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等浓度的溶液,等温度下蒸发,溶解度小的先析出

如题所述

这个问题你可以这么理解 溶质的结晶,首要条件是必须有一定的过饱和度,至于这个过饱和度的大小对结晶产品最终的外观大小、粒度分布和产率影响是最主要的。 结晶的微观过程是这样的,首先,在达到一定的过饱度的溶液中自发的形成晶核,形成晶核的数量决定于过饱和度的大小,大的过饱和度形成相对多的晶核,在形成晶核后,溶液的过饱和度降低到一个相对稳定的区域,形成的晶核在浓度差的推动下不断的生长,最终长成一定几何形状和大小的结晶体。 要得到大的结晶,必须维持一个相对稳定且比较低的过饱和度,之所以这样,是因为低的过饱和度不会自发的形成晶核,只能是在原有的晶核(或晶体)上进行生长,直至长成要求的晶体大小。 溶质的溶解度小,意味着 上述所说的这个“相对稳定” 的饱和度 范围非常的窄,环境条件稍有改变就会严重的影响这个体系的稳定性,说白了,就会形成更多的晶核,过多的晶核照成的最终结果只能是 最终产品外观粒度大小参差不齐,且以细小的结晶为主。 溶液蒸发速度过快,意味着溶液的过饱和度大,结晶是个缓慢的过程,过大的过饱和度促使形成更多的晶核,所以最终产品也会以细小结晶为主。 要得到大的结晶总体上说就两个字“要慢” 要了解更具体的你可以参考《工业结晶》这本书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4-05-15
溶解度小的,溶解单位质量(1g)所需的水就多,在等温度下蒸发,相同时间内所蒸发掉的水(溶剂)的质量一样,但溶质质量不变,故溶解度小的先达到饱和状态,再蒸发就先析出了。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