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快餐对对于中国人和饮食文化有哪些影响?

如题所述

世界素食者大会的热门课题之一是亚洲各国饮食风气的骤变。一向以农耕着称的亚洲国家,其主要食物原为素食的五谷。有些地区则基于宗教因素而奉行素食。然而在环球的速食文化或垃圾食品的入侵下,以素食为主的亚洲人民逐渐向西方的肉食与营养过剩的饮食方式看齐,减少了植物、豆类、谷类的食用。超重的青少年游荡在霓红灯耀眼的快餐连锁店;重复着广告里的动作吃到吮手指,张开大口将汉堡包吞下。这种熟悉的画面出现在吉隆坡、新加坡、曼谷、马尼拉、北京、东京……到处都一样,也乐於一样。吸烟喝啤酒吃快餐 .中国人靠食物征服世界  本书要谈的是西方人饮食习惯上的巨大变化。这是现代西方社会中最引人瞩目的变化之一。这个题目极为宽泛,目前的相关研究也很有限,所以我将本书的讨论局限于其中的一个方面,即西方人对中国饮食态度的改变。正是由于这种改变,才有了西方城镇里中国餐馆和外卖店的遍地开花(几乎每一个城镇都是如此),也才有了对中国烹饪法的普遍改良和采用。有关这方面的资料浩如烟海,同时又散落各处,我无法一一穷尽,只能有所择取,主要采用西方人写作的英语材料,把重点放在中国饮食文化是如何进入北美和英国的。  擅长饮食写作的作家肯尼思·洛(Kenneth Lo)曾在“中国饮食在中国”和“中国饮食在海外”之间做过区分,受他的启发,本书也依此分为两大部分。肯尼思·洛曾发表评论说,中国食物和其他东西一样,“从本土移植海外,不免要遭遇巨变”,其实,对食物的态度也是如此。一国饮食一旦流向海外,要么被视为该国文化的一个侧面,要么碰上本土优势论者,视之为舶来品,或有所保留地将其作为本土饮食的一种补充。在本书的第一部分,我考察了有相关记录以来,西方人在中国邂逅中国饮食的态度。一开始,西方人——那时主要是传教士和商人——对中国饮食充满好奇,视之为中国风情的一个方面。从18世纪晚期开始,西方人对中国饮食的描述越来越不友善,有时对中国的一些食品及其烹制方法表现出一种鄙视甚或是厌恶,不予接受。到20世纪,西方人对中国饮食的态度更为多样而微妙:有的把它看作中国烹饪法的成就,有的继续为批评和拒绝找各种理由,也有的抛开个人口味的好恶,以与中国普通百姓吃同样的食物来作为对他们的政治支持。  在本书的第二部分,展示的是北美和英国对中国饮食的接纳。先回顾了第一家面向外国人的中国餐馆的开张,以及西方世界开始欣赏中国烹饪的情况,接着介绍了西方大众对中国饮食的普遍接受,这表现在方方面面:在西方的大小城镇,中国餐馆和外卖店如雨后春笋般出现;商店和超市里供应大量中国食品;对中国风味食品市场的资金投入逐年增加;出版中国菜谱,媒体进行宣传,使吃中国菜成为时尚。最后一章则把所有上述变化放在饮食习惯的变迁这一大背景中,将其与饮食文化的全球化联系起来进行了一般性的讨论。  由此出现了两个宽泛的主题。第一个是异域文化形象的分析,以及对其他种族的态度。历代美国人对中国和中国人的看法极为矛盾,哈罗德·艾萨克斯(Harold T.Isaacs)对此深有感触,他曾经主张将美国人对中国的态度的转变分为以下几个阶段:尊敬有加的时期(18世纪);嗤之以鼻的时期(1840~1905) 同情帮助的时期(1905~1937);钦佩赞赏的时期(1937~1944);幻想破灭的时期(1944~1949);敌视敌对的时期(1949~ )。不过,艾萨克斯很快承认,这只是大略的分期,实际上,上述各种态度可能同时共存;且就个人而言,其观点态度更是纷繁复杂。如果据此认为,这一研究回答了另一个社会在外国人心目中的形象是如何形成并固定下来的,那未免太有些自以为是了。但是,集中于饮食这一主题的探讨,确实可以揭示出在对待外国事物的态度上存在着的复杂性。现今,西方对中国食物的态度固然会受到广告和国际资本主义的影响,但其基础还是在西方与中国几百年的交往中形成的。正是因为这一点,探究以往西方人对中国饮食的态度及其形成原因,在今天仍然很有意义。  第二个主题谈的是西方人什么时候、怎么样、为什么改变态度,接纳了中,国的饮食。这一变化有两个特征:一是它刀义化上的接纳;二是这种变化是在近些年才发生的。当前,谈到英美饮食变化的书很多,其侧重点往往在烹调术和食疗上的发展,而不是饮食文化上的改变。然而,全球性的对国外食物的接受是多种因素影响的结果,追求美味和健康只是其中的两个因素。在英国,最富于戏剧性的例子是对印度食物的文化适应——1997年的一份民意调查显示:超过25%的英国人每周至少会吃一次咖喱菜。它所以如此流行,应归功于其价格便宜,制作方便,同时也不乏美学上的认同。西方人吃中餐的原因也基本如此,但还有其他一些因素对中餐的普及起了促进作用。为了弄清这些原因,我把英国人对印度食物和中国食物的接纳情况做了一个简单的比较。然而,我的主旨仍在于探寻中国饮食在北美和英国是如何被广泛接受的,这需要搜取中国饮食在西方发展的各个阶段的例证,包括:中国餐馆和食品店是什么时候开始吸引西方顾客的;中餐烹饪法和中餐是什么时候进入西方人的厨房并摆上他们餐桌的;西方人是什么时候开始在家里自己做中国菜吃的。在早期,这种变化是中国企业努力的结果,同时也是中西双方调整的结果:先是中国菜肴做了调整,以适应西方人的口味;后来,英美人的饮食习惯也逐渐有了改变。当媒体开始宣传中国食物,而出版机构也开始将中国菜谱列入出版计划之后,这种变化就加快了。近来,随着人们大力投资于中国食品的机械化生产、开设高档餐馆,中国食品的消费被推上了一个新台阶。如果对艾萨克斯前面所列的美国人对中国态度的变迁做个补充的话,我们现在大概是处在一个接受的时期急!!快餐对对于中国人和饮食文化有哪些影响?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