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6亿现金在手,“货拉拉造车”计划公布,能不能靠谱?

如题所述

4月4日,EV情报从相关渠道获悉:货拉拉已在港交所提交上市申请,上市主体名称为“拉拉科技”(英文名:Lalatech);在招股书之中——货拉拉也正式回应了传闻已久的“造车”话题。

货拉拉在招股书中表示,公司正利用从现有车辆租售服务经营经验开拓新商机,如电动商用车研发。

EV情报了解到,早在2021年5月,就有网传消息称——货拉拉准备启动造车项目,以实现物流链条闭环和车的“数智化”,并且已开始相关的人才招聘工作,涉及新能源货车制造等专业领域。

针对以上的“造车”舆论,货拉拉的态度则是不置可否,其官方回应为:“公司会持续招揽和储备人才,但对于造车一事,暂无可对外披露的信息。”

如此暧昧的表态,不由得让网友们对于“货拉拉造车”这件事情,更加充满期待。

2022年7月,重庆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管理委员会的一则公告,也从侧面印证了大家的猜想。

公告中显示,货拉拉将以105亿元的总投资,拟在重庆高新区直管园区内,设立货拉拉汽车的中国总部,布局建设包括整车研究院、智能网联中心、供应链及大制造协同中心等。

直到近期公布的港股上市招股书,“货拉拉造车”这件事终于得到了正面的证实。那先不说别的,也许很多朋友首先会有一个疑问——“烧钱”造车,货拉拉有多少资本?

据招股书显示:运营方面,2020-2022 年货拉拉的营收分别为 5.29亿美元、8.45亿美元及10.36亿美元。

值得注意的是,货拉拉在2022年首次实现盈利,经调整年内利润为 5323 万美元;截至2022年底,货拉拉账上有14亿美元(约合96亿人民币)的流动现金。

看来在资金方面,货拉拉的相关情况还算乐观。但小编认为,相对于“钱”来说——造车资质,或许才是更关键的问题。毕竟从去年的行业动向来看,无论是乘用车还是商用车,新能源造车资质的获取都十分困难。

目前获取造车资质的手段,无非是两个:其一,代工造车;其二,收购资质。

关于前者,日前有消息传出:未来的“代工造车”模式可能会更加严格,需要代工方、委托方同时具备造车资质,即“双资质”模式

这么看来,也许“收购资质”的模式,可能会比较省事。更何况,以货拉拉96亿元的现金储备来说,“收购资质”所带来的成本压力,其实并不算高。

举个例子:2021年8月,沃尔沃卡车宣布完成了对于江铃重汽的全面收购,其收购成本为7.81亿元。

至于取得资质之后,货拉拉汽车能否顺利融入现有的供应链体系中,小编认为问题也不大。

就区位因素而言,货拉拉汽车总部所处的重庆市,目前已是国内汽车产业的主要聚集地之一,相关的配套条件可谓十分优秀;凭借货拉拉的企业体量,它也能持有足够的“谈判筹码”。

最后,就剩下市场前景的问题了。根据新能源商用车市场信息联席会的数据显示:2022年,国内新能源商用车销量为33.8万辆,同比增长78.9%,全年渗透率为10.2%

虽然渗透率有待提高,不过从同比增速上看,新能源商用车依旧是一片蓝海。另外,货拉拉本身就从事物流行业,通过“自产自销”的方式,部分销量问题也能得到解决。

关于“货拉拉造车”这件事,各位是否看好?欢迎大家畅所欲言。

【本文来自易车号作者EV情报,版权归作者所有,任何形式转载请联系作者。内容仅代表作者观点,与易车无关】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