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自己去死了家人会怪我,别人会笑我,如果我得绝症去世是不是所有人都会同情和惋惜?

如题所述

亲人是我们最亲的人,亲人在我们的人际关系网中是离我们最近的人,他们是我们最值得信赖的人,也是我们遇到困难之后最想去依赖的人。

我们因父母而诞生,父母养育我们,对我们每一个人来说父母都是最亲近的人,其他亲人的存在也会为我们的生存和发展提供莫大的帮助。

对于留守儿童来说,爷爷奶奶外公外婆是他们最亲近的人,一方面,没有他们不会有我们,另一方面,他们也替代了父母来抚养孩子。

对于一个急需用钱的人来说,他们最先想到的肯定是具有血缘关系的亲属,而不是外人。

因此,不仅是父母养育我们,我们所有的亲人组成一张庞大的关系网,都会给我们提供帮助。所以说,亲人是我们最依赖的人,当亲人去世后,人们会感到悲痛,既是因情而悲,亦是因理而悲。

但有些人在亲人去世后,他们不会哭泣,也不感到悲伤,这是为什么呢?

其实,这一切都可以用认知失调理论来解释。

费斯汀格认为,当人们的认知成分或者态度与行为之间不一致时,就会产生认知失调,进而产生焦虑感,而此时行为往往已经发生,便只能通过改变自己的态度使认知达到协调状态。

除了那些突逢变故的人,一般情况下人的死亡都会经历一个过程,即从医院报告病人患上疾病到病人死亡之间的一段时间。

在一开始的时候,人们听闻亲人患上疾病或者绝症会感到非常悲伤和恐惧。

但随着时间的推移,人们认识到亲人的死亡已经不可避免,心理状态会逐渐从焦虑转变为接受现实,这类似于临死前本人的心理变化。

当亲人离世后,由于这种结果已经发生,人们便只能改变自己的态度以缓解内心的悲痛,例如对自己或者他人说“其实死也是一种解脱”“生就意味着死,每个人都会死的”。

在刚开始的时候,人们说这种话还只是为了使自己达到认知的协调状态,但久而久之,这种观念就逐渐成为了人们的真实态度。

在亲人从病危到死亡这一段时间内,其实人们已经饱受折磨,逐渐了解到生命的逝去已经不可挽回。

正是由于这一缓冲期的存在,才使得人们有机会调整自己的认知系统,从而表现为亲人去世后的不悲伤。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22-02-22
不会
同情和惋惜你的,只有你的家人和认识你,和你关系要好的人。像我们这种根本不认识你的人,如何同情,如何惋惜。
第2个回答  2022-02-22
每个人都有想不开的时候,也都有走不出来的时候。尽量去找亲人或者朋友聊聊天,或者去逛逛街,吃吃小零食,转移一下自己的注意力,也换下心情。其实没有过不去的火焰山,过段时间就好了。
第3个回答  2022-02-22
其实我觉得每个人的生命都来之不易,不管自己遇到了什么事情,都不应该有。这样的消极的一个心理,不管你是以什么形式离开亲人和爱人,他们心里都会很难过的。
第4个回答  2022-02-22
可能吧,多数人还是对遭遇不幸的人,惋惜和同情的!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