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学中“文饰”是什么意思?

吃不着葡萄说葡萄酸,得不到的东西是不好的,这种心理防御方式称为( B)
A.否认 B.文饰 C.投射 D.幻想

文饰心理

文饰心理,个体无法达到目标时而产生的一种防御心理。

通常是用似是而非的理由证明行为的正确,从而掩盖其错误或失败,以保持内心的平衡。如阿Q精神就是这一心理的反映;考试不及格,则说考试太难超出要求也是这一心理的反映。

在心理学中文饰又称合理化。

扩展资料

文饰方式

一般,“文饰”可分为三种方式:

(1)酸葡萄(sour grapes)

当自己所追求的东西因自己能力不够而无法取得时,就加以贬抑和打击,称为酸葡萄。

此机制是引申自伊索寓言(Aesop,s fab1e)里的一段故事,从前有一只狐狸走进葡萄园中,看到架上长满了成熟葡萄,它想吃,但因架子太高,跳了数次都摘不到,而无法吃到葡萄,它就说那些葡萄是酸的,它不想吃了。其实葡萄是甜的,它因吃不到,而说葡萄是酸的。

在日常生活中像这样的例子很多,例如,一个体育能力差的学生,说只有四肢发达的人,才会喜欢体育;容貌平凡的女子特别爱说“自古红颜多薄命,“红颜是祸水”;追不到女朋友的男孩说“这种女人品德不端、水性杨花,嫁给我,我都不要”。

(2)甜柠檬(sweet lemon)

与酸葡萄相反的,另一种自卫机制是甜柠檬,此方法是指企图说服自己和别人,自己所做成或拥有的已是最佳的抉择。

上述伊索寓言里所说的那只狐狸,后来走到柠檬树旁,因肚子饿了,就摘拧檬充饥,而且边吃边说柠檬是甜的,其实拧檬味道是酸涩的。引申到我们面对生活中所发生的一些不如意的事,有时我们也会像这只狐狸一样,努力去强调事情美好的一面,以减少内心的失望和病苦。

如,娶了姿色平平的妻子,说她有内在美;嫁给木呐寡言的丈夫,说他忠厚老实;孩子资质平庸,说他“傻人有傻福”。这种“塞翁失马,焉知非福”、“知足常乐”的心态,有时适当地运用,能协助我们接受现实,但这种方法,如过分使用,会妨碍我们去追求生活的进步。

(3)推诿(projection)

此种自卫机制是指将个人的缺点或失败,推诿于其他理由,找人担带其过错,个人心灵之平静。

例如,学生考试失败,不愿承认是自己准备不足,而说老师教得不好、老师评卷不公或说考题超出范围;战败的将军不愿承认战败是因自己策略运用错误,而说是“天亡我也,非战之过”。

打人说是自卫;喜欢应酬、饮酒作乐,说是为了生意或工作在联络感情;球赛输了,说场地不好,裁判不公;老师体罚学生,说“爱之深,责之切。这些都是一种推诿用。有一句台湾俚语:“不会划船说溪窄。”很传神地表现推诿作用。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文饰心理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9-08-30

文饰心理,个体无法达到目标时而产生的一种防御心理。

通常是用似是而非的理由证明行为的正确,从而掩盖其错误或失败,以保持内心的平衡。如阿Q精神就是这一心理的反映;考试不及格,则说考试太难超出要求也是这一心理的反映。

在心理学中文饰又称合理化。

扩展资料:

“文饰”的方式:

酸葡萄(sour grapes)

当自己所追求的东西因自己能力不够而无法取得时,就加以贬抑和打击,称为酸葡萄。

此机制是引申自伊索寓言(Aesop,s fab1e)里的一段故事,从前有一只狐狸走进葡萄园中,看到架上长满了成熟葡萄。

它想吃,但因架子太高,跳了数次都摘不到,而无法吃到葡萄,它就说那些葡萄是酸的,它不想吃了。其实葡萄是甜的,它因吃不到,而说葡萄是酸的。

在日常生活中像这样的例子很多,例如,一个体育能力差的学生,说只有四肢发达的人,才会喜欢体育;

容貌平凡的女子特别爱说“自古红颜多薄命,“红颜是祸水”;追不到女朋友的男孩说“这种女人品德不端、水性杨花,嫁给我,我都不要”。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文饰心理

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第2个回答  2010-07-05
酸葡萄的寓言恐怕是妇孺皆知的了,那只嘴馋的狐狸很想饱餐一顿甜葡萄,可是它却被乌鸦霸占着,自己怎么也吃不着,只得怏怏地离开,嘴里不住地唠叨着:“什么甜葡萄,明明是酸的吗,给我还不吃呢!”这种对自己极盼望得到的东西却得不到时所采取的一种自我调侃的心理情绪,就是文饰心理。《西游记》里的猪八戒,论本事他斗不过取经路上遇到的各种妖怪,更斗不过孙悟空,但是他从不认输,总是找各种理由给自己下台阶,不是把过失归咎于别人,就是显露出自己不屑于与之较量的样子。这实际上也是文饰心理典型表现。

文饰心理,就是文过饰非心理的简称,属于著名的精神分析学家弗洛依德提出的“自我防御机制”范畴。这种“自我防御机制”认为当人们的行为或动机不被社会接受或陷于挫折与失败时,常常会采取一种自欺的或者是歪曲现实的方法,来减轻心理的压力与痛苦。这种心理反应是一种自卫性的保护性的措施,能化解和分散因挫折与失败所导致的心理创伤,使受损的心理得到一定的平衡。

文饰心理的表现大体有两种:

一是转移发泄对象。本来自己遇到了挫折或失败,应该进行自我谴责,自我批评,可是却归咎于环境或他人。如有人考试失利,不是从自身找原因,而是埋怨老师教得不好,考试环境太嘈杂,静不下心了考试等。

二是自我调侃,自得起乐。既然得不到自己想得到的东西,就把得不到的东西说成是最坏的,而把自己得到的东西即使不好,也视为最好的。如有人总想晋升为教授,却因为业绩不足而落选,他把自己的不满转移为“酸葡萄心理”,到处散布说:“教授顶个啥?评上个教授一年才多收入几百元。我多活一年就是一万多块的收入,比他累得早死要划算得多呢!”以此来缓和心中的焦虑和愁苦。

这种文饰心理作为人们生活中的自卫措施,对缓和心理紧张,化解矛盾,减轻精神负担,保持心理平衡,以及防止因激愤而出现过激行为等方面都具有积极意义。

然而事物都有双重性,有其利也有其弊。

文饰心理并非是一剂万能得灵药。如果“眉毛胡子一把抓”地遇到任何挫折或失败,都用这种灵丹妙药来医治,就容易走向其反面,成为你前进的绊脚石。因此,对文饰心理的弱点应有所防范,防止落入其误区。

第一,要认识到文饰心理是一种治标不治本的自卫措施。它的积极作用是保持短时间的自尊和心理平衡,防止因为激愤而出现过激行为。正像止痛片一样,头痛时服上一片,暂时止住了头痛,效果还是不错的。如果总是用这种办法医治头痛,不仅容易产生抗药性,而且会耽误了大病。如果遇到挫折或失败就用文饰心理来安慰自己,就容易养成逃避现实的心理,使自己意志消沉,不思进取,形成病态人格,反倒影响自己的进步和身体健康。因此,滥用文饰心理弊大于利,不可等闲视之。

第二,学会正确地认识自己,敢于直面挫折或失败。在人生道路上遇到挫折或失败并非是奇怪的事,只要你认真地工作,有事业心,就难免与挫折或失败无缘。问题是当挫折或失败光顾你时,如何对待。你若借助于文饰心理,只能求得暂时的宁静,而丢失的却是远大的奋斗目标。如果你面对挫折或失败,冷静地分析原因,找出教训,虽然暂时痛苦些,却能为你找出问题的症结,得到治病的良方,对你未来的发展还是有利的。

参考资料:http://blog.163.com/heng_0906/blog/static/4178462520085425715319/

第3个回答  推荐于2017-07-29
自我心理防御机制来自于精神分析学。
1.否认:指对某些痛苦的现实的无意识地加以否定。并在以后的生活中逐渐的选择性的注意和再解释,而不是像压抑那样从意识中抹去。它的

2.合理化:又称文饰作用。是个体无意识地用似乎合理的解释来为难以接受的情感,行为,动机辩护,以使其可以接受。这个理论有很著名的两个案例,一个是酸葡萄心理----丑化失败的动机。一个是甜柠檬心理-----美化被满足的动机。

3.投射:自我将不能接受的真是冲动,欲望归因于客观或别人。投射分成归因投射,补偿投射和相似性投射。

其他的自我心理防御机制在精神分析学中还有:压抑,抑制,否认,投射,移置,退行,自居作用,补偿,反向形成,合理化,升华。本回答被提问者采纳
第4个回答  2021-03-19
文饰心理,个体无法达到目标时而产生的一种防御心理。
通常是用似是而非的理由证明行为的正确,从而掩盖其错误或失败,以保持内心的平衡。如阿Q精神就是这一心理的反映;考试不及格,则说考试太难超出要求也是这一心理的反映。
在心理学中文饰又称合理化。
扩展资料:
“文饰”的方式:
酸葡萄(sour grapes)
当自己所追求的东西因自己能力不够而无法取得时,就加以贬抑和打击,称为酸葡萄。
此机制是引申自伊索寓言(Aesop,s fab1e)里的一段故事,从前有一只狐狸走进葡萄园中,看到架上长满了成熟葡萄。
它想吃,但因架子太高,跳了数次都摘不到,而无法吃到葡萄,它就说那些葡萄是酸的,它不想吃了。其实葡萄是甜的,它因吃不到,而说葡萄是酸的。
在日常生活中像这样的例子很多,例如,一个体育能力差的学生,说只有四肢发达的人,才会喜欢体育;
容貌平凡的女子特别爱说“自古红颜多薄命,“红颜是祸水”;追不到女朋友的男孩说“这种女人品德不端、水性杨花,嫁给我,我都不要”。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