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研发出的千亩高产粮田对全世界有什么影响?

如题所述

随着生产力和社会的进步,人口大幅度增长,这也对农业发展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自魏晋南北朝之后,精耕细作成为了农业的主要生产方式,进一步提高了粮食产量。到了清朝时期,康乾盛世国民经济得到了很大发展,中国人口在清乾隆时期达到一个亿,在随后的半个世纪内突破了3亿。这种快速的人口增长,离不开农耕的基础支持,这种现象也是中国农耕文明发达的一个佐证。

▲古人耕种画像

01

新中国成立后,政府大力发展各种经济体系,经过长时间的建设,经济结构不再单一而变得多元化。但是农业依然是国民生活的坚实基础,正如前文所说,如果没有农业的支持,人民连生活下去都困难。在清朝光绪年间发生的丁戊奇荒,便至少造成了1000万人死亡。在我国建国后的三年自然灾害时期,也至少有上千万人非自然死亡。

从上个世纪60年代末开始,我国人口急速增长,这也就意味着需要的粮食越来越多,农业生产的压力也随之增大。如何能在有限的可耕种土地上种植出更多的粮食,养活更多的人呢?这是整个国家都面临的重大挑战。

▲环渤海地区鸟瞰

我国有许多著名的粮食产区,其中环渤海地区非常与众不同。环渤海地区主要是指京津冀、辽东半岛、山东半岛等环渤海滨海经济带,同时也延伸辐射到周边地区。在这一地区的人口数量有2.6亿,地区面积占了中国全部国土面积的八分之一。

02

我国北部大部分的盐碱地都集中在环渤海地区,但与之相对比的是,水资源总量仅占全国的1.5%。

环渤海地区是我国极为重要的经济区域,但是在这一地区粮食土地和水资源却与它的重要性成反比,这将严重限制环渤海地区的发展。

▲盐碱地照片

这一现象的产生,究其主要原因有两点。第1个原因是因为在过去的几十年间,城市发展迅速,在发展建设中大规模开采地下水,导致的结果,便是有无数采空区在这一大片区域形成,最终海水回填便让这些采空区变成了盐碱地。

第2个原因则是由于自然形成的环境。在我国历史上,渤海海域多次发生地震海啸。

最早的记录可以追溯到公元前47年,《汉书·

沟洫

志》中记载这次灾难情况:“往者天尝连雨,东北风,海水溢,西南出,浸数百里,九河之地已为海所渐矣。”由地震引发的海啸,将华北平原的全部低洼地区全部淹没,由此形成的湿地持续了上千年,待海水退去后,便有大片盐碱地形成。

▲海啸后的灾区

盐碱地这一问题从古至今便困扰着环渤海地区,限制着这一区域的发展,我国针对这一挑战发起了冲击,必将解决这个上千年的难题。几年前曾经有科研人员提出过以“淡水灌溉法”为首要解决方案,这种方法就是以大量淡水来浇灌盐碱地。

03

但正如前文所提到的,环渤海地区淡水资源紧缺,直到南水北调工程建设起来之后,京津冀地区才能得到正常供水。

而对于环渤海地区的盐碱地,科学研究者们经过详细勘测后发现,数千年的盐碱侵害已经让这一地区形成了数十米深的盐碱层。

▲盐碱地照片

如果想用淡水灌溉法来对付这些盐碱层,所需的大量淡水,却是这一地区无法提供的。事实上,如果这一片区域有足够多的淡水,那么盐碱地也不会如此大量存在,所以这一方法并不适用。科学家们通过研究又提出很多方案,其中有个咸水结冰法最为瞩目。就是在冬天,将咸水灌溉进土地,低温会导致水分结冰,在土地表面形成咸水冰层。待气温升高后,咸水冰融化过程中,咸淡水将会分离渗入,这种方法可以对盐碱地进行改良。

最终,咸水结冰法以及其他土地改良方法被采用后,大大改良了盐碱地土质。小麦亩产可达到800~900公斤,这可以说是农业史上的一个奇迹。依照这些有效方法,越来越多的盐碱地被改良为上千万亩肥沃的良田。这一壮举,不仅使我国新增千亩高产粮田,连联合国都大为赞叹,想来派人来取经。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20-10-28
我国研发出的千亩高产粮田首先解决了中国人民的生活问题,粮食的供给增加了,也就能支撑经济的稳定发展,而且可以提高粮食的安全,能够改善人的生活水平,而对于世界来说,中国的粮食产量增加也可以出口世界各国,那其他地方的粮食问题也会得到很大的缓解。
第2个回答  2020-11-30
这意味着世界将会有越来越多的人可以免于饥饿了,这对于全人类来说都是一个非常好的消息。
第3个回答  2020-10-30
我国研发出的千亩高产粮田对世界的影响,可以解决粮食危机,不会让粮食涨价涨到高价,给群众带来粮食危机,不会出现屯粮段货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