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匠人精神?

如题所述

先得说,这里的匠人不是匠气之人,本质不同。我理解的匠人精神,是一种信仰。
首先你得有心,有一份纯粹、专注做事情的心,并且把这个心安放在最自然流动的状态。然后把它变成自己的信仰,坚定地朝着它走。不管世事沉浮,只有按下心底的躁动,才可能成就匠人。说白了,就是一种安然的努力和坚持,“大师”可能需要天赋,匠人更多的是是需要你的态度和付诸行动。就像之前的统计数字,十年成为一名“专家”,这十年不是打鱼晒网的十年,而是精雕细琢、始终如一的十年。
在现在“结果论”和“功利论”的教育理念和风气下,匠人精神显得尤其可贵。我们国家这几年走得太快了,反而需要慢下来的心境。网上提到的匠人精神大多是指“手艺人”,“手艺人”独自沉心于某一种艺术,确实容易让大家看到美,也感受到美好;但是,我认为,在现在工业大环境下,那些“大隐隐于朝”的、一辈子潜心一件事业的人,更能体现出一种匠人精神。
“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诸葛先生为毛在当初偏那么啰嗦地加个“无以”,直接“淡泊以明志,宁静以致远”不也挺好?后来某天忽然了悟:这事还真得你自己能放下所有无关的欲望、贪念、执着,否则不可成。
而且啊,信心素净了之后,你得付诸行动,坚持不怠。更重要的是,你会不断地从中找到你的自我实现和自我成就感~所以,就变成了信仰。
从这一点岔开来来讲,匠人,首先得找到你自己,找到你内心真正想要、能不断获得内心满足的专业,你才能一步一步实现所有的素净与坚持。匠人其实也在“逐利”,但是这个“利”是自己内心的力量,关键的是这种力量有种天然美。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7-12-06

提到匠人精神,很多人的脑海里自然而然地会浮现出一些形象:一生都在做寿司的日本料理人,专心致志打磨着钟表的制表师.....

我们还知道匠人精神的具体操作方法,“一辈子只做一件事,并且把这件事做精”。

我们都知道匠人精神是是什么,可是,在追逐效率与利益的现在社会里,它仍旧是稀有物。

柏拉图说“美是难的”,匠人精神也是难的。

它难在它的风险性太大。人们在准备做某件事前总会不由自主地考虑它的成本与预期收益,像“一生只做一件事”的模式,投入精力时间多,风险高,回报难以预测。

它难在对人的心理素质和品质要求太高,人们无法保证自己不被外界的其他诱惑所打扰,也无法保证自己保持着初心一直向前不动摇。

然而,惶恐是没有必要的,因为时间是公平的。

最近,宝珀发布“坚持,让时间更有价值”系列微纪录片。纪录片的镜头追随品牌文化、艺术大使吴晓波、冯远征、梁文道,前往各自“坚持”的领域和精神源头——杭州、柏林和香港,寻觅坚持的意义所在。

吴晓波、冯远征、梁文道,三个来自不同领域的名人,唯一相同的地方是:都花费了几十年坚持做着同一件事。从他们的叙述中,我们也再一次知道,无论在精神上还是在物质上,坚持都会有回报。



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第2个回答  2017-12-06

这段时间我拜访了一些淮扬菜的泰斗级大师与研究烹饪史的学者,在与他们的交流中,我感觉自己的心也仿佛受到了一次洗礼。虽然每位大师性格不同,各有所长,但是他们之所以能成为大师,我认为其共性就在于“匠人精神”。匠人精神首重人品,其次才是专业技能
古先圣贤认为,成人之大本,一曰:发心。二曰,愿力。成大人成小人全看发心,成大事成小事都在愿力。把简单的事情做到极致,功到自然成。
徐永珍大师与富春一样闻名中外,是中国的“点心女状元”。她15岁即从师学艺,经过刻苦训练、磨练与钻研,面点技艺几近炉火纯青,集三百余种淮扬名点的操作技艺于一身,2分钟擀出91张饺子皮,3分钟能捏30只包子。1997年,她作为全国女点心师唯一的代表,走出国门,美点技艺震惊日本与巴黎。后来,富春茶社在她的带领下走向鼎盛,享誉海内外。
问及徐老师作为扬州唯一的一位女名厨的感受时,她说,“做手艺的人要先讲德,要先会做人。师父收徒弟是很不容易的。很多技艺师父只会传给自己的徒弟。但是我非常认真的练,不厌其烦的问,甚至跟着师父的徒弟偷偷的学。 后来师父也被我感动了。而在我成为了管理者之后,也依旧是十年如一日的披星戴月的工作。”
日本训练最优秀匠人的木工企业“秋山木工”对一位工匠的评价标准中,品行占60%、技术占40%。其创始人秋山立辉先生说,“我想培养的,不是“会做事”的工匠,而是“会好好做事”的匠人。所谓“会好好做事”,不是简单的重复,而是能够达到心物合一。要培养这样的匠人,人品是第一位的。” 匠人精神要求不断提升心性,学会感恩一流的人才,从一流的心性而来。只要反复练习,任何人都能掌握一门技术,但心性却并不一定能够提升。没有诚实与感恩之心,人是无法获得成长的。掌握一门专业技术,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学徒制是最好的培训方法。集体生活可以培养替人着想,关心他人的心。与师父和同伴们住在一起,24小时朝夕相处,一起吃饭睡觉,一举一动都是学习。如吸水海绵一样,一点一点地吸收技术,提高本领。处处关心他人的人,一定比总是一副怨气的人活干的漂亮。
喝水不忘挖井人。在讲述的过程中,徐永珍老师不断的提及陈步云,也就是当年富春的创始人,当年她进入富春茶社工作的引路人。而淮扬菜的另一位泰斗王立喜大师,也是十分感激自己的师父当年收了只有十几岁的他为徒,培养了受益一生的高标准与好习惯。
王老师一派儒厨风范,无论是案俎上操刀,还是炉灶上翻锅,都不见衣服上沾有半点油渍斑痕。别人问他有什么诀窍,他也只是淡然的回答,“不过是认真做事,处处按规矩去做罢了。" 真正的成功,都是从最不起眼、最基本的反复练习开始。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