珠江三角洲发展外向型经济有利的条件有哪些??

尽可能的详细的帮忙罗列一下
谢谢!?!?!
以为渴求知识的小孩在这边等待您的答案

珠江三角洲发展外向型经济有利的条件有:该地区有临近港、澳面向东南亚的位置优势,有侨胞遍及世界各地的优势,有多优良海港的优势和劳动力丰富等优势,再加上国家为这里制订的优惠政策,使这里成为吸引外商投资和外企落户的风水宝地。

珠江三角洲的发展主要得益于邻近香港,香港一直是珠三角经济区的主要投资来源,港商资金雄厚,一直扮演重要领导角色。以国际市场为导向,以国内市场为依托,推动外向型经济高水平、快速度发展。

扩展资料:

珠江三角洲的影响

珠江三角洲是广东省平原面积最大的地区。有全球影响力的先进制造业基地和现代服务业基地,中国参与经济全球化的主体区域,全国科技创新与技术研发基地,全国经济发展的重要引擎,南方对外开放的门户,辐射带动华南、华中和西南发展的龙头。

珠江三角洲还是中国人口集聚最多、创新能力最强、综合实力最强的三大城市群之一,有“南海明珠”之称。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珠江三角洲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2-05-07
①毗邻港澳,华侨众多。原籍珠江三角洲的海外华侨、外籍华人以及港澳同胞,分布在全世界40多个国家和地区。例如江门市320多万人,而海外华侨、港澳同胞就有260多万,有的县甚至超过县内人口。这一地缘优势,有利于开拓国际市场,吸引国外资金、设备和技术。

②自然条件优越,经济基础好。珠江三角洲是我国南亚热带地区最大的平原,气候温和,雨量充沛,土壤肥沃,是我国主要农产品基地之一,轻纺工业和手工业也有悠久的历史,许多名牌产品远销海外和全国各地。

③劳动力资源丰富,费用低廉,素质较好,有一大批富有经营头脑的“能人”。

④地处珠江出海口,港口较多,海、陆、空运输都十分方便,历来是对外通商进出口或转口贸易的集散网。

⑷是珠江三角洲的劣势转化成一种发展外向型经济的动力。

该地区的劣势有能源紧缺,原材料不足。在乡镇企业讯速崛起之后,产生了与内地争原料、争市场的矛盾,这就迫使他们另找出路。于是劣势也就转化成为一种内在的动力。

正是国际的机遇,加上珠江三角洲的优越条件和内在要求,促使当地干部群众找到了一条通过“两头洋中间土”(引进洋原料、洋资金、洋技术,依靠本地廉价劳动力加工,产品出口外洋)的方式。这条发展农村商品经济的道路就是“珠江模式”——外向型经济的道路。
第2个回答  2012-05-15
珠江三角洲地区包括广州、深圳、珠海、佛山、江门、中山、东莞和惠州市的惠城区、惠阳、惠东、博罗,及肇庆市的瑞州区、鼎湖区、高要、四会等地。全区面积占全省总面积的23.4%,人口占全省总人口的31.4%(1994年),近年来实现国内生产总值占全省国内生产总值的70%左右。珠江三角洲是全国经济发展最迅速的地区之一。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该地区的社会发展呈现出农村工业化程度高、城乡一体化进程快等特点。珠江三角洲地区各级团组织以当地整个经济社会发展为背景,根据当地青年的实际情况,就如何推动共青团工作发展进行了积极的探索和实践。办公厅赴广东调研组对该地区进行了调查研究,调研中感到,珠江三角洲地区团组织近年来为适应市场经济发展所作的探索,从思路上可以归结为:社会化运作,事业化发展。 一、珠江三角洲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的特点 1.经济实现持续快速增长。1980年到1996年,珠江三角洲地区实现国内生产总值年均递增17.8%,不仅高于全省14.5%、全国9.7%的同期平均增长速度,而且高于亚洲“四小龙”经济起飞阶段的平均增长速度。 2.外向型经济总体水平较高。珠江三角洲地区充分发挥毗邻港澳的地缘优势和侨胞遍及世界各地的有利条件,以国际市场为导向,以国内市场为依托,推动外向型经济高水平、快速度发展。1994年,珠江三角洲地区出口贸易总额高达384.6亿美元,占全省当年出口贸易总额的76.6%;实际利用外资87.98亿美元,分别占全省、全国当年实际利用外资总额的68%和24%。 3.产业结构优化合理。珠江三角洲地区已经完成了从传统的农业经济向重要的制造业中心的转变,并成功实现了第二、第三产业双重主导的经济社会全面联动发展。珠江三角洲地区第一、二、三产业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从1980年的25.8:45.5:28.9发展为1994年的8.8:51.2:40。总体上看,珠江三角洲地区的产业结构已经基本实现了从传统农业到工业化,再到产业多元化发展的转变。 4.农业产业化格局基本形成。改革开放以来,随着农村城镇化进程的加快,该地区农业的市场化、社会化、集约化生产经营格局很快形成。在生产经营活动中,形成了以国内外市场为导向、以经济效益为中心、以资源开发为基础、以种养业为支柱,农工技贸一体化、产加销一条龙的专业化生产、社会化服务、企业化管理的农业产业化发展模式。 5.城乡协调均衡发展。改革开放以来,随着农村工业化的发展,珠江三角洲地区加速城镇化。70年代末只有几十个城镇,80年代中期增加到200个,1992年达到406个,1994年达到597个。15年增长近10倍。中山、东莞两市,只辖建制镇,而没有县和乡的建制。1994年,珠江三角洲地区非农业人口占总人口比例为45.2%,比全省比例高出16个百分点。现在,该地区平均每65&127;平方公里就有一座城镇。珠江三角洲地区在城镇化过程中,将现代城镇的服务功能优势与现代乡村的田园风情优势相互补充、结合,推动了城乡协调均衡发展,形成了富有特色的融合区。 6.社会流动走向健康有序。珠江三角洲地区是全国最大的外来工聚集地。现在,在该地区就业的外来务工者有数百万,形成了规模庞大、富有特色的外来务工人员流动群。这种社会流动符合现代市场经济的逻辑,是人力资源优化配置的自然体现。经过多年的探索和努力,政府有关部门和劳务机构对外来务工者的管理,已经基本上实现了依法管理,使社会流动从无序走向了有序。 二、珠江三角洲地区青年群体的特点 1.青年群体的构成为二元结构。珠江三角洲地区青年群体由本地青年和外来务工青年两部分组成。据1997年底的统计,广东省青年总数为1589万,全省外来务工青年有500多万。外来务工青年主要集中在珠江三角洲地区。在珠江三角洲地区的一些城镇,外来务工青年与当地青年的数量基本相等。有的城镇或行政村,外来务工青年已经超过当地青年的几倍,甚至十几倍、几十倍。如,广州市东山区有外来务工青年6000多人,占全区青年就业人数的65%。又如,深圳宝安区有外来务工青年90多万,是当地常住人口的4倍多;福田区皇岗村有外来务工青年15000多,是本村青年的40倍;龙岗区爱联村有外来务工青年近3万,而本村村民只有2907人。 2.青年群体分化明显。总的看,珠江三角洲地区的青年分为当地青年和外来务工青年两个基本群体。随着市场经济的深入发展和社会联络的日益广泛,珠江三角洲地区青年群体的整合与分化也在加深。其中,“三高”青年和“四不”青年是两个引人注目的群体。“三高”青年是指高学历、高职务、高收入的青年。这部分青年是青年中的“精英”,他们的行为方式在青年中有明显的导向和示范作用。“四不”青年是一个在农村城镇化过程中出现的特殊青年群体。这部分青年不学习、不读书、不经商、不做工,主要靠出租自有物业生活,具有明显的寄生性。

参考资料:老师

第3个回答  2020-03-19
①毗邻港澳,华侨众多。原籍珠江三角洲的海外华侨、外籍华人以及港澳同胞,分布在全世界40多个国家和地区。例如江门市320多万人,而海外华侨、港澳同胞就有260多万,有的县甚至超过县内人口。这一地缘优势,有利于开拓国际市场,吸引国外资金、设备和技术。
②自然条件优越,经济基础好。珠江三角洲是我国南亚热带地区最大的平原,气候温和,雨量充沛,土壤肥沃,是我国主要农产品基地之一,轻纺工业和手工业也有悠久的历史,许多名牌产品远销海外和全国各地。
③劳动力资源丰富,费用低廉,素质较好,有一大批富有经营头脑的“能人”。
第4个回答  2012-06-07
便利的海运、丰富的廉价劳动力、著名的侨乡、香港和澳门位于本区、对外开放政策的支持。珠江三角洲地区正是充分利用这些有利条件,大力发展外向型经济,成为改革开发以来最先发展起来的地区之一

刚好,我也需要。==
【地理图册伤不起啊啊啊啊啊。
我是团子。请采纳。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