湘阴县的交通

如题所述

第1个回答  2016-05-12

湘资两水贯穿湘阴全境,通航里程260公里,沿湘江上溯40公里可达长株潭城市群综合物流枢纽长沙新港和金霞物流园,下经洞庭湖、入长江、出吴淞,通江达海,是长沙新港、金霞物流园水上运输的必经通道和重要支撑点。
湘阴漕溪港区深水码头常年通航能力在3000吨以上,是湖南省地理条件最优越的内河深水码头。漕溪港一期工程已竣工投入使用,二期2个3000吨级泊位即将动工建设,引进海南金泉公司投资2亿元建设的漕溪物流园已正式启动 。 湘阴陆路多点对接省会长沙,向东沿S308线距京广铁路和武广客运专线15公里、距京珠高速20公里;向南经芙蓉大道30分钟可达省会长沙;建设中的京珠高速复线纵贯湘阴县南北。在县内设有两个互通 。
岳望高速、平益高速湘阴段在施工准备中 。 湘阴工业园是省级工业园区,园区规划面积12平方公里,已形成以先进制造、电子信息为主导产业的产业发展格局。2011年,湘阴县规模工业企业达130多家,初步形成了以先进制造、光伏电子信息产业为主,以装饰建材、纺织服装、食品加工、精细化工为辅的产业集群,拥有中国驰名商标3件、中国名牌产品1个、湖南省著名商标19件、湖南省名牌产品17个,品牌拥有量居全省前列。
2012年,湘阴县实现国内生产总值232.6亿元,同比增长13.6%。分产业看,第一产业增加值39.9亿元,同比增长3.9%;第二产业增加值129.1亿元,同比增长14.5%;第三产业增加值63.6亿元,同比增长14.6%。第一产业增加值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为17.2%,比上年下降1.1个百分点;第二产业增加值比重为55.5%,比上年上升1.3个百分点;第三产业增加值比重为27.3%,比上年下降0.1个百分点。第一、二、三产业分别拉动GDP增长1.5、8.5、3.6个百分点。
2014年,湘阴县完成地区生产总值292亿元,比上年增长11.1%,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45.78亿元,增长4.4%;第二产业增加值163.89万元,增长12.4%;第三产业增加值82.33亿元,增长12.1%。一、二、三次产业分别拉动GDP增长1.36、6.45、3.28个百分点,三次产业对GDP增长的贡献率分别为12.3%、58.1%、29.6%,第一产业的贡献率比上年提高5.5个百分点。三次产业结构为15.7:56.1:28.2,与上年比较,第一产业所占比重下降0.4个百分点,第二产业比重上升0.3个百分点,第三产业比重上升0.1个百分点。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64.1亿元,占GDP比重21.98%。
全县共有社会福利院1个,敬老院25个,享受民政社会救助人数5.6万人,集中供养五保户人数941人,分散供养五保户人数6947人,农村低保救助人数22730人,城乡大重病医疗救助人数4052人。全县共硬化通乡镇(村)公路330公里,硬化率达85%以上;年末农村饮水安全达标人口数52.2万人,农村居民安全饮水率75.3%以上;基本医疗保险覆盖率97.42%;农村九年制义务教育率达100%;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参合率达到88%以上;城镇建城区绿化覆盖率34.4%。 2012年湘阴县完成农业总产值60亿元,全年粮食种植面积98.83千公顷,同比增加1.44千公顷;棉花种植面积0.83千公顷,同比增加0.13千公顷;油料种植面积10.09千公顷,下降0.24千公顷。全年粮食产量58.79万吨,同比增加1.5万吨,同比增长2.6%,其中:早稻产量22.4万吨,与上年基本持平;秋粮产量31.1万吨,同比增长2.9%。全年棉花产量0.12万吨,同比增加10.5%;油料产量1.68万吨,同比下降5%;茶叶产量0.22万吨,同比增长5.2%;全年肉类总产量7.5万吨,同比增加4.6 %,其中:猪肉产量6.6万吨,同比增加4.5%;牛肉产量0.36万吨,同比增加3.6%;羊肉产量390吨,同比增长4.8%。禽蛋产量1.13万吨,同比增长4.7%。全年水产品产量11.6万吨,同比增长12%,其中:养殖水产品产量10.7万吨,同比增长12.9%。
2014年,湘阴县完成农林牧渔业总产值68.75亿元,同比增长7.8%。其中,农业产值308084万元,增长6.6%;林业产值22343万元,增长11%;牧业产值163159万元,增长2.2%;渔业产值183626万元,增长14.7%;农林牧渔服务业产值10254万元,增长12%。
2014年末,全县实有耕地面积66.27万亩,全年粮食产量60.02万吨,增长3%。水稻总产量57.99万吨,增长3%;全年蔬菜播种面积23.2万亩,比上年增加0.76万亩,蔬菜产量57.7万吨,增长10.9%;茶叶产量2361吨,增长2.1%;水果产量6.6万吨,增长3.6%。全年出栏肉猪99.3万头,比上年增长2.4%。肉类总产量7.6万吨,增长2.4%。其中:猪肉产量6.7万吨,增长1.5%;牛肉产量3840吨,增长5.9%;羊肉产量425吨,增长6.5%。水产品产量13.26万吨,增长9.6%。
全县发展农产品加工企业336家,省、市级龙头企业达到35家,其中省级8家,市级27家,产值过亿元的8家。规模以上企业农产品加工产值产值达314亿元,同比增长10.2%。大力实施品牌兴农战略,全县有8个农产品获得中国驰名商标,省名牌产品16个、省著名商标3个,近年来,鹤龙湖镇注册于2001年的“湘鹤牌”大闸蟹在2010年10月召开的中国中部国际农博会上获得过金奖。在充分利用万亩大湖资源和螃蟹养殖优势的基础上,陆续发展起餐饮门店70余家,形成了独具特色的美食餐饮业,税收贡献达300万元/年。“樟树港辣椒”成功注册为国家地理标志。 2012年湘阴县实现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137亿元,同比增长17.8%,对GDP的贡献率达62.1%。湘阴县规模工业达到168家,同比增加19家。规模以上工企业实现主营业务收入473亿元,同比增长17.4;实现利润总额10亿元,同比增长18.2%;实现利税4.3亿元,同比增长16%。园区企业41家,实现工业总产值167亿元,同比增长28.5%。2012年湘阴县建材产业完成工业总产值9.3亿元,同比增长43.4%,占全部规模工业总产值的22.8%;食品加工业完成工业总产值145亿元,同比增长8.6%,占湘阴县工业总产值的33.3%;机械制造业完成总产值58亿元,同比增长分别达47.6%。远大可建、福湘木业、长康实业等12家企业完成总产值过10亿元;新增的规模企业中过亿元的企业有富士电梯、金港混凝土、砂石公司、依鲁光电、兴湘混凝土。
湘阴县具有资质等级的总承包和专业承包建筑业企业33家,实现建筑业总产值30.66亿元,同比增长17.3%。全年完成房屋建筑施工面积244.8万平方米,同比增长7.8%。
2014年在剔除42家空壳规模企业的情况下,完成规模工业增加值174.9亿元,同比增长12.5%,新增规模企业15家、高新技术企业3家,创建省市级创新平台3个,授权专利185件,新增省著名商标6件、名牌产品5个,万元规模工业增加值能耗下降10.4%。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主营业务收入528亿元,同比增长1.7%。
园区企业41家,实现园区规模工业增加值83.3亿元,同比增长21%。园区规模工业增加值占规模工业增加值比重47.6%。2014年全县建材产业完成工业总产值221亿元,同比增长41.1%,占全部规模工业总产值的33.2%;食品加工业完成工业总产值200亿元,同比增长25.7%,占全县工业总产值的30.1%;机械制造业完成总产值83亿元,同比增长分别达14.2%。远大可建、建华管桩等5家企业纳税过1000万元,长康实业、洞庭生物科技等19家企业纳税过100万元,工业发展后劲持续增强。园区建设加强,统筹推进”一园三区”开发,启动综合服务区建设,完善水电、管网、供气等基础设施,推进园区绿化、亮化,力争引进项目15个以上、竣工项目10个以上一个。加强轻工产业园区与上市化司奥信控股合作,切实加快基础配套,力争10个以上项目动工建设,推动轻工产业园区发展。 房地产、建筑业
2014年全县房地产企业38家,完成房地产开发投资7.93亿元;商品房新开工面积38.13万平方米、竣工面积30.3万平方米、销售商品房1807套21.8万平米,实现房地产税收2.3亿元。全年共建设保障性住房项目6个、780套,总投资5160万元,总建筑面积38704㎡,占年度实事目标任务的107%,其中公共租赁住房项目5个,540套,总投资3380万元,总建筑面积26704㎡,廉租住房项目1个240套,总投资1780万元,总建筑面积12000㎡;实施棚户区改造974户,总投资9800万元,改造总面积68100㎡,占年度实事目标任务的156%;新增租赁补贴发放380户。
全县有资质以上建筑企业22家,其中四级以上建筑安装企业20家。完成建筑业总产值34.45亿元,增长8%。其中竣工产值28.04亿元、装饰装修产值1.2亿元、在外省完成产值5.08亿元 。房屋建筑施工面积202.84万平方米。其中本年新开工面积171.18万平方米,投标承包工程面积142.37万平方米,建筑工程竣工率为52%。
商贸、旅游业
2012年湘阴县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42.7亿元,同比增长16.1%。分地域看,城镇消费品零售额36.4亿元,同比增长18.1%;乡村消费品总额6.3亿元,同比增长10.5%。分行业看,批发和零售业总额33.1亿元,同比增长22.5%;住宿零售额3.8亿元,同比增长15.5%;餐饮业零售总额9.2亿元;同比增长20.4%。在限额以上批发和零售业零售额中,粮油类零售额同比增长36.5%,肉禽蛋类同比增长37.6%,服装类同比增长24.1%,日用品类同比增长41.4%,文化办公用品类同比增长31.4%,通讯器材类同比增长47.7%,家用电器和音像器材类同比增长25.5%,家具类同比增长39.3%,化妆品类同比增长32.6%,金银珠宝类同比增长49.9%,中西药品类同比增长42.7%。
旅游业继续推进,湘阴县共有旅行社3家,旅游景点7处,2012年旅游产业总收入8.23亿元,同比增长57.2%;接待旅游总人数为182万人次。
2014年全县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54.9亿元,同比增长13%。分地域看,城镇消费品零售额39.6亿元,同比增长72.3%;乡村消费品总额15.3亿元,同比下降了27.7%。分行业看,限上批发和零售业总额33.4亿元,同比增长33.9%;限上住宿和餐饮业零售额3.2亿元,同比增长54.8%;在限额以上批发和零售业零售额中,粮油类零售额同比增长40%,肉禽蛋类同比增长37%,服装类同比增长31.7%,日用品类同比增长-40.3%,文化办公用品类同比增长44.7%,通讯器材类同比增长36.4%,家用电器和音像器材类同比增长38%,家具类同比增长40.2%,化妆品类同比增长44.3%,金银珠宝类同比增长45.9%,中西药品类同比增长64.1%。
旅游业继续推进,全县共有旅行社2家(旅行社服务网点5家),旅游景点7处。2014年旅游产业总收入11.45亿元,同比增长24.8%;接待旅游总人数为253.4万人次,旅游人天数6943人/天。
投资、招商引资
2014年固定资产投资共410个项目,完成投资218.6亿元,比上年增长24.1%。其中亿元项目20个,完成投资26.4亿元,项目占总投资的12.09%。工业项目投资231个,完成投资135.2亿元,同比增长25.7%;工业技改146个,完成投资92.1亿元,同比增长10.3%;房地产项目38个,完成投资7.9亿元,同比下降6.9%。
2014年招商引资取得了较好成效,全县共引进各类项目34个,协议引资31.88亿元,到位资金40.06亿元(含续建项目),完成目标任务110%,其中投资在5000万元以上的项目18个,投资在亿元以上的项目10个;新开工项目38个,新投产项目32个。鑫光铸造、元亨科技二期、春云科技、善源生物、飘飘龙动漫玩具、西姆西焊接材料、铂锢标准件、湖南地生、志宏科技、奥莎电梯等项目建设加速推进。园区共引进湖南智星机电设备有限公司、湖南智多星能源科技有限公司、湖南左宗棠饮品有限公司绞股蓝饮品项目、湖南君昊中药饮片科贸有限公司、湖南尔康制药集团药用明胶项目、湖南金屯印刷机械有限公司等6个项目。协议引资3.8亿元。与此同时,切实加强与湖南环球集团粮食深加工项目、湘阴运丰服饰项目等2个意向入园项目的跟踪洽谈。君昊中药、左宗棠饮品、智多星能源科技、智星机电设备、福源商贸、华隆重工、华磊水泥、百尔泰克等10几个项目的手续正在加速办理当中,预计年初可进入省国土窗口。
交通运输、邮电
2014年年实现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增加值5.73亿元,同比增长10.7%。2014年年末境内县级公路达到270.2公里,乡级公路达到931公里,村级公路达到1463公里。全县汽车客运量200万人,旅客周转量23986万人公里。全县行政村客运(公交)班线通达率95.1%,通客运(公交)班线的行政村431个。
全县完成邮电业务总量25143万元,同比增长9%,其中移动业务总量17086万元,同比增长8.3%。2014年年末移动电话用户数24.9万户,联通业务总量突破4100万元, 同比增长11%;邮政业务总量2242万元,同比增长9.7%。电信2014年累计发展移动用户25037户;累计发展宽带用户18766户 ;累计发展固定电话用户7990户 。
财政、金融和保险
2014年,全县完成公共财政预算收入11.2亿元,同比增长13%,其中国税完收入20584万元;地税完成收入54012万元。地方公共财政一般预算收入8.26亿元,增长25.6%,其中各项税收7.3亿元。全县公共总支出315120万元,同比增长10.8%,其中一般公共服务支出22026万元;农林水事务支出64409万元;教育支出46236万元;社会保障和就业支出53886万元;医疗与计划生育支出43746万元。
2014年末全部金融机构各项存款余额922168万元,同比增长5.4%,其中:个人存款696427万元,同比增长13.4%;全部金融机构各项贷款余额664593万元,同比增长3.9%。
全县12家保险公司保险收入38274万元,同比增长6.7%,其中:寿险业务保费收入24244万元,财产险业务保费收入14030万元,支付各类赔款及给付7022万元,其中寿险业务赔款3894万元,财产险业务赔款5891.9万元。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