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博物馆董其昌书画艺术大展是什么样的?

如题所述

自获悉上海博物馆举办的“董其昌书画大展”举办,就想前往参观,无奈观众太多,便筹划在春节后的寒假结束前,在观众最少时去完成心愿。(注:本文写在2019年2月)

果然,不仅展馆里的观众稀少,就是去上海博物馆的地铁一号线(市内交通最繁忙的地铁线)车厢里乘客也很少。

董其昌松江人,明万历17年他三十四岁时考得进士二甲第一名,在翰林院辅助皇长子读书,因朝中复杂人事称病回家,后在湖广闽等地为官,不久托辞回乡沉浸翰墨。

因其曾为职三品便有官绅和商贾请托字画,鉴赏文物,贽礼十分丰厚,迅速成为一拥万顷良田、数百华屋的松江首富官僚大地主。金钱,使董氏由文人变成作歹乡里的恶霸,为攫取钱财无所不用其极。由此激起民愤,在万历44年时数万民众围抄董其昌家,并举火焚之!而本文着眼在书画艺术,在此就不细述。

上图是此次展览时陈列的,由上海著名画家夏保元绘制的董其昌肖像画和其当年在松江镇上的部分房产示意图(下图)。

在笔者参观此展时,能感觉到有观众专程从外地赶来,不少观众能体验并讨论某作品中的前后气韵衔接等细微差别。确实如此,中国传统书画除架构、节奏、墨色、行笔疾缓等技巧外,还得与作者创作时情感相联系,这其中最突出的代表作品当数现正在日本展出的颜真卿那气势磅礴的行书《祭侄文稿》了。

这是北宋·宋徽宗手绘《竹禽图卷》,现藏美国纽约大都会博物馆。此卷之所以千里迢迢来此参展,是因为300多年前的董其昌“可能”在一朋友家中见过此画。笔者年前曾在美国的大都会博物馆里特意留心地看过此画·····

王羲之的《行穰帖》现收藏美国普林斯顿大学。但得特别说明:这是唐代的双钩填墨影摹本,并非真迹。因为王羲之已无原作流传存世。即便如此,这件作品仍是书法爱好者非常难得一见的珍品。 

上图是五代·南唐时的画家董源《夏景山口待渡图卷》,此藏画是辽宁博物馆专为此展而来,因董源画风对董其昌有过很大影响。在此画中可见董源用笔侧峰皴出软土泥山的质感,这与上图《细琐宋法山水图龙》中石山有着完全不同的味道。

此《秋兴八景图册》被视为是董其昌的代表作,为董氏66岁时所作。当时距董氏激起民愤抄家烧房之事态平息才不久······· 这里且不说画中的笔墨功夫,仅以构图而言,我等可以说:艺术规律在世界上确实有些通行的规则·····

上图是此展中,上博所设的大屏数字化演示平台,将董氏作品的高清图在屏上放大数倍,特别比对了上博馆藏董氏《烟江叠嶂图卷》中的局部细节,与台北故宫博物院所藏董氏《烟江叠嶂图卷》差别,以此说明台北版疑似赝品。

笔者在场观感是:两者间确有诸多细节不同,但显示的台北版拍摄图片像素太低,在观众将两者比较时很受影响。而两者即便存在差别,也并不能充分说孰真孰伪。如今世上董氏书画赝品之多,已没啥好稀奇的了。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