。很多情况下,虽然见习期内,新员工实际已经达到熟练的程度了,但还是不能拿转正的薪酬,很多国企就是按照制度来,所以这一点,你需要了解,看能否接受。

无论是转正还是见习期内,同级别员工的收入一般相差不会太大,即便你做了其他人两倍的工作量,但很多时候收入仅仅多一点,有些人会感觉不公平,但国企收入的规则,一定是要照顾整体、顾虑均衡的,如果特别优秀,收入高很多那另当别论。但换个角度考虑,你做的有成绩,收入可能比有些人多的有限,但领导看的见,可能给你更多锻炼的机会和平台,这些都不是“钱”来衡量的,所以一定要辩证的看。

(3)把待遇转换成“时薪”

很多人考虑待遇,往往只看“月薪”。但如果你把收入换算成“时薪”,你会发现,很多国企的收入还是较高的。比如,有些人想跳槽,去初创企业,因为薪酬很高,比如月入2万,但每周很可能996,相比在国企的855,他每个月大部分的时间都放在工作上了,而且身体还可能出现透支。

相比之下,在国企,工作氛围更轻松、节奏更慢,有更多的时间提升想改进的能力,下班后陪陪家人和孩子,有时间做自己感兴趣的事,甚至开展副业,这都不是“收入”能简单衡量的。

了解了国企的大概状况,那去不去国企的问题,就是看目标国企能带给我什么、我需要什么了。

(1)以“价值”为导向,评估当前的工作需求

正如上述关于“时薪”的阐述中,国企和非国企工作特征是有区别的。去不去国企,我们要问一问自己,去了能得到什么“价值”?

比如,你是为了资源、了解行业圈、结识一些人、熟悉体制内规则,如果这个国企满足你的要求,那可以去;如果你是想要一份稳定的工作,想有更多自由的时间,丰富的业余生活,平衡工作和家庭,国企也是一个不错的选择。

比如,现阶段你更看重收入,希望在充满挑战的环境中工作,获得“及时反馈”的成就感,不考虑照顾家庭等事务,那去一个月薪高的、加班多的、节奏快的企业,符合你的选择。

所以,当你以“价值”为导向时,你会发现,每一个选择,都有利弊,没有绝对完美的职业,你需要分别看到每一个选择背后,都有什么价值可以提供给我,同时接受可能的弊端,然后再评估自己当下的需求,做出一个合理的选择。

​(2)注重“可迁移能力”的培养

我一直认为,没有最好的工作,只有合适的工作,合适的就是好的。 有些人会羡慕那些在大型企业工作的人,看到自己在小公司、担任小职务,经常妄自菲薄,自觉地低人一等,其实在我看来,大可不必。职业的成长,需要不断地学习、迭代,才能收获越来越多的成果。

其实,不论在哪种企业,我们都要辛勤耕耘、脚踏实地,要充分锻炼出“可迁移能力”。

什么是可迁移能力?

比如,我在一个细分领域积累的知识,换到另一个领域,这种知识可能暂时用不上,不好迁移;但是,职场的沟通能力、人际关系经营能力、管理能力(比如时间管理、项目管理)、办公技能(如word、ppt设计能力)、表达能力(如写作、汇报工作)等等,这些都属于可迁移能力,而每一项能力都需要长期的学习、实践积累,把每天最宝贵的8小时留给这些,在工作中充分历练自己,我们的视野会变得更加开阔,所以我很喜欢这句话“当下即道场”。

把现在的职业弄明白了,即便换了一份工作,你也不会丧失竞争力。

得到CEO脱不花、锤子科技罗永浩都是高中学历,他们都没有拿到高中毕业证。我们熟悉的《天天向上》一哥汪涵,学识渊博、妙语频出,但你知道吗?他的学历是中专。时间管理专家邹小强、一哥彭小六,他们都是从国企出来的。

在什么样的土壤上,都能开出漂亮的花。

他们成功的理由并不是学历、也不是必须经历500强或其他大型企业,而是锻炼出的可迁移能力,而不断获得新的可迁移能力的动力是什么?是持续地对成长的渴望,并且不会空想,而是只管去做。

所以,不要纠结国企、民企、还是外企,找到目标企业后,想办法多了解这份工作能带给我什么“价值”,并在工作中加倍努力,锻炼“可迁移能力”,你的职场会比一般人走得更好。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