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气丸的功效与作用

如题所述

本篇文章给大家谈谈都气丸的功效与作用,以及都气丸的功效与作用及禁忌对应的知识点,希望对各位有所帮助,不要忘了收藏本站喔。
本文目录一览:1、阴虚火旺吃什么中成药调理不妨试试这10个中成药2、七味都气丸方歌各药剂量3、补肾好的四大中成药?4、肾阴虚怎么治疗?5、几种常见的地黄丸的功效6、中药五味子的功效与作用及禁忌阴虚火旺吃什么中成药调理不妨试试这10个中成药1、六味地黄丸。
肾阴虚吃什么?六味地黄丸是治疗肾阴虚经常使用的中成药。
六味地黄丸,有熟地黄,淮山药,山茱萸,丹皮等组成。
主要治疗阴性肾虚亏损所致的眩晕,阴虚潮热,虚火牙痛,小儿发育不良等病症。
2、左归丸。
左归丸,主要有熟地黄,山药,鹿角胶,龟板胶,枸杞子等组成,主要治疗阴性肾虚不足,腰膝酸软,盗汗,神疲口燥等病症。
适合有头晕目眩、腰酸腿软、遗精滑泄、自汗盗汗、口燥咽干等症状的真阴不足证患者服用。
3、麦味地黄丸。
麦味地黄丸是在六味地黄丸基础上加入五味子、麦冬而成,以增强六味地黄丸的养阴生津、敛肺涩精之效,专治肺肾阴虚所致的肺痨、喘咳、遗精等。
4、河车大造丸。
河车大造丸具有滋阴清热、补肾益肺的功效,适合有虚劳咳嗽、骨蒸潮热、盗汗遗精、腰膝酸软等症状的肺肾阴亏证患者服用。
5、杞菊地黄丸。
枸杞地黄丸是由六味地黄丸、枸杞、菊花等重要方剂所制成的。
其中枸杞可补肾益精、养肝明目,菊花可清利头目。
枸杞地黄丸具有良好的抗衰老、改善肝脏脂肪代谢功能等。
6、知柏地黄丸。
知柏地黄丸由六味地黄丸加知母、黄柏组成,具有滋阴清热的功用。
适合有潮热、盗汗、口干、咽痛、耳鸣、遗精、小便短赤等症状的阴虚火旺证患者服用。
7、七味都气丸。
七味都气丸具有补肾纳气、涩精止遗的功效,适合有呼多吸少、喘促胸闷、久咳咽干气短、遗精盗汗、小便频数等症状的肾不纳气证患者服用。
8、大补阴丸。
大补阴丸具有滋阴降火的功效。
该药是针对阴虚火旺证患者而配制的,其方剂中同时使用了滋阴药和降火药,但以滋阴药为主。
大补阴丸适合有潮热、盗汗、咳嗽、咳血、耳鸣、遗精等症状的阴虚火旺证患者服用。
9、归芍地黄丸。
归芍地黄丸具有滋肝肾、补阴血、清虚热的功效,适合有头晕目眩、咽干、耳鸣、午后潮热、腰腿酸痛、脚跟疼痛等症状的肝肾两亏、阴虚血少证患者服用。
10、二至丸。
二至丸具有补益肝肾、滋阴止血的功效,适合有眩晕耳鸣、咽干鼻燥、腰膝酸痛等症状的肝肾阴虚证患者服用。
在临床上,二至丸还常用于治疗属于血虚证的各种妇科病(如月经量多等病症)。
七味都气丸方歌各药剂量【药方名称】七味都气丸
【来源】五味子(制)150g山茱萸(制)200g茯芩150g牡丹皮150g熟地黄400g山药200g泽泻150g
【性状】本品为黑褐色的水蜜丸;气微香,味甘、微酸。
【炮制】以上七味,粉碎成细粉,过筛,混匀。
每100g粉末用炼蜜30g加适量的水泛丸,干燥,即得。
【功能主治】补肾纳气,涩精止遗。
用于肾虚不能纳气,呼多吸少,喘促胸闷,久咳咽干气短,遗精盗汗,小便频数。
【用法用量】口服,一次9g,一日2次。
【注意】外感咳嗽、气喘者忌服。
【规格】每40丸重约3g
【贮藏】密封。
【摘录】《中国药典》
补肾好的四大中成药?补肾的中成药在临床上是非常多的,常用的有金匮肾气丸,金匮肾气丸是由干地黄、山茱萸、山药、泽泻、丹皮、茯苓、桂枝、附子等八位药组成,主要用于肾虚水肿、腰膝酸软、小便不利、畏寒肢冷的症状。
另外还有一个常用的大家都知道的药,就是地黄丸一类的药物,最常用的六味地黄丸,六味地黄丸适用于肾阴亏损、头晕耳鸣、腰膝酸软、骨蒸潮热、盗汗遗精、消渴等阴虚症状比较明显的。
另外还有知柏地黄丸、桂附地黄丸、杞菊地黄丸、明目地黄丸、麦味地黄丸等。
知柏地黄丸比较注重滋阴降火,适用于阴虚火旺、骨蒸潮热的病人;桂附地黄丸,它里面增加了肉桂、附子,温补肾阳的作用会比较明确一些,主要是用于肾阳不足、腰膝酸冷、肢体浮肿、小便不利等症状的病人;杞菊地黄丸,是在地黄丸基础上增加了枸杞和菊花,具有滋养肝肾的作用,可以治疗肝肾阴亏所导致眩晕、耳鸣、眼睛干涩、怕光症状的病人;麦味地黄丸是在地黄丸的基础上增加了麦冬、五味子,具有滋肾养肺的作用,主要用于肺肾阴虚表现有潮热盗汗、咽干、眩晕耳鸣等症状的病人。
另外还有很常用的一个药叫做七味都气丸,也是在地黄丸的基础上增加了五味子,具有补肾纳气、涩精止遗的作用,主要用于治疗肾不纳气所导致的喘促、胸闷、久咳、气短、咽干、遗精、小便频数等症状;还有一个济生肾气丸,济生肾气丸是在桂附地黄丸的基础上又增加了牛膝和车前,具有温肾化气、利水消肿作用,主要用于肾阳不足、水湿内停所导致的肾虚水肿、腰膝酸重、小便不利、痰饮喘咳等症状。
肾阴虚怎么治疗?1、中药治疗
2、针灸治疗
这两种方法需要在专业的医生进行,最好不要自作主张。
也可以服用一些中成药
1、六味地黄丸
六味地黄丸是治疗肾阴虚经常使用的中成药。
六味地黄丸,有熟地黄,淮山药,山茱萸,丹皮等组成。
主要治疗阴性肾虚亏损所致的眩晕,阴虚潮热,虚火牙痛,小儿发育不良等病症。
六味地黄丸有各种不同的剂型,如水蜜丸(可每次服用6克)、小蜜丸(可每次服用9克)、大蜜丸(可每次服用1丸)、软胶囊(可每次服用2粒)等。
肾阴亏损证患者可任选一种六味地黄制剂进行服用,应每日服2次。
该病患者在服药后若出现了腹胀便溏的症状,则应调整用药量或停止服药。
脾肾阳虚者不可服用。
2、左归丸
左归丸,主要有熟地黄,山药,鹿角胶,龟板胶,枸杞子等组成,主要治疗阴性肾虚不足,腰膝酸软,盗汗,神疲口燥等病症。
适合有头晕目眩、腰酸腿软、遗精滑泄、自汗盗汗、口燥咽干等症状的真阴不足证患者服用。
左归丸的用法同六味地黄丸。
需要注意的是,左归丸是纯补之剂,久服易滞碍脾胃、影响食欲,因此不宜长期服用。
3、麦味地黄丸
麦味地黄丸是在六味地黄丸基础上加入五味子、麦冬而成,以增强六味地黄丸的养阴生津、敛肺涩精之效,专治肺肾阴虚所致的肺痨、喘咳、遗精等。
麦味地黄丸用法同六味地黄丸。
麦味地黄丸用于治疗肺肾阴虚的肺结核、糖尿病、肺心病等患者,但感冒患者慎用。
4、河车大造丸
河车大造丸具有滋阴清热、补肾益肺的功效,适合有虚劳咳嗽、骨蒸潮热、盗汗遗精、腰膝酸软等症状的肺肾阴亏证患者服用。
河车大造丸的补力比麦味地黄丸更强,其用法同六味地黄丸。
口服,水蜜丸一次6克,小蜜丸一次9克,大蜜丸一次1丸,一日2次。
5、杞菊地黄丸
枸杞地黄丸是由六味地黄丸、枸杞、菊花等重要方剂所制成的。
其中枸杞可补肾益精、养肝明目,菊花可清利头目。
枸杞地黄丸具有良好的抗衰老、改善肝脏脂肪代谢功能等。
与其功效相似的中成药还有明目地黄丸、石斛夜光丸等。
该药适合有眩晕耳鸣、羞明畏光、迎风流泪、视物昏保健品等症状的肝肾阴亏证患者服用。
在临床上,该药还常用于治疗属于阴虚阳亢证的高血压病,其用法同六味地黄丸。
6、知柏地黄丸
知柏地黄丸由六味地黄丸加知母、黄柏组成,具有滋阴清热的功用。
适合有潮热、盗汗、口干、咽痛、耳鸣、遗精、小便短赤等症状的阴虚火旺证患者服用。
肾阴不足兼有舌苔黄腻、小便短赤等下焦湿热症状的患者也可选用该药进行治疗,其用法同六味地黄丸。
但是知母、黄柏性寒,脾胃虚弱者慎用,以免伤害脾胃。
感冒发热病人不宜服用。
7、七味都气丸
七味都气丸具有补肾纳气、涩精止遗的功效,适合有呼多吸少、喘促胸闷、久咳咽干气短、遗精盗汗、小便频数等症状的肾不纳气证患者服用。
七味都气丸的用法是:每次服9克,每日服2次。
需要注意的是,因外感咳嗽而引起的气喘患者忌服该药。
8、大补阴丸
大补阴丸具有滋阴降火的功效。
该药是针对阴虚火旺证患者而配制的,其方剂中同时使用了滋阴药和降火药,但以滋阴药为主。
大补阴丸适合有潮热、盗汗、咳嗽、咳血、耳鸣、遗精等症状的阴虚火旺证患者服用。
该药的用法是:每次服6克,每日服2~3次。
有高血压、心脏病、肝病、糖尿病、肾病等慢严重者应在医师指导下服用。
9、归芍地黄丸
归芍地黄丸具有滋肝肾、补阴血、清虚热的功效,适合有头晕目眩、咽干、耳鸣、午后潮热、腰腿酸痛、脚跟疼痛等症状的肝肾两亏、阴虚血少证患者服用。
在临床上,归芍地黄丸经常用于治疗属于肝肾阴虚证的月经不调。
该药每次服1丸,每日服2~3次。
同样阳虚血寒症忌用。
10、二至丸
二至丸具有补益肝肾、滋阴止血的功效,适合有眩晕耳鸣、咽干鼻燥、腰膝酸痛等症状的肝肾阴虚证患者服用。
在临床上,二至丸还常用于治疗属于血虚证的各种妇科病(如月经量多等病症)。
该药的用法是:每次服9克,每日服2次。
需要注意的是,有便溏症状的患者忌用该药。
几种常见的地黄丸的功效地黄丸不只是六味地黄丸,还有很多种地黄丸。
虽然都叫做地黄丸,但功效却不同,使用前需仔细察看,以免误用。
下面我们一起来看看:六味地黄丸由熟地黄、山茱萸、山药、泽泻、牡丹皮、茯苓组成。
其特点是补泻并用,平和甘淡、不燥不温、补而不滞、滋而不腻,是补阴的代表方之一。
适用于肝肾阴亏,虚火所致的眩晕、耳鸣、腰痛、消渴等。
麦味地黄丸由六味加麦冬、五味子组成,也称八仙长寿丸,保养性质明显。
适用于肺肾阴虚,如潮热盗汗、咽干咯血、眩晕耳鸣等。
对咳久伤阴,或消耗性疾病(如肺结核)所致的咽干、口渴、咳喘、痰中带血等,也有不错的疗效。
现代研究称,它还可以用于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病合并肺心病。
知柏地黄丸,六味加知母、黄柏,增强了滋肾阴、泻虚火的作用。
妇女更年期综合征、神经性耳聋、慢性咽炎、口腔慢性溃疡等患者,如果有阴虚火旺、潮热盗汗、咽干口感、咳血、小便黄赤、牙龈肿痛等症状,属于阴虚火旺,适合用这一药物。
杞菊地黄丸由六味加杞子、菊花组成。
它和六味地黄丸的区别在于,前者增加了养肝明目的功效,主要滋补肝肾;后者是滋补肾阴。
中医治疗眼部疾病,往往从肝肾入手。
杞菊地黄丸可治疗肝肾阴虚同时伴有的头晕目眩、视力减退、视物昏花等眼部疾病,以及高血压、糖尿病等。
归芍地黄丸,把当归和白芍加入六味地黄丸,就组成了这个妇科病良药。
它能滋阴养血、柔肝补肾。
妇女经期失血过多会伤阴。
该药能有针对性治疗妇女肾虚而引起的崩漏、头晕、乏力、腰腿酸疼、耳鸣等。
明目地黄丸,六味加杞、菊、归、芍以及蒺藜、石决明,便组成明目地黄丸。
它主要用于眼疾治疗,尤其是肝肾阴虚所致的眼睛干涩、视物模糊、迎风流泪等。
桂附地黄丸,在六味基础上,加肉桂、附子而成,它是温补肾阳的助阳药,用于肾阳不足、命门火衰所致的腰膝酸痛、肢体浮肿、小便不利、老人尿频等。
判断阳虚的最简单方法,就是看舌苔,色淡而多苔,多属阳虚。
此外,阳虚者畏寒怕冷,四肢不温。
知道了,其实是药三分毒,所以建议您在用药前,一定要咨询过一生,而不是把地黄丸当做补药来吃。
中药五味子的功效与作用及禁忌中药五味子的功效与作用及禁忌
中药五味子的功效与作用及禁忌,五味子作为一种常见的中药药材,对人们的身体十分有益。
但是很多人并不知道它的功效,而白白浪费了五味子的作用,以下分享中药五味子的功效与作用及禁忌
中药五味子的功效与作用及禁忌1
五味子的功效:
敛肺,滋肾,生津,收汗,涩精。
治肺虚喘咳,口干作渴,自汗,盗汗,劳伤羸瘦,梦遗滑精,久泻久痢。
①《本经》:主益气,咳逆上气,劳伤羸度,补不足,强阴,益男子精。
②《别录》:养五脏,除热,生阴中肌。
③《日华子本草》:明目,暖水脏,治风,下气,消食,霍乱转筋,痃癖奔豚冷气,消水肿,反胃,心腹气胀,止渴,除烦热,解酒毒,壮筋骨。
④李杲:生津止渴。
治泻痢,补元气不足,收耗散之气,瞳子散大。
⑤王好古:治喘咳燥嗽,壮水镇阳。
⑥《本草蒙筌》:风寒咳嗽,南五味为奇,虚损劳伤,北五昧最妙。
⑦《本草通玄》:固精,敛汗。
敛肺止咳:用于肺肾两虚之虚咳、气喘,常与补肾药合用。
涩精止泻:用于遗(精)、久泻。
治遗(精)常配桑螵蛸、煅龙骨;治久泻常配肉豆蔻、芡实。
生津敛汗:用于阴液不足之口干渴、盗汗,常配麦冬、生牡蛎。
凡一切气血耗散之休克、虚脱,皆可配补药用之。
五味子的药理作用:
1、对肝损伤的影响:五味子醇提取物能降低由四氯化碳、硫代乙醇胺等引起的实验动物谷丙转氨酶升高.γ-五味子素(五味子乙素)具抗肝损伤作用。
2、对中枢神经系统的作用:五味子素有广泛的中枢抑制作用,并且有安定作用的特点。
五味子醇提取物5-10mg/kg灌胃可减少小鼠自发活动,协同戊巴比妥钠对小鼠的`睡眠作用,对抗苯(丙)胺引起的小鼠兴奋,对抗咖啡因、烟碱引起的小鼠惊厥。
五味子素(五味子醇甲)10~100mg/kg腹腔注射,随剂量的增加而减少小鼠自发活动,10mg/kg腹腔注射对抗咖啡因、苯(丙)胺引起的小鼠兴奋;60~120mg/kg腹腔注射明显延长小鼠巴比妥钠及戊巴比妥钠引起的小鼠睡眠时间;对抗电休克、戊四唑等引起的惊厥。
五味子素有广泛的中枢抑制作用,并且有安定作用的特点。
3、对心血管的作用:五味子有强心作用,其水浸液及稀醇浸液,可加强心肌收缩力,增加血管张力。
煎剂离体实验对大鼠心肌细胞膜ATP酶活性有抑制作用;并对犬有降压作用。
4、对免疫功能的影响:能增强机体对非特异性刺激的防御能力。
5、抗菌作用:乙醇浸液在体外对炭疽杆菌、金葡萄球菌、白色葡萄球菌、伤寒杆菌、霍乱弧菌等均有抑制作用。
中药五味子的功效与作用及禁忌2
【药理及作用功效】
现代药理研究证实,五味子收敛作用、能兴奋中枢、镇静、镇痛、镇咳及解热、降谷丙转氨酶和保肝作用、对代谢及免疫功能的作用。
影响胃肠平滑肌及胃液、胆汁分泌,兴奋子宫,抗菌。
临床常用于神经官能症、肝炎、腹泻、宫颈炎等。
【不良反应与副作用】
1、呼吸系统不良反应:五味子可兴奋呼吸中枢,使呼吸频率及幅度增加,剂量大时则引起运动性兴奋,失眠与喘息等中毒现象。
2、五味子仁乙醇提取液对戊巴比妥钠睡眠时间和阈下剂量有催眠作用,药物作用与用药剂量有关,小鼠服五味子乙醇提取液,可使自主活动明显减少,可明显增强中枢安定药氯丙嗪及利血平对自主活动的抑制作用,并对抗中枢兴奋药苯(丙)胺对自主活动的兴奋作用。
3、心血管系统不良反应:近期报道,煎服五味子引起窦性心速1例,临床表现为心慌气短,胸部憋闷,心电示窦性心动过速,伴室性早搏,经急救后缓解;1例患者煎服致呼吸抑制;另外一例患者出现面色潮红、脸浮肿、胸闷、喘憋急躁、浑身不舒服,查体测血压不高,心脏无杂音,患者无药物过敏史,也无家族过敏史,让其停药,停药2d后症状消失。
4、消化系统不良反应:五味子可增加胃酸的分泌,个别病人服药后胃部有烧灼,泛酸及胃痛。
5、五味子降压作用过度时可以引起头痛。
6、过敏反应,如荨麻疹,全身瘙痒。
【防范措施与禁忌】
1、外有表邪,内有实热者忌服,咳嗽初起忌服,《本草正》:感寒初嗽当忌,恐其敛束不散。
肝旺吞酸当忌,恐其助木伤土。
痧疹初发者忌服。
《本草经疏》:痧疹初发及一切停饮,肝家有动气,肺家有实热,应用黄芩泄热者,皆禁用。
2、肺部感染明显者,有消化道系统疾病者慎用本品。
3、当引起五味子中毒时立即静脉注射10%的葡萄糖酸钙10ml,口服维生素B、C片剂及抗组胺类药物,皮肤过敏时外用肤轻松软膏或炉甘石洗剂,其他对症支持治疗。
4、如发生其他不良反应者,应立即停药,以确保用药的安全性。
中药五味子的功效与作用及禁忌3
中药五味子的功效与作用
1、中药五味子治久泻不止
五味子味酸涩性收敛,能涩肠止泻。
治脾肾虚寒久泻不止,可与吴茱萸同炒香研末,米汤送服,如五味子散(《普济本事方》);或与补骨脂、肉豆蔻、吴茱萸同用,如四神丸(《内科摘要》)。
2、中药五味子治久咳虚喘
五味子味酸收敛,甘温而润,能上敛肺气,下滋肾阴,为治疗久咳虚喘之要药。
治肺虚久咳,可与罂(粟)壳同用,如五味子丸(《卫生家宝》);治肺肾两虚喘咳,常与山茱萸、熟地、山药等同用,如都气丸(《医宗己任编》);五味子长于敛肺止咳,配伍麻黄、细辛、干姜等,可用于寒饮咳喘证,如小青龙汤(《伤寒论》)。
3、中药五味子治心悸,失眠,多梦
五味子既能补益心肾,又能宁心安神。
治阴血亏损,心神失养,或心肾不交之虚烦心悸、失眠多梦,常与麦冬、丹参、生地、酸枣仁等同用,如天王补心丹(《摄生秘剖》)。
4、中药五味子治自汗,盗汗
五味子五味俱全,以酸为主,善能敛肺止汗。
治自汗、盗汗者,可与麻黄根、牡蛎等同用。
5、中药五味子治津伤口渴,消渴
五味子甘以益气,酸能生津,具有益气生津止渴之功。
治热伤气阴,汗多口渴者,常与人参、麦冬同用,如生脉散(《内外伤辨惑论》);治阴虚内热,口渴多饮之消渴证,多与山药、知母、天花粉、黄芪等同用,如玉液汤(《医学衷中参西录》)。
6、中药五味子治遗(精),滑精
五味子甘温而涩,入肾,能补肾涩精止遗,为治肾虚精关不固遗(精)、滑精之常用药。
治滑精者,可与桑螵蛸、附子、龙骨等同用,如桑螵蛸丸(《世医得效方》);治梦遗者,常与麦冬、山茱萸、熟地、山药等同用,如麦味地黄丸(《医宗金鉴》)。
都气丸的功效与作用的介绍就聊到这里吧,感谢你花时间阅读本站内容,更多关于都气丸的功效与作用及禁忌、都气丸的功效与作用的信息别忘了在本站进行查找喔。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