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亚洲第一”之称的北洋水师,在一天内全军覆没的根源在哪?

如题所述

在饱受西方列强坚船利炮的欺凌之后,清政府当权者决定痛下血本建立一支强大的海军力量。他们通过出国考察,认为英、德两国的舰船和作战指挥水平最高,最能代表当时的世界水平。于是就斥巨资从两国各采购了一批战舰。但是,很多问题就出在“但是”这两个字眼上。由于对两个国家的战舰在性能上所存在的巨大差异没有考察到位,使得这些花大价钱购买回来的高性能战舰,没办法把它们整合成一支高效的海上力量。

彼时西方列强的战舰都是从自身出发,为自己量身打造的,英国建造海军的目的是要掌控全球的制海权,因而非常重视军舰的速度和火力配制,属于进攻型的设计。其主舰的火炮口径大、数量多,航速也快,是为进攻而建的。而德国作为一个大陆国家,其国防主要依托陆军,海军建设从一开始就是防御性的。德国海军的主力舰装甲厚、防护好,但在速度和火力方面就较差,这样设计的最大好处就是保证舰船在海战中抗打击能力强、存活率高。

由福建船政局制造的“平远”号巡洋舰和被称为“猎舰”的几艘二等巡洋舰,则是仿照法国的军舰制造的。法国同英国战略理念如出一辙,其军舰也是重火力和速度而轻防护的,而且法国人防护设计上显然比英国人想得更远。比如,为了追求速度和火力,北洋水师的几艘福建造巡洋舰甚至是无防护的,除了尾部的150毫米主炮有1英寸的钢板防护外,全舰再没有任何防护措施。

清政府在组建北洋水师时,并没有弄清楚英、法、德海军在设计军舰时的这种战略差异,采购的作为主要进攻者的战列舰“镇远”、“定远”以及鱼雷艇均来自德国,火力不足,而负责护卫和支援的巡洋舰及所有的炮舰则来自英国,火力猛烈,防护能力却很薄弱。

在甲午海战爆发时,北洋水师这种战舰配置的弊端暴露无遗:由火力不足,“定远”、镇远“两艘主舰集中轰击的日本舰船虽然受到重创,但没有沉没,就连由货船改装的“西京丸”号都能逃过一劫。作为主力舰,竟然连一艘敌舰都没能击沉,这就给协同作战的巡洋舰带来巨大的压力,使后者因为强大的火力而成为敌方的众矢之的。在随后的战斗中,“致远”、“超勇”、“扬威”三艘英国造驱逐舰,由于火力猛烈、装甲薄弱,在日舰的集中打击下先后沉没。

又由于北洋舰队的战列舰和巡洋舰在航速上在存显明差距,两者在战斗中很难协同,给敌方留下了可乘之机。在双方交火前,是北洋舰队率先发现的日舰,却由于受舰速的制约,巡洋舰不得不等待速度较慢的战列舰进入战斗阵型,从而丧失了其速度的优势和率先攻击的先机。很显然,日本人正是研究透了北洋水师,并抓住这一致命弱点,利用其航速优势快速绕过“定远”、“镇远”,攻击北洋舰队主要由英国式巡洋舰组成的右翼,迅速击沉试图保持队形的“超勇”、“扬威”等舰。

因此,北洋水师不合理的舰只搭配,不但没能达到“兼取其长”的功效,反而使得性能各异的战舰相互掣肘,发指不出各自的优势,只能在实战中处处被动挨打。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相似回答
大家正在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