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英语渣”能教好孩子吗?踩准四点带出原版娃

如题所述

第1个回答  2022-07-11

Hi~我是卷儿妈~

儿童心理学+脑科学研究者

一个爱琢磨教育方法的妈妈

分享教育心得、启蒙干货、学习资源

文 | 卷儿妈

来源 | 微信公众号“卷儿妈教子手记”

ID:juanr-ma

最近老家有个亲戚,看了我公号里一些关于英语启蒙的文章,她说自己既有点焦虑,也有点困惑,说:“你这是自己英语好,能教了孩子,像我们,自己还是半瓶子的水平,怎么敢拿出来教孩子?再给孩子带沟里。”

我说,你想多了。以现在的 社会 条件、学习资源,以及你们家好几套房子要拆迁的“硬实力”,真有心把孩子英语鸡上来,简直不要太轻松。

我的英语水平跟海淀妈们比起来,恐怕分分钟被秒掉。但这并不影响我带卷儿学英语,孩子三个月也学到了悠游第三级。

我自己从小对英语挺有兴趣,初中时,英语常考满分,但上了高中,英语下滑得厉害,原因是:对老师抱有不切实际的要求。

当时我内心对英语老师的角色,是有一个设定的——要洋气优雅有格调。我也不知道当时为什么对老师会有这种匪夷所思的要求,“崇洋心态”?好像又不完全是,更像是完美主义者的心态吧,自己很喜欢的东西,就想它方方面面都满足自己的幻想。

但我们那会儿的英语老师,怎么说呢,无论发音,还是举止,都和我内心设定的角色大相径庭。因为对老师的抗拒,我和这门课也随之缘起缘灭。

现在想想自己当时太幼稚, 这世界上哪有人会百分百满足你的幻想?如果有,那一定还是幻想!

扯得有点远,我的意思是, 作为家长,咱们也不要幻想自己能百分百达到孩子的要求,或者是达到一个完美教育者的水平。我们只提供力所能及的支持。

我一直认为,在孩子的启蒙期, 家长的管理水平,比专业水平更重要。

就好像,我老板的写作水平不如我,但他可以带着整个公司前进。

这其实是专业能力与职责划分的问题,老板是搭台子的,员工是唱戏的。

对应到家庭教育中也是一样, 父母是那个搭台子的人,孩子才是上去唱主角的。

以前上学,我们给老师起外号叫“老板”,后来我们老师知道学生在背后这样叫他,他开班会时说,“我很惭愧,我还担不起‘老板’这个称号。”

当时我们都不太理解这话的意思,现在看,要当好孩子的“老板”,领导力、影响力这些管理与战略层面的能力,要远远高于专业水平。

因此,对于觉得自己英语水平不好,就不敢教孩子的父母,不妨这样想:

假如我是一个老板,要新创一家公司时,我会怎么做?

我认为有四个基本点: 1.确立思路与大方向;2.创设工作环境;3.提供资源;4.回报奖励。

对孩子的英语启蒙,也一样可以从这四点着手。

下面,我就具体说说这四个方面。

01 给孩子做英语启蒙,

父母们心中要有一条主线

任何事要做成,需要先设计好路径,有一个宏观的战略思路。

很多人其实内心不是不敢教,而是不知道怎么教,从哪儿入手。今天听了一个讲座,赶紧跟着学,明天看了某一篇文章,又去模仿,摇摆不定,效率最低。这个问题的实质原因,就在于内心缺乏一条笃定的教育思路。

解决这个问题其实不难,自己拿不准思路,就找位好老师跟着。

我们国家英语启蒙届有5位大咖, 廖彩杏 吴敏兰 汪培珽 安妮鲜花 盖兆泉 。这五位都有独到理论,有实践成功经验,她们的孩子在英语方面,一个比一个牛。

廖彩杏推荐采用 “有声书” 做启蒙,制定一年的学习计划,合理分配到52周,每天播放3次,每次30分钟,每周3-4本。读一本,在播放记录表上,画个小勾勾。 “重复” ,是她替孩子选购英文儿童绘本的首要原则。从一开始的“句子、句型重复”,到“概念重复”。

吴敏兰更看重 亲子共读 游戏 互动 充分调动“五感”参与到学习中 ,五感,就是触觉、视觉、听觉、嗅觉、味觉。通过亲子五感 游戏 ,培养孩子的兴趣。她认为,儿歌等富有韵律感的文字,可以帮助孩子熟悉语感,利于孩子模仿。

汪培珽采用 “喂英文故事” 的共读方式,英文照书念,中文翻译大概意思就行,不用逐词逐句翻,不主动翻译。每次读之前,先把绘本里孩子不认识的单词,带孩子查清楚并确认发音。

安妮鲜花其实是两个人,他们是一对海归夫妇,女儿的名字叫安妮。安妮鲜花是两个人共同的IP。他们倡导 海量输入,营造英语环境,用英语作为日常背景音去磨耳朵,不主张死记硬背单词、练句型、记语法。

盖兆泉美国著名语言教育学家斯蒂芬·克拉申 “二语习得” 论的践行者,认为无意识的输入成果大于有意识的学习;听力输入,需要建立在 “可理解” 的基础上,遵循 “i+1” 原则,就是在自己的现有水平上加一个1,即理解+新知。

五位大咖的理论,各有各的特色和侧重点,具体实施的路线上,各有千秋,但底层的思路上,有很多共同点:

1.早做启蒙,低幼阶段学语言比大童有天然优势;

2.大量听力输入;

3.遵循听、说、读、写的语言学习规律;

4.顺应孩子的兴趣;

5.尊重孩子的语言沉默期,输出是输入积累到一定阶段的自然产物。

家长们可以从中选择一条路线,细致研究一下(这几位都出了书),跟着走就行。

我们家的启蒙思路,可能更接近盖兆泉老师的路线。她也是上面5位大咖中,唯一一个孩子完全在国内环境中学习英语的,因此,我感觉她可能更了解中国孩子的问题和困惑。而且她的启蒙路线做的也非常直观和系统,我之前在 《幼儿园外教推荐的宝藏资源,能省不少培训班学费》 这篇文中,曾经分享过盖兆泉老师的一份路线图:

其实整体的思路就是, 家长心里有一条轴, 知道启蒙期不同阶段,该重点去培养什么,比如磨耳朵?刷动画?刷分级?报班?请外教?孩子相应达到什么程度?然后据此提供相应的支持就可以了。正如盖兆泉老师讲的: 心中有目标,脑中有理论,手中有资源,脚下有路线。

02 给孩子搭好台子

带他上来“唱戏”

什么样的环境,算是好的学习环境?

我接触过一些家庭,家里做了大量的英语布置,比如花瓶,桌子,柜子,门把手等显眼的地方,贴上英语字卡,便于孩子去认知单词;有的会专门开辟一个小空间,当作家庭英语角;有的会和孩子一起制作手工英语挂图。

还有的家庭,注重磨耳朵,就像前面安妮鲜花提到的, “将英语当成背景音”。

天津大学的邬丽娜老师在她的书中曾提到, 营造家庭英语环境的4个关键点 ——15分钟亲子英语互动 游戏 +30分钟英文动画片+30分钟英语儿歌音乐+15分钟英文绘本亲子阅读=家庭家庭浸入式英语环境。

每天总计是一个半小时的时间, 这个时长是依据加拿大法语浸入式教学的成功案例设定的。

每天90分钟,相当于小学的两个课时,一年下来大约 730 多个课时;

如果按现在线上外教课25分钟一课时计算,每天90分钟,差不多相当于3.5个课时,一年下来就 1200 多个课时。对比一下,现在小学生一周才上2个课时,孩子真的很难“浸入”。

上面说的这些,都是创设英语学习环境、将英语生活化的很好方式。

但在我看来, 最好的方式,莫过于家长将自己变成孩子的学伴,当不了孩子老师,总可以当孩子的同学吧。

一起学习,让自己真正投入到孩子的世界里,和他切磋,互动。我是真的很享受跟孩子一起学习的感觉,我当年没学过自然拼读,现在跟孩子一起学,感觉新奇有趣;我当年跟着土味英语一路学过来,现在也想跟着卷儿一起走一遍原版路线;我当年没有这么好的图书资源,现在跟卷儿一起沉浸其中感觉自己像个大富翁。

03 找对资源,

选好工具

互联网是一次真正的学习革命,不但实现了线上学习的方式,而且提供了海量的学习方法与资源。

放在我们那个年代,不要说当“原版娃”,我甚至很难听到一次原版的录音,直到上了高三,才第一次在英语老师的带领下,看了英文版的《泰坦尼克号》。

而现在网络上,原版的动画、免费的启蒙课程,数不胜数。只要找到适合孩子的英语程度看的东西,再选好合适的设备,就可以轻松带出一个“原版娃”。

那么,怎么才知道是否适合孩子学习程度的呢?

国外父母常用 Five Finger Rule 规则:比如读绘本,随便找出书中代表性一页,让孩子出声试读,如果孩子有5个单词不认识,就表示太难了;如果没有一个不认识的,或者只有一个不认识,则表示太简单。

我们可以理解为,一页上有2-3个单词不认识的,属于适合孩子程度的。也就是比孩子正常水平,高出一点点。

平常我给孩子提供的设备,主要就是绘本,点读笔,平板,电视。我觉着这四样是基础的,听觉、视觉、触觉,都能照顾到。

早上起床—洗涮这个时间段,我会播放绘本里的音频,温习昨天读过的绘本;下午放学,卷儿爸会给她用手机投屏到电视,看英文动画片。

有的家长还会给孩子配备词卡、有声书、投影仪等,设备升级,视听效果更好,但别因此忽视了陪伴。

爱奇艺、腾讯、B站,都有大量的幼儿英语启蒙类的动画,而且多数都是免费的,从幼儿园看到小学毕业都看不完。

这个时代, 真的是一个有史以来最有利于学习的时代。 只要家长有心,就能帮孩子找到资源和工具。

04 多给孩子正向的反馈和鼓励

兴趣来自于擅长,擅长来自于夸奖。

语言的学习,是一个细水长流的积累,中文英文都一样。语言学习一个重要的机制是连续不间断输入,每天哪怕只输入30分钟,也要比隔三差五输入个2、3小时,效果要好得多。

而长久的坚持,一定需要兴趣驱动的。 所以,在最初启蒙阶段,一定要多给孩子鼓励,赞赏他的每一次进步。

我跟卷儿一起走路,听到卷儿蹦出某个单词时,总是特别惊讶地说:妈妈真想不到,连这个词你都会呀!

这种惊讶,就是对孩子的正向反馈,她会很得意,觉着自己展现出了超乎妈妈意料之外的能力。之后她会主动去努力学习更多词汇。

有时我会让她去当奶奶的小老师,站在小黑板前,教奶奶学英语,每次听到奶奶的发音,她都咯咯大笑,然后自己再给奶奶读一遍,还用老师的腔调说:“你会读了吗?自己读一遍试试。”

这是一种输出,也是让孩子获得成就感的一种方式。

总之,正如美国应用语言学家De Houwer和Lanza所说, 孩子的外语启蒙,只需要父母具备正确的理念,应用科学的方法,采用合适的材料。

家庭英语启蒙的关键就在这几点, 父母的英语水平高低,并不能起决定性作用。

所以,放宽心,在这个资源丰富,学习工具多样化的时代,我们自己的英文水平,绝对不会成为孩子的天花板。

只管加油就是了!

花絮 /Titbits/

大漠孤烟直,启蒙不能迟。

语言学习是长期积累的过程,0-6岁是孩子语言发展的敏感期,这一时期也是孩子英语启蒙的黄金期,7岁之后,上了小学,语言环境更少,而且受到母语学习和表达方式的干扰,学习效果相比学龄前反而差一些。

每个牛娃背后,都站着一对坚持不懈的父母, 没有谁是天生牛起来的。 只要付出心力,帮孩子规划出一条适合他的学习路径,为他创造环境,提供资源和工具,多给他鼓励,他一定可以成为英语牛娃!

此外,我听到过一句很美好的话,做孩子的陪读,是陪伴在前,读在后。陪伴胜于学习。

后台回复“英语”“磨耳朵”“数学”“数独”“拼音”“纪录片”,可获取各类对应英语启蒙资源~

有需要的亲,在文末点个“ 在看 ”,然后长按下面二维码,在公众号回复关键词领取~

- END -

更多启蒙干货

我之前发过不少学前启蒙、幼小衔接方面的,写干货费老大劲了,希望能对朋友们能有帮助:

【背诗】学前背完多少首诗,上了小学才够用?

【数学】幼升小最难的一道面试题,我带孩子半个周末就破了

【英语】让孩子热爱英语,本身就是个谬误

【英语】英语启蒙:自然拼读容易踩的坑,知道得越早越好(附磨耳朵资源)

【英语】教娃自然拼读,你不担心他跟汉语拼音搞混吗?

【阅读】带4岁娃读完1000本书后,我写了这份5000字的阅读规划

【美育】说真的,别再随便教孩子画画了

【鸡娃】海淀牛娃真实水平到底如何?学前「快乐教育」的孩子,还能追上吗

【幼小衔接】和小学老师聊了一下午,终于搞清幼小衔接究竟要准备啥?

卷儿妈 儿童心理学+脑科学研究者

著有《好方法培养出最优秀的孩子》;

作品散见于《中国教育报》《 时尚 育儿 》等。

我相信,方法对了,每个孩子都是牛娃!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