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汽车要更换防冻液?

如题所述

你好,汽车必须要更换防冻液的主要原因是:为了保持冷却效果,和为了防止防冻液失效而腐蚀发动机水道系统的零部件。
汽车防冻液为什么会失效和腐蚀水管及铝制品呢?
在这里,我们首先来分析一下防冻液的成分,汽车防冻液的主要成分有:乙二醇、丙二醇、丙三醇、二甘醇、硅酸盐等。
防冻液是一种特殊的冷却液,在冬天有防冻的作用,在夏天有清除发动机水道里水垢的作用。
如果不及时更换,冷却液中的成分在高温的作用下会发生变性,而改变它原有的特性,失去防冻功效和去除水垢的功效。
而且有些成分在高温作用下会发生化学反应,就会腐蚀塑料管道和铝制品。
在了解了这些后,你就知道为什么要按时更换发动机冷却液了吧?是可以起到保护的作用,又可以良好的发挥功效。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21-11-30
很简单!水结冰会发生膨胀现象,汽车水箱是密闭的,一旦出现水箱中的水结冰,将会导致水箱或者管道爆裂,因此进入冬季要更换冰点低的防冻液。
防冻液是一种含有特殊添加剂的冷却液,主要用于液冷式发动机冷却系统,防冻液具有冬天防冻,夏天防沸,全年防水垢,防腐蚀等优良性能。现国内外
95%
以上使用乙二醇的水基型防冻液,与自来水相比,乙二醇最显著的特点是防冻,而水不能防冻。其次,乙二醇沸点高,挥发性小,粘度适中并且随温度变化小,热稳定性好。因此,乙二醇型防冻液是一种理想的冷却液。很多司机朋友一般习惯于冬天使用防冻液,夏天改用自来水,以为这样比较经济划算,其实不然。防止结冰、防止缸体、散热器冻裂只是防冻液的最基本功能,防冻液还有其它重要功能,如防沸、防水垢、防腐蚀等。夏天使用防冻液可有效地阻止水箱“开锅”,全年使用防冻液可阻止水冷系统结水垢,抑制各种金属的腐蚀。通常司机朋友都忽视“水垢”的危害,其实水垢对车的危害相当大,水垢的导热系数很小,是铸铁的
1/25,黄铜的1/50。有了水垢之后冷却液的热传导性大大降低,发动机温度升高,腐蚀加重,这又促使水垢增加,形成恶性循环,水垢还可能堵塞冷却系统的管路,造成更大的事故、据国内有关资料报导,在正常使用的汽车发动机的维修工作中,有
6%是发动机冷却系统出现故障,而故障的主要原因是水垢和金属部件被腐蚀,由此可见水垢和金属部件的腐蚀对发动机水冷系统的危害有多大,因此常年使用质量优良的防冻液不仅可以有效地保护汽车水冷系统,还能有效地省钱。
另外,防冻液也并非绝对不结冰,要根据车辆所在位置,气候温度选择不同冰点的防冻液。
第2个回答  2021-11-30
防冻液的全称应该叫防冻冷却液,意思就是有防冻功能的冷却液,防冻冷却液可以防止在寒冷冬季停车时,冷却液结冰而胀裂散热器和冻坏发动机气缸体或盖,有很多人认为防冻冷却液只是冬天才使用,但其实防冻冷却液全年都要使用,车辆的防冻冷却液一般两年左右更换一次。
如果车已经开了好几万公里,却还没换过防冻冷却液,就赶紧去更换,防冻冷却液如果长时间的不更换,防冻的能力就会下降,此时车辆的冷却系统就有可能会出现问题,可能会堵塞造成散热的不良,如果水箱堵了还得换水箱 。
车辆发动机水箱防冻冷却液 (简称防冻液)在高温状态下长期使用,必然会导致变质,使用性能下降。因此,必须定期更 换。一般为两年或每行程40000—50000公里更换一次。如果是出租车,那得更换得勤些,比如一年或30000公里换一次。更换防冻液时应放净旧液,将冷却系统清洗干净后,再换上新液。
防冻液一旦变质了,就容易产生污垢,腐蚀水道,冰点还会随之上升,都是损伤发动机散热系统的元凶。
第3个回答  2021-11-30
防冻液的全称应该叫防冻冷却液,意为有防冻功能的冷却液。防冻液可以防止在寒冷冬季停车时冷却液结冰而胀裂散热器和冻坏发动机气缸体或盖。
许多人认为防冻液只是冬天才使用,但其实防冻液全年都要使用。
防冻液是一种含有特殊添加剂的冷却液,主要用于液冷式发动机冷却系统,防冻液具有冬天防冻,夏天防沸,全年防水垢,防腐蚀等优良性能。

化学成分
现国内外 95% 以上使用乙二醇的水基型防冻液,与自来水相比,乙二醇最显著的特点是防冻,而水不能防冻。其次,乙二醇沸点高,挥发性小,粘度适中并且随温度变化小,热稳定性好。因此,乙二醇型防冻液是一种理想的冷却液。

防冻液的种类
汽车防冻剂的种类很多,像无机物中的氯化钙(CaCl2)、有机物中的甲醇(CH3OH)、乙醇(C2H5OH,俗名酒精)、乙二醇(C2H4(OH)2,俗名甜醇)、丙三醇(C3H5(OH)3,俗名甘油)、润滑油以及我们日常生活中常见的砂糖、蜂蜜等,都可作为防冻液的母液,在加入适量纯净软水(不含或少量含有钙、镁离子的水,如蒸馏水、未受污染的雨水、雪水等,其水质的总硬度成分浓度在0-30ppm之间)后,即可成为一般意义上的防冻液。
由于甲醇\乙醇较易挥发,不适宜北方车辆使用。

防冻液的功能
除防冻外,防冻液还具有以下几种优点:
防腐蚀功能:发动机及其冷却系统是金属制造的,有铜、有铁、有铝、有钢还有焊锡。这些金属在高温下与水接触,时间长了都会遭到腐蚀,会生锈。而防冻液不仅不会对发动机冷却系统造成腐蚀,还具有防腐和除锈功能。
一般用途:汽车、火车内燃机车、拖拉机、轮船、发动机、水箱以及各种机械设备,柴油机、汽油机等冷却系统作为冷却液使用。具有防冻、防沸、防腐蚀、防水垢等多种功能。水的沸点是100℃,优质防冻冷却液的沸点通常在零上110℃,这样在夏季使用,防冻冷却液比水更难开锅。用水作冷却液最让司机头疼的就是水垢问题,水垢附着在水箱、水套的金属表面,使散热效果越来越差,而且清除起来也很困难。优质的防冻液采用蒸馏水制造,并加有防垢添加剂,不但不生水垢还具有除垢功能。当然,如果你的水箱水垢很厚,最好还是先用水箱清洗剂彻底清洗后再添加防冻液。与水一样,具有比热大、蒸发潜热量高及补充方便等优点。当环境温度低于零度时,冷却系统中的水就会转变为冰,冷却系统的部件就会有被膨胀裂损的危险,这时选用防冻液可以保证发动机在低温下正常工作。
随着发动机结构的改进和材料技术的进步,现代汽车发动机与旧式发动机相比,一个显著的特点就是现代发动机的运行温度高,正常的工作温度上限值一般都超过100℃。以国产轿车为例,发动机正常工作温度是:上海桑塔纳90℃~105℃、一汽捷达85℃~115℃、富康90℃~118℃。如果全部注水,当发动机温度达到100℃时就会水沸“开锅”,另外,水具有腐蚀性,会产生水垢影响冷却效果。因此就要用一种特殊的冷却介质-防冻液。
有人以为防冻液是专门为寒冷地区的车辆使用的,这是一种误解。市面上的防冻液主要成份是乙二醇,它具有沸点高,冰点低的特点。防冻液内还含有添加剂以防止乙二醇氧化(会形成腐蚀性较强的副产品),防止腐蚀,防止产生泡沫等。
保护作用:一、对冷却系统的部件起到防腐保护作用。二、防止水垢,避免降低散热器的散热作用。三、保证发动机在正常温度范围之内能工作。
因此,发动机的防冻液,必须具有防冻、防开锅、防腐蚀、防水垢、无泡沫的特点,并不受季节及地域的影响。其中,冰点和沸点是防冻液的基本指标。
使用防冻液一定要注意质量。如果防冻液质量欠佳甚至是伪劣品,就起不到防冻液的作用了。冷却液用防冻液与水按照一定的比例混合配制而成。汽车制造厂在用户手册中通常会规定用于不同低温防冻等级的防冻液混合比,而且还指定防冻液的型号,不能够混用。一般情况下,防冻液与水的比例为40:60时,冷却液沸点为106℃,冰点为-26℃,当50:50时,冷却液沸点为108℃,冰点为-38℃。一般要求按照低于当地最低温度5℃左右配制冷却液。防冻液有效使用期多为二年,到期或发现冷却液脏就要更换。更换时一定要将旧冷却液全部清除,再加入清净水,启动发动机以怠速运转十来分钟循环清洗。停机后再将清净水放掉。
加注新冷却液应在冷机时进行,加注冷却液至储液罐的最高标记“MAXT”为止,旋紧盖子启动发动机,怠速运转至发动机正常温度后熄火,当机体温度下降后,检查储液罐的液面高度保持在“MAXT”位置方合格,否则要补充足够为止。 [1]
第4个回答  2021-12-07
防冻液的全称应该叫防冻冷却液,意思就是有防冻功能的冷却液,防冻冷却液可以防止在寒冷冬季停车时,冷却液结冰而胀裂散热器和冻坏发动机气缸体或盖,有很多人认为防冻冷却液只是冬天才使用,但其实防冻冷却液全年都要使用,车辆的防冻冷却液一般两年左右更换一次。
如果车已经开了好几万公里,却还没换过防冻冷却液,就赶紧去更换,防冻冷却液如果长时间的不更换,防冻的能力就会下降,此时车辆的冷却系统就有可能会出现问题,可能会堵塞造成散热的不良,如果水箱堵了还得换水箱 。
车辆发动机水箱防冻冷却液 (简称防冻液)在高温状态下长期使用,必然会导致变质,使用性能下降。因此,必须定期更 换。一般为两年或每行程40000—50000公里更换一次。如果是出租车,那得更换得勤些,比如一年或30000公里换一次。更换防冻液时应放净旧液,将冷却系统清洗干净后,再换上新液。
防冻液一旦变质了,就容易产生污垢,腐蚀水道,冰点还会随之上升,都是损伤发动机散热系统的元凶。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