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样鉴别高血压?

如题所述

高血压按发病原因可分为原发性高血压与继发性高血压两类,原发性高血压其确切发病原因仍未肯定,约90%~95%的高血压属于此类。继发性高血压有明确的病因可查,且部分病人通过合理治疗可获治愈。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血压升高及病程进展比较缓慢,而继发性高血压患者则常在短期内血压显著升高,病程进展较快。原发性高血压并发心、脑、肾等器质性损害多在10~15年以后,如果在短期内发生器质性明显损害,多是继发性高血压,且多为高肾素性高血压。

1.肾实质病变性高血压

该类高血压包括有急、慢性肾小球肾炎、肾盂肾炎、狼疮性肾炎、肾结核、多囊肾、糖尿病性肾病、肾肿瘤等。其中以急、慢性肾小球肾炎为常见。

原发性高血压病与急性肾小球肾炎的鉴别点有:后者有典型的发热、肉眼血尿、少尿、浮肿等临床表现,尿镜检可见大量蛋白、红细胞和管型。这些是原发性高血压病所不具备的。

慢性肾小球肾炎与原发性高血压病伴肾损害的鉴别点是:后者的肾损害发生于高血压病后,尿异常较轻,肾小管功能损害较肾小球功能损害为早、为重,并还常伴有心脏并发症。慢性肾小球肾炎有血尿、蛋白尿,并常反复发作,还多有不同程度的贫血,肾小球功能损害明显。

2.肾血管性高血压

包括有肾动脉畸形、肾血管发育不良、肾动脉粥样硬化、肾动脉纤维病和大动脉炎累及肾动脉等。肾动脉发育不良和肾动脉粥样硬化均可造成肾动脉狭窄,属于肾动脉畸形。肾动脉狭窄与原发性高血压病的鉴别要点是:肾血管性高血压病无高血压病家族史,一般降压药物治疗效果不佳,约80%的患者在上腹部或肾区可听到血管杂音。肾动脉血管造影可显示狭窄部位和程度。肾动脉纤维瘤多见于青、中年妇女,病变多见于肾动脉外2/3与分支处。肾动脉造影和分侧肾静脉肾素比值测定可确诊该病。大动脉炎是指主动脉及其主要分支和肺动脉的非特异性炎性病变,致血管壁增厚,甚至某些部位血管狭窄、堵塞。该病发病年龄轻,女性多于男性,多表现为急进型恶性高血压,药物治疗效果差。部分患者有低热、胸痛、体重下降、血象和血沉异常,腹部可闻及收缩期杂音,四肢脉搏搏动异常。

3.嗜铬细胞瘤

该病为肾上腺髓质或交感神经节大量分泌去甲肾上腺素和肾上腺素而引起阵发性或持续性血压增高,临床多见于年轻人。常因精神刺激、剧烈运动、体位改变、挤摸肿瘤引起。表现为剧烈头痛、心悸、出汗、面色苍白等症。血压可骤然升高达200~250/100~150毫米汞柱,发作间歇期血压明显下降,甚至正常,测量血液中肾上腺素或去甲肾上腺素、尿中3-甲基-4-羟基苦杏仁酸明显增高。用超声波双肾及肾上腺检查和CT、磁共振成像检查均可定位诊断。

4.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

本病是因肾上腺皮质增生或肿瘤致分泌过多醛固酮入血,引起水钠潴留、血容量增多,钠离子引起血管反应性增强,使血压升高。临床中多见于青、中年女性。症状有饮水多、尿多、乏力或阵发性肌无力及肌麻痹的典型表现,极少出现浮肿。血生化检查见有血清钾低、钠高、尿醛固酮增多、尿钾增高、血浆肾素活性降低等特征。超声波、同位素和CT检查均可定位诊断。

5.柯兴氏综合征

本病由于肾上腺皮质肿瘤或因下丘脑-垂体分泌过多促肾上腺皮质激素,使肾上腺皮质增生并分泌过多糖皮质激素,致水钠潴留引起高血压病。临床以女性多见,表现为躯干肥胖,满月脸,水牛肩,腹垂悬,而四肢肌肉消瘦,多血质面容,腹部及大腿内侧有紫纹出现,有不同程度的性征改变。实验室检查见24小时尿17-羟皮质类固醇增高,X线蝶鞍检查、脑CT和肾上腺CT扫描皆有确诊价值。

6.妊娠高血压综合征

多发生于妊娠后期3~4个月、分娩期或产后48小时内,分娩后3个月之内血压恢复正常。对孕前无高血压史或早期妊娠血压不高者不难诊断。孕前已有原发性高血压或症状性高血压,称之为妊娠合并慢性高血压。

7.医源性高血压

(1)口服避孕药,服药12周后即可发生高血压。服药数月到数年则更多见。停药1~12个月内血压可恢复正常。

(2)服具有皮质激素的药物,如糖皮质激素、甘草及一些治疗胃溃疡病药物,可发生高血压。

(3)损害肾脏的药物,如非那西丁也可致高血压。

高血压病的诊断标准

高血压,顾名思义,通常人们从字面上会解释为血压高一点。实际上它的含义远非如此简单,那么高血压的诊断标准是什么呢?

血压是人体生命的三大征象之一,是指血液在血管内流动时对血管壁产生的侧压力。血管分为动脉、毛细血管和静脉,所以血压也有动脉血压、毛细血管血压和静脉血压之分。而人们说的血压是指从大动脉(如肱动脉)上测得的数值。血压的单位是千帕,原来用毫米汞柱表示/1千帕=7.5毫米汞柱,1毫米汞柱=0.133千帕。

动脉血压分为收缩压和舒张压两种。心室收缩时,动脉内的压力最高,故被称为收缩压,亦即“高压”;心室舒张,动脉血压达到最低值时称为舒张压,简称“低压”。收缩压与舒张压之间的差值称为脉压差。脉压差反映了心脏收缩力、周围血管阻力以及主动脉弹性之间的关系。

1999年世界卫生组织和国际高血压学会(ISN)根据近年流行病学研究和临床试验所获得的证据进行对高血压定义及分类进行修订,目的就是降低血压及其他危险因素,以减少心血管的危险。正常血压是指收缩压<18.7千帕(140毫米汞柱),舒张压<12.0千帕(90毫米汞柱)。

另外,世界卫生组织还指定18岁以上成人的血压按不同的水平程度分为正常血压和高血压两大类。若患者高压与低压属不同级别时,应按两者中较高的级别分类。曾经患过高血压,目前正服用降压药的,血压虽然已经低于18.7/12.0千帕(140/90毫米汞柱),亦算高血压。

正常人在安静状态下,在不同的时间和日期内,连续三次所测得的血压均大于或等于18.7/12.0千帕(140/90毫米汞柱)时,方可诊断为高血压。但是发现血压高并不是指患了高血压病,实际上,高血压与高血压病两者之间是有区别的。

高血压仅仅是一个症状,并非一个独立的疾病。同时高血压分为原发性高血压和继发性高血压两种。原发性高血压也称为高血压病,即不明原因的一种独立性疾病,这一种占高血压的90%以上,并且还需要终身服抗高血压的药物进行治疗。继发性高血压又称为症状性高血压,即高血压是由肾炎、肾盂肾炎、肾上腺肿瘤、甲状腺功能亢进、主动脉缩窄等疾病引起的。这种占高血压的10%左右。继发性高血压是可以治愈的。

研究表明,对高血压患者的早期治疗和规则治疗对中风和心肌梗死等后期引起的并发症有减缓效用。因为高血压是一种遗传性疾病,所以目前治疗高血压基本上是对症下药,而并非能完全治愈高血压。治标为主,即使血压彻底降到正常也不意味着高血压被治愈了。故此,我们认为长时间服药才是高血压病的克星。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21-08-19

高血压的检查方面来讲的话,第一步肯定就是要测量血压,那么测量血压的话,又分为在家里测量血压,以及在诊室里测量血压,因为这两个条件下的话是不太一样的,目前我们经常见的是自己家里边,采用的电子血压计,那么这个血压计的话,相对来讲,它的准确程度还是不如毫米汞柱,就是水银的血压计,因此如果在家里发现血压异常的话,那么下一步就应该到医院,经过正规的血压测量来检查,自己是不是真的出现了高血压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