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禧太后本名叶赫那拉氏·杏贞,为咸丰帝妃子和同治帝生母。慈禧出身于北京满洲镶蓝旗世袭官宦之家。1852年,封懿贵人,后依次晋封至懿贵妃。咸丰帝死后,其子同治帝继位,被尊为“圣母皇太后”,抬入满洲镶黄旗。同年与恭亲王奕䜣合谋发动辛酉政变,铲除顾命八大臣势力,与慈安太后一起垂帘听政。外人以“慈禧太后”、“圣母皇太后”、“西太后”称呼。1908年11月15日,慈禧太后病逝。慈禧太后是自1861年至1908年间大清帝国的实际统治者,在她统治期间中国遭遇了前所未有的侵略,民族矛盾和阶级矛盾都达到巅峰那么如果没有慈禧太后清朝会怎么样呢?
首先,我们要从慈禧这个人的出身来看看:她生长在一个富有的满族官僚家庭,养尊处优,入宫后也一帆风顺。慈禧不是孤立的个人,她是传统文化和教育制度培育出来的社会上层人士的代表。与稗官野史的描绘相反,(徐彻:《慈禧大传》,29页,辽沈书社1994年),虽然少年时代没有受到足够的文化教育,执政初期出现过错别字连篇的笑话,但通过学习臣子为其编写的总结历代统治经验的《治平宝鉴》,学习书画,阅读小说、听说书和看戏,到了晚年,她居然敢自告奋勇给贴身女官补习中国文化了。无论在经典文化和通俗文化方面,她都具体而微地体现了中国士绅阶层所传承的中国文化。与此同时,在她身边还有一大批大臣和亲贵具体参与决策和施政,他们都是传统文化孕育出来的官僚。这些都是制约慈禧言行的决定性因素。
其次慈禧并无十分过人的政治才能,只不过比较能认清形势而已,当八旗军和绿营军已经不是太平军的对手时,她便大胆起用曾国藩这类汉族将领组建自己的军队,要知道,重用汉族将领并任其组建私人武装,那可是犯了清朝历代之大忌的,因为这样有可能会导致部将拥兵自重,甚至谋朝篡位,但慈禧认清了当时的形势,明白不这样做清朝只有死路一条,因此必须铤而走险,而最后的事实也证明她做得对。
不然清朝可能已经被太平天国给灭了,而当八国联军入侵北京,导致庚子国难后,她又认清形势,觉得中国必须走宪政民主之路,因此她又决定实行新政,并预备立宪,慈禧晚年还果断废除了早已不合时代的科举制度,所以按她的思路,中国还是有可能一步一步走向富强的,只可惜时局往往变幻莫测,慈禧的这种顺势而就的被动式改革有时候可能会被突如其来的政治事件所打乱,而且她的改革只是做做样子始终还是将个人利益放在国家和民族利益前面的。
戊戌变法损坏了她的利益所以果断镇压。她说白了就是一个合格的管家婆,打理一个家族可以,但是要承担一国之君的重任就不行了,目光短浅缺乏男子汉的那种大刀阔斧,雷厉风行的政治作风,经常都是不见棺材不掉泪,侵略者打到门口了才想起来要抵抗。
回到最初的问题,没有慈禧太后清朝会怎么样呢?从维护统治玩弄权术镇压对手上看她有点本事,但从国家和历史发展的全局看,她又非常愚蠢。她随着潮流摇摆,没有主动驾驭全局。她的心思主要用在维护自己的权力和尊荣上去了。如果生在和平年代,她可以当个太平天子,不功不过。她的私欲也不比咸丰帝和同治帝)更厉害。可是她生不逢时,生在“千年未有之大变局”的十九世纪,大转变的年代要有观念和知识的大更新,要有敢于冲破传统思想文化羁绊并有足够胆识的人物去开拓未来。
她没有成为这样的人物,她的愚昧贻误了民族生机。她为什么不愿孜孜求知?因为她眼里只有自己的一亩三分地,自己生活好就行了。长期专制制度的最高权力不受监督,没有经久不息的挑战,丧失了不断改进自己的内在动力。决定统治者个人品格的主要因素是文化和制度,没有强大的外在压力,很难改变专制统治者通常具有的不愿打破陈规、不求上进的惰性。对慈禧说来,是每10年一次的外来战争、惹下八国联军入侵这样的弥天大祸才使她走上推行新政这不仅是个人的悲剧,也是中国人为摆脱传统文化体系带来的愚昧所付出的代价。
所以,没有慈禧,可能清朝已经被大平天国给灭了对于清朝来说慈禧是晚晴的顶梁柱。但是在历史的洪流中,逆流而上注定是行不通的,即使是慈禧也只是延缓了清朝的灭亡,延缓了清朝的灭亡直接导致清政府成为帝国主义侵略中国的工具所以对于整个中国来说慈禧的存在就是祸国殃民了。
慈禧是个什么人?在大多数人的印象里,慈禧或许就是一个苟且偷安的人,一个穷奢极侈的人,一个用国家命运讨好侵略者的人,慈禧,就是一个彻头彻尾卖国贼。可事实真的是这样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