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年级小升初语文文言文

如题所述

第1个回答  2022-10-22

1. 求两篇小学六年级文言文练习(最好短一点,简单一点),要付参考答

2012-03-15 12:39(一) 周公诫子

成王封伯禽于鲁。周公诫之曰:“往矣,子无以鲁国骄士。吾,文王之子,武王之弟,成王之叔也,又相天子,吾于天下亦不轻矣。然一沐三握发,一饭三吐哺,犹恐失天下之士。吾闻,德行宽裕,守之以恭者,荣;土地广大,守以俭者,安;禄位尊盛,守以卑者,贵;人众兵强,守以畏者,胜;聪明睿智,守之以愚者,哲;博闻强记,守之以浅者,智。夫此六者,皆谦德也。夫贵为天子,富有四海,由此德也。不谦而失天下,亡其身者,桀、纣是也。可不慎欤?”

1、解释文中加点的词语。

(1)守以卑者 ( )

(2)博闻强记 ( )

2、用现代汉语解释文中画线的句子。

不谦而失天下,亡其身者,桀、纣是也。

3. 周公要告诫儿子的是: (用原句回答)

4. 读了本文,你懂得了一个什么道理?

【参考答案】

1(1)谦卑(2)强大

2、不谦虚谨慎而失去天下,导致自己亡身,桀纣就是这样的下场

3、子无以鲁国骄士

4、一个人,不管身份、地位如何,都要有一种谦虚的美德

(二) 马说

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故虽有名马,只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不以千里称也。

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

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执策而临之曰:“天下无马。”呜呼!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

1、解释文中加点的词语。

(1)食马者 ( )

(2)力不足 ( )

2. 用现代汉语解释文中的画线句。

执策而临之曰:“天下无马。”

3. 概括前两个段落的大意。第一段: ;第二段:

4. 本文表达了作者怎样的观点?

【参考答案】

1、(1)同“饲”,喂养(2)充足

2、拿着马鞭面对它说:“天下没有千里马呀!”

3、第一段:伯乐对千里马命运的决定作用;第二段:千里马被埋没的根本原因

4、世上不是没有人才,要害在于首先要有识才之人

(三) 河中石兽

“沧州南,一寺临河干,山门圮于河,二石兽并沉焉。阅十余岁,僧募金重修,求二石兽于水中,竟不可得。以为顺流下矣,棹数小舟,曳铁钯,寻十余里,无迹。

一讲学家设账寺中,闻之笑曰:“尔辈不能究物理,是非木柿,岂能为暴涨携之去?乃石性坚重,沙性松浮,湮于沙上,渐沉渐深耳。沿河求之,不亦傎乎?”众服为确论。

一老河兵闻之,又笑曰:“凡河中失石,当求之于上游。盖石性坚重,沙性松浮,水不能冲石,其反激之力,必于石下迎水处啮沙为坎穴,渐激渐深,至石之半,石必倒掷坎穴中。如是再啮,石又再转,再转不已,遂反溯逆流而上矣。”

1、解释文中加点的词语。

(1)阅十余岁 ( )

(2)是非木柿 ( )

2. 用现代汉语解释文中画线句。

求二石兽于水中,竟不可得

3.“以为顺流下矣”表现了僧人的什么特点?

4.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什么道理?

【参考答案】

1、(1)经过(2)这

2、到河里去寻找那两个石兽,竟然没有找到

3、“据理臆断”,想当然

4、凡事不可只凭自己所知道的道理就主观地做出判定。.. .望采纳

2. 小学语文4

古诗词

小学四年级语文上册:4首

1、第5课《题西林壁》【宋】苏轼

2、第5课《游山西村》【宋】陆游

3、第20课《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唐】李白

4、第20课《送元二使安西》【唐】王维

小学四年级语文下册:6首

1、第1课《独坐敬亭山》【唐】李白

2、第1课《望洞庭》【唐】刘禹锡

3、望洞庭《忆江南》【唐】白居易

4、第23课《乡村四月》【宋】翁卷

5、第23课《四时田园杂兴》【宋】范成大

6、第23课《渔歌子》【唐】张志和

小学五年级语文上册:3首

1、第5课《泊船瓜洲》【宋】王安石

2、第5课《秋思》【唐】张籍

3、第5课《长相思》【清】纳兰性德

小学五年级语文下册:3首

1、第5课《牧童》【唐】吕岩

2、第5课《舟过安仁》【南宋】杨万里

3、第5课《清平乐·村居》【宋】辛弃疾

小学六年级语文上册:4首

1、第六组综合性学习《诗经·采薇(节选)》

2、第六组综合性学习《春夜喜雨》【唐】杜甫

3、第六组综合性学习《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宋】辛弃疾

4、第六组综合性学习《天净沙·秋》【元】白朴

六年级下册:10首

1、古诗词背诵:《七步诗》【三国·魏】曹植

2、古诗词背诵:《鸟鸣涧》【唐】王维

3、古诗词背诵:《芙蓉楼送辛渐》【唐】王昌龄

4、古诗词背诵:《江畔独步寻花》【唐】杜甫

5、古诗词背诵:《石灰吟》【明】于谦

6、古诗词背诵:《竹石》【清】郑燮

7、古诗词背诵:《闻官军收河南河北》【唐】杜甫

8、古诗词背诵:《己亥杂诗》【清】龚自珍

9、古诗词背诵:《浣溪沙》【宋】苏轼

10、古诗词背诵:《卜算子。送鲍浩然之浙东》【宋】王观

文言文

一五年级下册第十课《杨氏之子》

二六年级上册25课《伯牙绝弦》

三六年级下册第一课《学弈》

四《两小儿辩日》

3. 跪求广州小学六年级上学期语文的古诗和文言文

1、诗经•采薇(节选)

昔我往矣,杨柳依依。

今我来思,雨雪霏霏。

2、春夜喜雨

唐•杜甫

好雨知时节,

当春乃发生。

随风潜入夜,

润物细无声。

野径云俱黑,

江船火独明。

晓看红湿处,

花重锦官城。

3、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

宋辛弃疾

明月别枝惊鹊,

清风半夜鸣蝉。

稻花香里说丰年,

听取蛙声一片。

七八个星天外,

两三点雨山前。

旧时茅店社林边,

路转溪桥忽见。

4、天净沙•秋

元 白朴

孤村落日残霞,

轻烟老树寒鸦,

一点飞鸿影下。

青山绿水,

白草红叶黄花。

5、马诗

唐 李贺

大漠沙如雪,

燕山月似钩。

何当金络脑,

快走踏清秋。

伯牙善鼓琴,钟子期善听。伯牙鼓琴,志在高山,钟子期曰:“善哉,峨峨兮若泰山!”志在流水,钟子期曰:“善哉,洋洋兮若江河 !”伯牙所念,钟子期必得之。子期死,伯牙谓世再无知音,乃破琴绝弦,终身不复鼓。

伯牙绝弦

伯牙善鼓琴,钟子期善听。伯牙鼓琴,志在高山,钟子期曰:“善哉,峨峨兮若泰山!”志在流水,钟子期曰:“善哉,洋洋兮若江河 !”伯牙所念,钟子期必得之。子期死,伯牙谓世再无知音,乃破琴绝弦,终身不复鼓。

4. 小学六年级《走进文言文》译文与答案

我只有6单元的把分给我好吗?鳝救婢 高怀中在扬州的小东门卖鳝鱼面。

他每天要杀数十条鳝鱼,有一位婢女心生怜悯,每天夜晚,偷偷从水缸里捞了两三条鳝鱼,由后窗抛入河中。这样经过了大约一年的光景。

有一天,店里发生火灾,婢女仓皇逃出,被火所灼伤。 她很疲倦地躺在河边,到半夜睡著了。

醒来以后,发现:不但痛苦减轻了,连灼伤的部位也好了许多。有河中的污泥堆积在伤口,而地面留下鳝鱼走过的痕迹。

她才知道:是从前所放生的鳝鱼来救她。 高怀中被婢女的行为所感动,於是停止行业,拆除炉,将库存的数石活鳝鱼,全部放到河里。

二鹊救友 某人的花园里有一株古老的树,上面有喜鹊筑的巢,母鹊孵出来的小鹊已快成为幼鸟了。一天,一只喜鹊在巢上徘徊飞翔,不停地发出悲伤的嚎叫。

一会儿,成群的喜鹊都渐渐闻声赶来,聚集在树上,两只喜鹊仍然在树上对叫,像在对话一样,不一会儿又扬长而去。 有过了一会儿,一只鹳从空中飞来,发出“咯咯”的声音,两只喜鹊跟随在它后面。

喜鹊们见了便喧叫起来,好像有话要说。鹳又发出“咯咯”的叫声,似乎在答应鹊的请求。

鹳在古树上盘旋了三圈,突然向鹊巢冲了下来,叼出一只红蛇并吞了下去。喜鹊们欢呼了起来,像在庆祝,并向鹳致谢。

原来两只喜鹊是去找鹳来救朋友的啊! 知恩图报 秦穆公外出王宫,丢失了自己的骏马,亲自出去找,看见有人已经把自己的马杀掉了,正在一起吃肉。穆公对他们说:“这是我的马呀”。

这些人都害怕惊恐的站起来。秦穆公说:“我听说吃骏马的肉但不喝酒的人是要被杀的。

”于是给他们酒喝。杀马的人都惭愧的走了。

过了三年,晋国攻打秦穆公,把秦穆公围困住了。以前那些杀马吃肉的人互相说:“咱们到了以死报答穆公给我们马肉吃好酒喝的恩德的时候了。”

于是冲散了包围,穆公终于幸免于难,并打败晋国,抓了晋惠公回来。 蝙蝠 凤凰过生日,百鸟都来祝贺,唯独蝙蝠没有露面。

凤凰把它召来训斥道:“你在我的管辖之下,竟敢这样傲慢!”蝙蝠说:“我长着兽脚,是兽类的公民,凭什么要祝贺你?”过了几天,麒麟做寿。百兽都来拜寿,蝙蝠仍旧没有露面。

麒麟把它召来训斥道:“你在我的管辖之下,竟敢如此放肆!”蝙蝠说:“我长着双翅,属于禽类,凭什么要祝贺你?”有一天,凤凰和麒麟相会了,说到蝙蝠的事,才知道它在两边扯谎。 凤凰和麒麟摇头叹息,不胜感慨:“现在的风气也太坏了。

偏偏生出这样一些不禽不兽的家伙,真是拿它们没有办法!” 杀驼破翁 从前有一个人,一开始把粮食存放到了瓮中。一头骆驼偷吃粮食把头伸到了这瓮中,结果头被卡在里面出不来了。

因为骆驼的头出不来,这个人就为此事发愁。有一个老人来到见了就说:“你不要发愁,我教你一个能让骆驼头出来的方法。

你把骆驼的头斩断,自然就能够出来了。”这个人听了随即就采纳了老人的意见,用刀把骆驼头斩断了。

已经杀死了骆驼,进而又要把瓮打破才能取出粮食。 这样行事的人,被后人所耻笑。

5. 北师大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上册文言文有哪些

闻官军收河南河北

剑外忽传收蓟北

初闻涕泪满衣裳

却看妻愁何

漫卷诗书喜欲狂

白放歌须纵酒

青春作伴乡

即巴峡穿巫峡

便襄阳向洛阳

---- 杜甫

死元知万事空

悲见九州同

王师北定原

家祭忘告乃翁

----- 陆游

冬夜读书示聿

古问遗力

少壮工夫始

纸终觉浅

绝知事要躬行

----- 陆游

观书

半亩塘鉴

光云影共徘徊

问渠哪清许

源水

---- 朱熹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