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草房的历史信息

如题所述

建筑是石头的史书,建筑是凝固的音乐,建筑本身涵盖了浓郁的历史信息。威海有文字记载的历史距今(2008年)约有2700年,而威海的民居及其建筑历史要比文字记载的年代更为久远。以草苫顶是人类早期建房较为普遍的做法,早期人类的营建活动大多是因地制宜、就地取材。 历史上威海、荣成一带,浅海域生长的野生海带草十分繁盛,大量成熟的海草被海浪卷上岸滩。当地居民便将这些海草聚拢、晒干,用以苫盖屋顶。由此推断,海带草房古已有之。据有关专家考证,海草房的起源,可以追溯到新石器时代,不过那时的民居只是简陋的栖身之所,尚不是真正意义上的民居建筑。秦汉以后到宋金以前,是海草房形成和广为流传的时期,元明清则是海草房的繁荣时期,随着海防不断巩固,居民增多,草房也就发展起来。明清时期胶东广大农村及城镇的普通民房多为草顶房,如威海卫城许多民房就是以海草为材料苫顶。
胶东沿海传统的海草房,是独具特色的地区传统民居标本。荣成宁津镇涝滩村发现了“元至正二年”的梁木(元至正二年是1342年,迄今已有600年历史了)。巍巍村也出土了石碑,有“元朝大德年间,曲氏祖敬先由今牟平县徙此定居成村”的记述,可见,此村已有700年历史了。在荣成宁津镇宁津所村的南部地带,至今(2008年)还保留着创建于明代的屯田军户海草房一条街,那长满青苔的屋顶阴坡,印证了历史的久远,也向世人宣示着百年未动的厚重和耐久。港西镇巍巍村至今尚保存二十多幢有二百多年历史的海草房。旧石墙上的拴马桩作为过去胶东富裕人家的标准,依然见证着历史。上个世纪70年代以来,海草房已改用砖墙建造。渔村现存的海草房大多是代代相传,祖祖辈辈守在这古朴的居室中,特别是一些老人,对冬暖夏凉的海草房有着难以割舍的情结。一栋房子可以住上几代人,祖祖辈辈传下去。
胶东的海草房,亦如它独具特色的样式和悠久的历史,也蕴涵着丰富的地域文化,承载着当地人在建设家园时的风俗习惯、思维方式、行为规范、祭祀信仰等。据当地老一辈居民讲,在建海草房之前,要选定基地,择吉日动工。砌墙基时也很有讲究,在地基槽的四个角要压上元宝或象征元宝的东西,叫做“压宝”,以求富裕、吉祥。在这一天,还要煮一锅热腾腾的饺子吃,饺子也如同元宝一样,充满了吉祥与喜庆。海草房建成后,要举行“支锅”、“祭祀”、“拉席上炕”、“糊窗、贴窗花、挂门帘”等一系列活动。所有这些,无不渗透着浓厚的胶东风土人情,有的民俗一直沿袭至今(2008年)。住过海草房的那些老人,提起这些习俗,仍充满了向往。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