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鹿的动漫电影?

关于鹿的电影

《九色鹿》(1981年))

创作于1981年的《九色鹿》取材于敦煌壁画中的佛教故事《鹿王本生》。

动画讲述了一向乐于助人的九色鹿搭救了在戈壁滩迷路的弄蛇人,弄蛇人却见利忘义把九色鹿的行踪告诉了国王。一心想得到九色鹿的鹿皮做衣裳的王后,让弄蛇人带路前去围捕九色鹿。最终,九色鹿惩罚了忘恩负义的弄蛇人。故事带有浓厚的因果报应色彩。

小时候看过《九色鹿》后,九色鹿惊人的美丽留下的震憾,至今还萦绕在心中。动画取材于敦煌壁画,在人物形象和色彩上借鉴了敦煌壁画的佛教绘画风格,简单、流畅却又优美动人。

《九色鹿》于1986年在加拿大汉弥尔顿国际动画电影节上荣获特别荣誉奖。

《鹿铃》(1982年))

1982年水墨动画《鹿铃》根据“白鹿洞书院”流传的美丽传说改编。

动画讲述了药农的小孙女在一次采药途中,从老鹰的爪下救了一只小鹿。从此小姑娘和小鹿形影不离,结下深厚的感情。最后小鹿和前来寻找它的父母团聚,小姑娘把随身的铃铛解下系在了小鹿身上,和小鹿挥泪分别。动画中人与动物之间的和谐关系,十分令人感动。

这部《鹿铃》通篇没有对话和旁白,故事的展开全靠画面和背景音乐相得益彰的配合。在优美的水墨画和传统乐器的完美配合之下,动画讲述了一段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美丽篇章。

动画景美、人美、音乐动听,让人心旷神怡。动画中的小姑娘给人的印象尤其深刻,大眼睛、红红的小嘴巴,粉嘟嘟的小脸,梳着高高的双马尾,美丽又可爱。传统的水墨画中人物往往以神取胜,这个小姑娘则形神俱美。

如今中国动画中的人物形象则鲜有符合中国审美趣味的了,大部分都在模仿日本动漫中的人物形象。中国的动画人,能不能有点出息?!

1983年《鹿铃》获得了莫斯科国际电影节优秀动画奖。

《夹子救鹿》(1985年))

1985年的《夹子救鹿》改编自刘巨德于1984年根据敦煌壁画创作的图书插画《夹子救鹿》。这同样是一部讲述人与自然的故事。

少年夹子和年迈的父母生活在大山中,夹子自幼和大山中动物一起成长,他是一个孝顺、善良的孩子,与动物结下了深厚的友谊。

为了保护鹿群,他身披鹿皮,假扮母鹿,把猎杀鹿群的国王引向了与鹿群相反的方向。鹿群得救了,夹子却中了国王致命的一箭。最终,小鸟衔来仙草,救活了夹子。

这部动画同样没有对白,故事的展开和《鹿铃》一样主要利用画面和音乐的配合,不过和《鹿铃》不同的是,动画加入了女声旁白,旁白的语言如优美的散文诗一般。故事虽然取材于佛教故事,却没有给人简单说教的感觉。单纯善良的夹子和小鸟、动物们和谐共处的画面,给人更多的是感动。

这部动画和《九色鹿》一样,吸取了敦煌壁画的特色,画面精美,线条简练飘逸。

1987年《夹子救鹿》获得第五届印度库塔克国际儿童电影节最佳短片金像奖

(《水鹿》(1985年))

1985年的剪纸动画《水鹿》改编自台湾民间故事。故事讲述了一对双胞胎熊孩子平日喜欢欺负邻居残疾老阿婆,水鹿为教育熊孩子,把他们变瞎变瘸。为的是让兄弟俩体会老阿婆的痛苦,换位思考自己的错误。最终兄弟俩通过自己的实际行动救赎了自己。这是一部劝人为善的动画。

这部动画画面精美,色彩艳丽,充满了少数民族风情和浓郁的地域特色。上海美术电影制片厂创作了不少反映少数民族题材的动画,几乎部部是良心制作。

(《鹿和牛》(1990年))

1990年的《鹿和牛》是罕见的竹偶动画。这应该是这世上仅有的一部竹偶动画了。在上海美术电影制片厂艺术家的手里,好像任何一种材质都可以做成一部优秀的美术片。

鹿和牛本是一对好友,它们共同打败了一条蛇的进攻,却因为争夺一滩水产生嫌隙,成为了陌生人。鹿和牛因为喝水产生矛盾,最终被狮子利用,双双陨命。

这部短片同样没有任何对话和旁白,剧情全靠画面的剪辑和音乐的烘托来推进、开展。

因为是竹偶动画,几根竹片拼成的动物,在形象上达不到逼真,只能算是神似,但是动物的神情却表现十分到位。尤其是鹿和牛因为喝水产生矛盾的过程,经过镜头的运用和配乐的烘托,完全表现出了鹿和牛冲突时产生的微妙心理历程。这一段落堪称经典。

(《鹿女》(1993年))

1993年的《鹿女》是上海美术电影制片厂根据敦煌壁画中的佛教故事《杂宝藏经.鹿女夫人缘》改编。

故事讲述了炎王娶鹿女为妃,诞下一朵莲花,被炎母认为是妖物,逼迫炎王把莲花抛入河中。莲花后被夏王所得,化为十个孩子。夏王带领十太子攻打炎邦,鹿女城上挤下乳汁,喝下乳汁的十太子与鹿女母子相认。鹿女让十太子报答夏王养育之恩,感动了夏王和炎王,两国化干戈为玉帛,发誓永世和好。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9-12-23
“(《九色鹿》(1981年)) 创作于1981年的《九色鹿》取材于敦煌壁画中的佛教故事《鹿王本生》。 动画讲述了一向乐于助人的九色鹿搭救了在戈壁滩迷路的弄蛇人,弄蛇人却见利忘义把九色鹿的行踪告诉了国王。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