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看待“溺爱”

如题所述

被偏爱、溺爱的孩子,不需要努力,就可以得到所有想要的。因为不用努力,进入社会后便不具有竞争力。但是从小顺利惯了,当他在社会中出处受挫折的时候,心里便不平衡。不愿努力,又不甘心,于是容易选择所谓的“捷径”,于是剑走偏锋。最常见的“捷径”,比如赌博,做非正当生意,甚至偷谋拐骗、犯罪。如果不敢做这些事情,至少不会危害社会,但是一辈子窝窝囊囊,不得意。

溺爱这个词,好像是爱太多,其实是爱不够。因为把爱的方式限定在让孩子肉体的舒服,而不考虑孩子心理的快乐。只想让孩子在当下不饿着,不冷着,不累着,凡是能帮他做的事情都不让他自己做,就差替他大小便了。什么家务都不要做,什么责任都不担当,什么苦都不要受。于是孩子不能学会等待,不能学会忍耐,不能学会克制,不能学会自理。以为这样孩子就快乐?事实上,孩子在习惯了这样之后,根本就不会觉得快乐,只会在不能维持这种状态的时候难受。而且,孩子由于缺乏耐心,缺乏能力,当他走出家门,就成为人人看不起的人。由于什么事都不会做,就不会有成就感。无力、自卑时时刻刻困扰着他。不需要等到他长大,即使在幼儿园期间,这样的孩子就已经很不快乐,在小朋友里面常常是被排斥的,因为他没有学会如何融入集体,没有发展出与人交往的能力。所以,我想,用“营养不良的爱”的概念来替代“溺爱”,也许更准确。就像是只给孩子摄入大量的蛋白质,而淀粉、维生素、微量元素等营养都不给。

溺爱对孩子不好,这种常识至少已经普及了两千年了,但是仍有太多的家长(尤其是爷爷奶奶辈)很不理性地娇惯孩子。凡是不理性的行为,背后往往是有很强烈的情绪需要。溺爱孩子的家长常常是在满足自己的需要。比如自己小时候物质匮乏,导致补偿心理。又或自己生活不充实,从孩子这里获得被需要的感觉。孩子的喜欢和依赖确实能带给家长很大的满足感。但是如果家长为了自己的满足感,而不顾孩子长远的幸福,甚至还在坑害孩子之后还自豪地说自己为孩子做了多少多少,好像是立了大功。这样的家长,等孩子长大了,不孝顺,没有成就,回来啃老还乱发脾气,大概还是不懂得后悔,只会抱怨怎么养出这样的人。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