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了农村教师补贴,农村学校为什么还留不住老师?

如题所述

第1个回答  2022-07-02
我在农村教书15年,我想把自己的一点想法和大家分享一下。

现在我们都有农村教师补贴,但是老师们一有机会还是要走我觉得有如下原因,如有不对的地方请见谅。

一、太累。农村学校的大部分学生每个星期回家一次,别的时候基本都住校。这就加大了工作量。不仅要备课、教书,班主任还要每天管理学生的早操,午休,晚读、晚休和平时的生活。我是一般学科的教师,每个学期安排一次值周,一个星期我就觉得很累,更别说是班主任了。

二、地位低下。九年义务教育是好的,我见过很多学生家里经济非常的糟糕但是还能享受教育,这个出发点是非常好的。但是有好的一面,也有弊端。说一个例子,某年初二的一个学生经常不好好学习,上课睡觉,夜晚喝酒,班主任多次教育仍然不悔改。一次上课在课堂上打扑克牌被科任老师没收后与老师发生口角,后不服班主任管教,当堂背上书包离开教室,并对全班说道:过几天班主任会到家里请我来学校。遂转身离开。后经多次劝说才返回学校。请问,老师的颜面何在?!以后还怎么在这个班教书?!

3、学生整体素质偏低。真的,你真的可以随时听到脏话;学生和你擦肩而过,而无视你的存在。教学达不到满意效果,很多老师下课来到办公室最常说的一句话就是:今天我又是独角戏。提问只有几个学生理你,这种教学效果是不会有好成绩的,没有成绩就没有成就感。没有成就感,哪来的幸福感?

这是我这里的真实情况。

我是一名基层教师,20年前中等师范学校毕业,又分配回到了生我养我的农村,一直任教至今。 因为我所任教的区县属于郊区,不靠山,不靠塬,一马平川,20年从来没有发过农村教师补贴。刚开始上班那几年,确实后悔回来,当时我们毕业分配稍微有点门路的,可以留在城里任教。学校离家有将近10公里的路,每天骑自行车上下班,由于交通不便,道路是标准的土路,一遇到下雨天,路就彻底成了水泥路,只能自行车骑我了。碰到节假日,老师还要轮流值班,午饭时间买包方便面,也要到离学校1公里外的村子去买。记得,那时候偶尔和师范同学聚聚,大家都谈谈单位,过节发什么,自己只是听听而已,因为我们除了基本的工资,其它福利什么也没有,很少和大家讨论这类话题。让人欣慰的是,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我所在的地方现在变成了城市新区。现在的条件越来越好,老师的薪资水平已经和老城区的同行持平。

有了农村工作的经历,我们现在来看题主的问题。 我觉得首先应该给农村教师工资翻倍,仅凭一个月几百元的补贴,确实对人的吸引力不大。 那是因为,国内某招聘网站的调查报告显示,国内的应届生平均月薪期望薪资在8000元左右。在一个人才流动的环境之中,生活环境艰苦的地区,要吸引优秀人才,不是拿出低于发达地区的薪酬待遇,而必须是拿出更高的薪酬待遇。这也是日本、美国发展乡村教育的经验,到乡村去工作的教师,待遇要高于城镇。

其次,应该改善农村教师的人居环境。 以前,在宣传最美乡村教师的时候,过于强调农村教师的无私奉献、任劳任怨、不计报酬等等,他们的精神确实可嘉。但是,这些宣传,是留不住优秀人才的。反而给人一种农村教师就是“苦”的形象。建议考虑为农村教师在工作地附近集中建设保障房,配套解决医疗、子女教育、养老等教师关心的生活保障问题。而不是任教农村30年的老师,仅凭一张乡村教师光荣证书,让人空欢喜,没有真正的实惠可言。不断提高农村教师各方面的待遇,真正让农村教师的职业,具有吸引力,也真正能体现出乡村教师的职业荣誉感。

我是农村学校老师,兰州市远郊区,一直没有农村教师补贴,2003年我们学校组建独立高中,教职工140人左右,学生1400人左右,现在十五年过去了,学生锐减到700多人,老师80人左右,全校教师平均年龄47岁,这还得感谢去年新来的五六个年轻人拉低了平均年龄。

很多年轻人都想办法进城了,为什么?

第一,农村学校生源质量越来越差,老师再努力也教不出成绩,没有职业成就感,年轻人教学水平很难提高,也不容易获得教学荣誉,影响评职称,影响收入。

第二,生活条件不好,外地来的年轻人住宿舍,自己做饭,很多都不会做饭,宿舍也没有电视,也没有网,生活很不方便,说难听点,找对象都不好找。

第三,未来没有保障,很多农村学校随着学生越来越少,面临撤并,年轻人转换学校,影响很大,只能趁早离开。

以上观点,个人看法,欢迎朋友们交流。

我至今已在农村任教了31年,目前还在农村一线执教,估计就这样到退休了。我想把自己的一点想法说说,与大家分享一下。

其实有许多地方的农村老师暂时还没有农村教师补贴,我们还好,算是较幸运的。现在的乡村老师,上了五年的都有农村教师补贴,但是年轻老师们只要一有机会,还是要走,想尽办法走,往县城走,往县城靠——这个学期又有二个同事想办法进了县城。分析其中原因,我觉得主要有以下几点:

农村教师太累。 农村学校的大部分学生每个星期回家一次,别的时候基本都住校。这就加大了老师的工作量。他们不仅要备课、教书,班主任还要每天管理学生的早操,午休,晚读、晚休和平时的三餐——仔细算,有的地方干脆称“八到场”,班主任必须到场,而且有行政值日检查登记。我是一般学科的教师,每周学校安排了二次晚自修下班,每周的这一天我就觉得很累,更别说班主任了。

农村教师地位低下。 九年义务教育本质上是好的,我见过很多学生家里经济非常的糟糕但是还能享受教育,这个出发点是非常好的。但是有好的一面,也有弊端。

说一个例子,多年前八年级的一个学生经常不好好学习,上课睡觉,带坏一批人躲厕所抽烟、在寝室打牌赌博……班主任多次教育仍然不思悔改。一次在英语课堂上看言情小说,被科任老师没收后与老师发生口角。后又不服班主任管教,当即背上书包回家。急得班主任立即拦住他。实在要走,开车送他回家。他私下对班上一些人说道:过几天班主任还会到 家里请我来学校。

该生后经多次劝说才返回学校。请问,老师的颜面何在?!以后还怎么在这个班教书?!不过现在这种现象好多了——私底下少数学生走了就走了,不会那么上门“求”他来学校读书了,偶尔在不违反政策的前提下,还会劝退某个太差的学生——或说让家长带回家教育、反省一段时间;或劝说他家长想办法给孩子换个环境,即“转学”。

农村学校生源较差。 真的,农村学生的整体素质普遍偏低,你真的可以随时听到脏话;有的学生和你擦肩而过,却无视你的存在,有时还会戏弄你。这仅是其次,最主要的是他们上课还把课堂当玩场——不过我待过的学校还好,学生教育后多数有礼貌。

最关键的是,教学常常达不到满意效果,我经常下课回办公室的路上,都会不自觉地说自己一二句(估计也是很多老师下课后最常说的或想的一句话):今天我又是在唱独角戏,这样的课堂效果甚微,徒劳无益。

提问只有几个学生理你,这种教学效果是不会有好成绩的,没有成绩就没有成就感。没有成就感,哪来的幸福感?有时我也觉得释然,不把成绩看得很重要,哪怕学校评模评优全凭教学业绩,还实行“一票否决”:教学成绩没有达到B等以上,不能评任何优秀(模范),师德标兵也无缘。

于是也看重学生的素质,尤其是思想品德,但这全靠家庭教育,尤其是从小的家教——毕竟父母才是其第一老师。我这后天的努力也只能是尽力而为之。

目前农村学校的现状是有目共睹:好一点的老师都在想办法往县城挤,好的学生也在往县里钻。

农村生活条件不太好。 外地来的年轻人住宿舍,自己做饭,很多都不会做饭,宿舍也没有电视,也没有网,生活很不方便,说难听点,找对象都不好找。

这些刚参加工人的年轻人大多数还兼任着班主任,平时事多,常常忙不过来,基本没时间去弄饭菜。好在现在许多农村学校领导也认识到这一点,中心小学、乡镇初中一般都大有改观,首先保证吃得饱,然后注意吃得好。

未来没有保障。 很多农村学校随着学生越来越少,面临撤并,年轻人转换学校,影响很大,只能趁早离开。这种现状在某些村小更明显。曾经去过某乡镇的几个村小摸底,有些村主任、村支书(或亲属)手伸得太宽。在他们眼里,村小就是他家的,他要在哪间教室堆放杂物,基本没人敢说“不”字——你还想不想在这里教了?天高皇帝远,中心小学校长一般都望尘莫及,任由他们摆布。

上述大多数是目前许多地方的乡村学校的真实情况。要想改变这种状态,我觉得首先应该给农村教师工资翻一到二倍,仅凭一个月几百元的补贴,确实对人的吸引力不大。

象我县偏远山区的教师还有车补,也叫“交通补贴”。这也是一项优惠,一般当地的老师,特别是上了一定年纪的,往往都不想着走,无意之中又多了几级工资。

现在的职称对乡村教师也有倾斜了:许多高级一直无望的老师,就因此而曲线增资。不管有没有高级老师资格证,如果要乡村执教满30年可自然晋升高级职称——只拿高级七级工资,但没有正式聘任证书发纵你;而且你一旦离开了乡村学校,这种高级教师的待遇也随之终止。

在生活环境艰苦的农村学校,要吸引优秀人才,不是拿出低于发达地区的薪酬待遇,而必须是拿出更高的薪酬待遇。这也是日本、美国发展乡村教育的经验,到乡村去工作的教师,待遇要高于城镇,而且高很多才能留住乡村好老师,并甘心在农村待长久,甚至一生,无怨无悔。

很多人看到教师特别是农村教师涨工资的消息无不都是兴高采烈,说要有大批城市教师要回到农村。我实在不知道200的补助扣除来回车费不剩多少能留住什么人。但是最近我却深深体会到自己想要离开。

这个星期星期三的时候是我婆的生日,看到一家人群里都呼唤着回家团聚的信息,我无言以对,特别是看到在外地上学的表妹们特意回来的信息。心理更是特别酸。农村距离市区30多里回家坐车要30分钟的人回不了家,人家坐火车要半天的却回不了家。作为一个农村教师,尽不来孝,遇事递不上钱帮不上忙,一辈子农村教师一辈子碌碌无为。什么是坚持的理由?

请输入图片描述

教书在农村,最大的感受就是孤独。看似离家只有30里甚至20里地,但是因为工作限制,从早上5点到晚上10点几乎要全天候照顾班级(班主任要求严格)。平时家里应酬什么的几乎是自己都被隔绝在外,大家都理解我是在农村工作,回不来。但是一次两次可以理解,但是次数多了关系自然变得疏远了。

请输入图片描述

亲戚尚且如此,朋友之间就更不用说了。朋友之间的应酬你不来,慢慢就会被遗忘,慢慢流逝的不仅仅是感情,还有各种最新的资讯。慢慢成为一个孤岛。我有一个好朋友在市区城建上工作,以前每次见面还能聊上两句话。现在我们见面却渐渐有些尴尬,不知道说些什么。其实表象的背后是在农村工作后,渐渐没有了利用价值。200元的乡补可以解决问题吗?

请输入图片描述

有人把人与人之间的关系解释为相互利用,这样说过于偏颇,但是大家仔细分析后就会发现即使是亲戚,除了亲情外,利用价值高的人缘更好,即使他脾气再不好。而作为农村教师,不管上面发再多工资,都是工资表上的工资,以实际打卡工资为准,两个标准之间的差距多大上千元。而农村还缺少一些福利性的补贴,兼职性的机会也会很少,200元的乡补补不上这个窟窿。钱上直接被ko。

请输入图片描述

人际关系上就更不用说了,很多农村的女教师因为圈子封闭找配偶都是个问题,更不用说是有什么人际交往。加上农村本身就落后闭塞,问题就更加突出。人脉上更是被ko。

请输入图片描述

其实我感觉最为严重的问题是子女教育问题。没有经历过的人是很难想象代际迁移有多难,我是听父母才了解到他们那一代从农村迁到市区并且扎根付出了多大代价,而其中最为关键的因素就是知识是学历,虽然很多人都说学历贬值,但是这依旧是改变命运最大的捷径。然而乡村教师的工作很可能让教师子弟在下一代的教育上出大问题。

请输入图片描述

不知道有没有人去看过农村学生从小学到初中到高中的学习状态,枯燥的学习已经磨掉了他们对于学习兴趣,隔代教育更是让他们失去对于自我的约束,不可否认农村教育已经走了下坡路,并且是直线下降之势,如今一个学校能上高中只占五分之一之数。这种环境下教师子弟能够上到高中都难,所以为了下一代的教育问题,仍有一部分乡村教师不得不离开。

请输入图片描述

有人也许会说我歧视农村教育,我想说作为一线工作者,我只是说出我看到的现实。很多有力的政策最终都缺少一个强力执行,乡补200直接打卡几乎每个老师都收到了,但是你知道吗一张教师30年荣誉证书整整用了3年时间才到教师手里。乡村教师不用在等待什么了,30岁以下的可以通过考研、考公务员等途径尽快跳出农村,曾经的工作算是回馈农村,努力跳出来,未来可期。一味等待,结果只会是前途无亮,会练废自己和孩子的号。

请输入图片描述

一、乡村学校普通规模小、学生人,学校生活、住宿条件较差。部分90后、00后吃不了苦,或者放弃,或者调离。

二、农村学校教学教研氛围差,新教师得不到学习和指导,个人专业成长缓慢,看不到前途。

三、好多特岗、招教老师都来自于条件好的地方,学校往往离家太远,往来不方便。他乡扎不下根。

四、乡村学校生活单调,认识接触人少,好多适龄男女青年教师难以找到对象。迫使他们不得不离开。

五、家庭有关系的把乡村作跳板,工作一、二年,自然有能力调到条件好的地方。还有的年青教师,考公务员、事业编,离开了。

总之,乡村学校留不住教师,生源越来越少。很多村小、教学点消亡了,希望引起政府重视。

有了农村教师补贴,农村学校为什么还留不住老师?这个问题也只是随便说说而己,现在农村每个地方不还是有学生上学吗,每天都有人在上课,只是愿意,和不愿意罢了,以前毕业生分配工作,有分大城市的,也有人分穷山沟的,不都有人去吗?这也没有什么办法,穷山沟的孩子也要学习啊,这一点国家知道,乡村教师的辛苦就行了,多给些补贴,不行再加,老师自己通过各方比较,认为去乡村当老师,不比在城市教书差。还有教师评职称,在农村的老师二十五年后自动晋级为高级职称 ,对一辈子都在农村工作满三十年的人,退休时发一次性补助,去世后我公务员一样,发四十个月工资,等等方法,国家都可以用。办法多的是,现在农村教师加补贴了,还是留不住老师,那是因为还没到位,通过各方面比较,城里还比农村好,等有一天,农村老师确实待遇特别高了,人们就争着去当乡村老师了。哈哈!!!

从多年农村学校教育工作经历以及对农村学校现状的了解和分析,我认为:现在农村学校留不住老师的一个 主要原因,还是生源问题,与教师工资或农村教师补贴问题关系不大 。

从目前补助标准看,我地的乡村教师比县城教师,每月多500元乡村津贴。这个数相对于中小学教师工资而言,也应具有一定诱惑力的。

实施农村教师津贴,大约也是近5年来的事。但是,很多农村学校师生流走并被撒并,10多年前就已经成为一个普遍现象 。

90年,我刚毕业进入本乡镇学校任教时,全乡镇下辖的7个行政村,村村有村完小,而且每个行政村下至少还设有3、4个片区教学点。这样算下来,全乡仅小学教学校、点就接近30个。可是,到2000年前后,全乡镇除了一所乡镇完小外,村点小学仅剩5所,片区教学点一个不剩,几个村完小也被撤并。

再说初中,我乡镇原本有3所初中,2000年被撤并一所,2008年被撤并一所,2017年唯一一所乡镇初中又与另一个镇的初中合并到一个新校区,实际等同于本乡镇已不存在初中学校了。原乡镇初中现正在改建为乡镇完小,火热建设中。

现在再回到问题: 为什么优厚的农村教师补贴,还是留不住老师呢 ?

相信,大家对其中的原因已有所感悟:

1、适龄儿童在当时呈直线减少趋势;

2、大量农民工进城务工,子女随父母进城就读;

3、大量农村儿童涌向县城学校;

4、生源流失,教师被迫调离;

5、集中教育资源办学政策影响;

6、师质上,一方面新鲜血液补充跟不上,另一方面大量农村教师因到龄退休 。

正是以上原因,导致原乡村教师严重流失。

我也说说我的情况吧,我2001年参加工作的,是一名普通的英语教师,一毕业就分到离家一百多公里的一个小镇上的中学(家在县城附近),路面情况不怎么好,开车回家要两个半小时左右,到如今18年了都没挪过窝,小镇生活倒还是方便。现在是高级教师两年了,我们这里乡下教师评职称有照顾政策,基本上教龄一到就可以评上,一直以来工资都不太理想,工资大幅提高也才是五六年的事,前两年县财政好的时候打卡工资差不多有8000,加上1050的乡下补贴一共有9000左右,年底有十三个月工资,不过是发的是基本工资,公积金每个月1150+1150,不买房就用不了,当地房价不到4000,这两年退休的有高级职称的老头老奶都有7500左右的退休金。我和老婆都是一个学校的老师,在十八线小县城这样的收入应该说还不错了,学校里除了刚参加工作的几个小年轻外(特岗教师每个月打卡3800)每家每户都有小轿车,少则刚到十万,普遍十五万,也有几个家庭条件好的二十多万,最好的是一辆glc和一辆普拉多,城里都房子,当然大部分都有按揭,后来县财政出了问题,打卡工资也缩水了一些,现在每个月打卡6000+1050,两口子一年下来少了四五万!虽说心里不痛快,但又能怎样呢,比起我所了解的山东河南安徽的同行的收入来,我们这边还可以吧。乡村学校的教育也就那样了,尽管老师的收入千差万别,但应该说全中国的乡村教育都面临着相似的问题吧,比如生源被掐尖,家长不重视教育,学习氛围差之类的,但比起城里的同仁来说工作上是更轻松点,话说回来有得必有失,乡下教师也有烦恼,我觉得主要是三个方面,一个是子女的教育,乡下教育学习氛围不好,送回城里吧不放心,老头老太太只能负责接送和饮食,更多的教不了,还有可能养成些坏习惯,再说孩子老不在身边也不好。另一个是医疗问题,乡村的医疗条件不行,好多问题处理不了,还得请假跑城里的大医院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