虹口区的行政区划

如题所述

第1个回答  2022-11-01

1957年,虹口区调整为三角地、乍浦路、江西北路、中州路、吴淞路、虬江支路、横浜桥、长春路、多伦路、嘉兴路、贯中路、广中路、山阴路、天通庵等14个街道办事处。

提篮桥区调整为临潼路、东长治路、东余杭路、永定路、梧州路、丹徒路、唐山路、飞虹路、通州路、虹镇、新港路等11个街道办事处。

1958年11月,虹口区与提篮桥区街道办事处又分别调整为10个和6个。

1959年12月,提篮桥区与虹口区合并。

1960年3月,街道办事处由16个调整合并为12个。

其中合并建成的有乍浦路、三角地、嘉兴路、天通庵等4个街道办事处,辖区部分调整的有横浜桥和长春路2个街道办事处,辖区不变的有临潼路、东余杭路、永定路、梧州路、新港路、虹镇等6个街道办事处。

1991年5月,乍浦路、吴淞路2个办事处合并为乍浦路街道办事处。

横浜桥、长春路2个办事处合并为四川北路街道办事处,并将原属广中街道的虹口体育场和虹口游泳池,划入四川北路街道。

东长治路、海门路2个办事处合并为提篮桥街道办事处。

1993年12月,曲阳新村、运光新村2个街道办事处合并为曲阳路街道办事处。

历史河流

虹口区境内原为东海之滨的滩地,多河道港汊,历史上曾有大小河流50条,现留存的有黄浦江、吴淞江和以虹口港、沙泾港、俞泾浦为主的虹口港水系河流15条。

现存河流

黄浦江 南宋时称黄浦塘、黄浦,元时亦称大黄浦,是吴淞江的支流。

明永乐初,吴淞江下游严重淤塞,户部尚书夏元吉疏浚范家浜(今区境内的黄浦江段),使之上接大黄浦,后逐渐成为太湖水入海干道。

当时该河道宽30余丈(百米左右),由于潮汐冲刷和后人的浚治,今已达300余米,深8~10米。

黄浦江流经区境的为今吴淞江口至秦皇岛路西侧一段,长2.4公里,东与杨浦区段相接。

清道光二十五年(1845年)后,外商陆续在境内沿江一带建造码头。

这一带的码头前沿水深8~10米,可停靠万吨级海轮,成为上海对外客、货运的集散地。

吴淞江 古称松江、松陵江、笠泽江,开埠后下游俗称苏州河。

吴淞江为太湖入海的主要水道,宋、元以来逐渐淤塞,明代曾多次疏浚。

明天顺二年(1458年),巡抚崔恭开浚吴淞江下游,使吴淞江东接宋家浜。

隆庆三年(1569年),巡抚海瑞始将吴淞江作为黄浦的支流加以整治,至此吴淞江下游完全改入今道。

虹口港 位于区境南侧,亦称沙洪、串洪。

南起黄浦江,北至嘉兴路桥接俞泾浦,稍南接沙泾港。

全长1.53公里,宽18~20米,最狭处12米。

河道原系上海浦的北段,现与俞泾浦和沙泾港两条支流形成虹口港水系。

解放初,虹口港曾经疏浚,后逐渐淤浅。

沙泾港 原名江湾浦、俞泾浦,古称商量湾。

位于区境中部偏东,为虹口港的主要支流之一。

从江湾镇市河起,经水电路桥,折南至屈家桥,穿越淞沪铁路,至中山北路桥,再斜穿至东体育会路桥、大连西路桥、四平路头道桥、临平路桥、海伦路桥、至溧阳路桥入虹口港。

全长6.5公里,宽5.7~15米。

俞泾浦 系虹口港的主要支流,纵贯区境北部、中部,原名芦泾浦。

起自走马塘,东南流至芦泾浦桥,向东经同心苗圃、柳营路桥、中山北路桥、青云路桥,再折向东流经宝山路桥、海伦公园、嘉兴路桥,入虹口港。

全长7.5公里,宽5.7~15米。

市河 位于区境北部,原为走马塘流经江湾镇的一段。

长2200米,宽15米。

因四乡的农副产品均通过这一河道运至江湾镇,故称为市河。

斜塘 位于区境北部,又名新浜。

自走马塘经新浜桥、北新浜桥、南叶家石桥。

全长2500米,宽15米,流经区境的长约1750米。

涨潮时可航行8吨水泥船和木船,为江湾镇通往北侧乡间的一条水道和灌溉两岸农田的渠道。

泗塘 位于区境北部,江湾镇西北侧。

自俞泾浦、走马塘起,向北穿过鹅浦、段浦,出蕰藻浜。

流经区境的一段为走马塘至场中路。

长约650米,宽20米。

通航能力,涨潮时可行驶8吨木船。

此外,还具有排灌作用。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