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璋对张松和法正不薄,为何二人却要背叛刘璋,勾结刘备?

如题所述

我觉得是他们本身的忠君思想不够强烈,一切以个人利益考虑;其次就是当时的集团内部斗争严重,刘璋又不断妥协,两人想另谋出路,如果出卖刘璋,也许能在刘备那里得到更多的好处。


三纲五常,古人是非常讲究忠君的思想的,以君为纲,但是张松与法正二人不同,两人本身品行就有问题,特别自私不会为了君主而放弃个人利益。所以,当二人在刘璋这里得不到他们想要的东西之后,必然会另择新主。

其次,当时的集团内部矛盾重重,两个势力互相争斗。可以说当时刘璋手底下的人共分为两个派别,一边是刘焉带来的外来人形成的一派,再就是本土人们形成的一派,两派一只明争暗斗,互不妥协。刘焉在位时由益州派掌握大权,并用东州派来制衡益州派,这样还能保持两派之间的平衡。但刘焉退位后,刘璋能力不足,不能完全执掌当时的局势,不断向益州派妥协。所以,让张松与法正有了择木而息的想法。

再加上刘璋个人能力有限,让张松和法正看不到希望,跟着这样的人必不能有所大作为。所以出于个人利益的考虑,还是另择新主更理智。虽然刘璋对张松和法正还不错,但是人的欲望是永远无法得到满足的,如果继续跟随刘璋,将来也不会有很大的突破了,只有另择新主,才能实现自己的理想,一展抱负。但是遗憾的是,刘备后来并没有善待益州派,反而跟刘焉一样用东州派来压制他们。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9-11-13
三纲五常,古人是非常讲究忠君的思想的,以君为纲,但是张松与法正二人不同,两人本身品行就有问题,特别自私不会为了君主而放弃个人利益。所以,当二人在刘璋这里得不到他们想要的东西之后,必然会另择新主。
第2个回答  2019-11-11
因为他们两个人都有自己的志向,但是他们怀抱利器,本想为国出力。而刘璋无德无才,不会用人,置他们而不重用。所以才会背叛刘璋,勾结刘备。
第3个回答  2019-11-12
张松想通过出卖刘璋换取更高的职位和更多的权力,而法正怀才不遇,野心勃勃,刘璋窝囊无能,没什么雄才大略,跟着他两人注定没机会出人头地。所以,两人一合计就把刘璋给卖了。
第4个回答  2019-11-10
其实大部分人做事都是为了利益和自己认为的正义或梦想。古人的心思我们无法考究,只能猜测一下。按照一些历史当时刘璋治理下的平民过得并不好,而且他为人不太正义。张松和法正都是那种想做大事的人,不会满足于现状,或者可以说成比较有野心。在刘璋身边,并无法实现自己的梦想 ,虽然不薄但无法满足一些有远大抱负或者有野心的人。法正在某些方面上还是具有很大的才能的,这样有才能的人很容易有其他想法,不会满足于现状,张松是他好友,有事情经常商量也正常。即使刘璋对他们不薄,但是他们肯定还会在刘璋这里跟其他人有利益冲突的,刘璋只是在这些利益冲突上一直调和而已。终究在会一天,有外界的势力的介入,而给张松和法正的派系带来契机的。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