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样让枯燥的数学课堂充满乐趣

如题所述

“知之者不如好知者,好之者不如乐知者”,我国古代伟大的教育家孔子很早就阐明了“愉快教育”的优越性。“教育要使人愉快,要让一切教育带有乐趣”,现代教育学家斯宾塞又响亮地提出了“愉快教育”理论。现代教学论也公认:课堂教学除知识对流的主线外,还有一条情感对流的主线。教学活动是在知识、情感这两条主线互相作用、互相制约下完成的。情感这条主线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尤其重要,因为儿童在愉快的气氛中进行学习,可以消除紧张的情绪,抑制学习中的疲劳,产生浓厚的兴趣,使内心世界变得活泼、开朗,从而有效地改善他们的感知、记忆、想象、思维和实践能力。陶行知先生曾经说过:“学生有了兴趣,肯用全部精神去做事情,所以“学”和“乐”是分不开的。”因此,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我们应变被动的学习模式为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在玩中学,在活动中学,从而感受学习数学的乐趣,因此乐于学习数学。下面就以三年级下册教材中若干片断为例,谈谈如何让数学课堂充满乐趣。

一、让学生在合作、讨论、发现中感受数学的乐趣。

传统的教学方式以接受学习为主,教学的内容大多由教师直接灌输给学生,学生只能被动接受。久而久之,学生学习的过程变成单调、枯燥、乏味。这种学习冷却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激情,不仅不能促进学生的学习,反而成为学生发展的阻力。

因此,在数学课堂中,教师应以学生为主体,充分发挥学生的能动性,引导学生通过个人思考、同桌互说、小组讨论和动手操作等学习方式来解决问题。如在教学“住新房(两位数乘两位数的乘法)”这部分内容时,没有在课堂上直接教给学生笔算的方法,而是抛开传统的教学方式,利用课堂中的大量时间让学生去经历“发现算法,探究算法,交流算法”的自主学习的这一过程。在教学中,首先教师为学生创设了“住新房”的问题情景,激发学生的兴趣,并引导学生进行列式,然后提出请求“笑笑小朋友遇到了问题:要计算这栋楼能住多少户?你们愿意帮帮他吗?”,孩子们都是乐于助人的好孩子,跃跃欲试,积极性极高。教师及时抓住这一契机,引导学生分小组进行发现、探索、讨论,学生在这一过程中,很快想出了好办法来帮助笑笑解决问题,方法有:一种是先计算两位数乘整十数、两位数乘一位数,再将这两部分的积相加,这是乘法竖式计算的重要基础;另一种是竖式计算,这是计算两位数乘两位数的一般方法。学生在合作交流中充分理解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乘法的算理,也牢固的掌握了算法,由此可见,在数学课堂中,以学生为本,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到学习的过程当中去,从而在合作探究中感受数学的乐趣,也是提高课堂效率的有效途径。

二、让学生在生活中感受数学的乐趣。

数学来源于现实生活,又运用到现实生活中去解决实际问题。生活中时时有数学,处处有数学,因此,在数学的课堂教学中,教师应注意利用学生已有的数学经验,引导学生在生活中发现数学问题,解决身边的数学问题。如在教学“买文具(小数的意义)”这一内容时,教师利用买文具这个情境,激活了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学生面对熟悉的情境,感觉到很亲切,兴趣由然而生,有了兴趣,学生的注意力更集中,对商品的每一个标价是几元几角几分都心中有数,为接下来的交流活动打下了基础。然后,通过同伴之间的交流,促进每个学生去感受和理解每个文具标价牌上小数所表示的意义。学生在生活中感受到了数学的乐趣,对小数意义的理解自然是事半功倍的。让学生在课堂中寻找身边的数学,使学生发现原来数学离我们并非遥远,从而在生活中感受数学的乐趣。

三、让学生在游戏中感受数学的乐趣。

学习数学特别是传统的数学课堂可以说是“枯燥”、“乏味”,而且是一项艰辛的劳动,但如果能让孩子们在他们喜受的游戏中学习数学就能使孩子们将原来的被动学习转变成主动学习,学习也就更有兴趣。如在教学《分一分(初步理解分数的意义)》这一课时,教师设计了“分一分”的游戏。上课之前,老师准备了若干苹果,这个举动首先引起了学生的注意;然后,请几个学生上台进行“分苹果”的游戏,学生兴味盎然,直到分到半个苹果,从而自然引出分数的产生,学生印象深刻,充分感受了分数的意义。另外,教师还设计了把一个正方形纸平均分成4份、8份等游戏,再次让每个人都在游戏操作中感受分数的意义。数学课堂中通过有趣的数学游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获得良好的情感体验,从而在游戏中感受数学的乐趣,促使每个学生都充分知识的形成过程,教学的三维目标也能得到真正的落实。

数学的乐趣是无穷的,让孩子们的数学活动犹如在自由王国里漫游,让他们不仅体会到学习数学的艰辛,也能体会到其中的乐趣所在,让“枯燥”“乏味”的课堂教学充满“生气”和“灵气”,让数学课堂焕发出生命的活力。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6-09-07
可以讲一些数学故事。老师需要一点激情。用生活来讲数学。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