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朝礼仪制度,什么是叉手礼、递名刺、跪拜礼?

如题所述

我国自古以来都是一个礼仪之邦,古代人深受儒家文化、孔老等思想影响,其中的书生们更是把传统礼仪表现的淋漓尽致,大部分书生为人谦虚中庸,遇人彬彬有礼,拱手作揖等。那么唐朝作为中华历代文化的繁荣代表,其具体的礼仪到底是什么样子的呢?

唐朝礼仪制度,什么是叉手礼、递名刺、跪拜礼?都是如何操作的?

据说唐朝的人们很注重每一个时辰的礼仪跟习俗,古时候的的每日时间分为十二个时辰,而非现代的24小时。唐朝百姓会根据每一个时辰总出不同的传统礼仪与风俗行为。而这十二时辰制起源西周时代,一直被古人沿用下来,到了大唐时期则更加的空前繁荣。

比如唐朝的“叉手礼”,其礼仪流行在唐宋之间,属于后辈对长辈的敬重礼仪,见面时后辈会对前辈,举手双手交叉,掌心朝身体,来做出叉手礼。宋朝文人曾写有一本《事林广记》的古籍,里面描述了叉手礼的过程:

“凡是叉手之法,以左手紧握右手拇指,而左手小指需朝着右手腕,左手大拇指朝上,右手四指皆笔直,如右手掩住其胸,收不可太着胸,需稍离二到三寸左右,此乃才为叉手法”。

叉手礼

在唐朝开始流行使用,并且沿袭到宋朝,特别是一些政府机关,上峰高管对底下官员派发任务的时候,下属官员需要行一个叉手礼,然后嘴上要回复一声:“喏”,跟现代的:“是”一样道理。此喏非唯唯诺诺的诺音,正确念法是“惹”。估计是想表达下官也惹了这事情。近期热播的《长安十二时辰》就出现过这种唐朝的“叉手礼”有兴趣的朋友可以去观摩一下。

递名刺

唐朝由于经济繁荣,天下太平,子民们之间的人际交往开始频繁。此时有身份的、有职务的唐朝人就会叫人专门制作一种象征自己的身份跟职业的身份牌,叫做“名刺”。而该种重视礼貌的礼仪,一般成为唐朝书生介绍自己的方法,很多时候前去别人府邸拜访,下人不认识来者,又不能直接放其进去,于是来访之人就递上一张名刺,让下人传给主人,主人看后就明白,来者是谁了。

另外,有的书生为了让监考官注意自己的文章,于是也会经常给对方递名刺,以便留下深刻印象,让对方多关照自己。话说,当时有一位卢杞的书生,此人为了把自己推广出去,就每天背着几百张名刺混迹各种场所,凡是遇见有权有势之人,就上前跟人家互递名刺,最终通过此方式,结识了一个监考官员,使得他在科举中取得不错的成绩,还以此成为了朝廷命官。看来自古到今,递名片这种礼貌交际方式确实很重要。

另外在唐朝在穿着方面也十分讲究各种礼仪,当时可以说是中华文化较为发达时期,文化跟艺术等领域都比较繁荣昌盛,因此唐朝服饰也非常注重地要体现出传统礼仪。

唐朝男女衣着穿戴礼仪

平时唐朝男子一般都会穿圆领款的袍衫,同常为圆形衣领、袖子跟衣襟拼接。而朝廷的文官们则要穿长到脚部的袍衫,武官们则穿长到膝盖下的袍衫,这跟现代的西服差不多,几乎是人手一件。每当唐朝有什么喜庆节日,或者盛宴,全朝人都会穿着袍衫出席,其包括了皇帝、文武百官、普通百姓等。而如果不穿袍衫,则是一种有失礼仪的表现,很容易被唐朝人看成是异类。

唐朝男子穿袍衫,女子则要穿褥裙。

唐朝时期的女子一般都会受到封建礼仪的管制,她们接受的礼仪的程度要比男子深入,凡是遇见男子或长辈,都有各种规定礼仪。而平日里穿衣服,更加要注重。唐朝的褥裙也是当时的一种时尚女装,其衣服长度延到腰间位置,属于超短款上衣跟长裙拼接而成的女装,衣领分别有:直领、斜领、方领、圆领、袒领、鸡心形状领等。而穿这种裙子,属于一个唐朝女子对传统礼仪的基本尊重。

宫廷礼仪方面,值得一说的是大家熟知的“三拜九叩”。唐朝的三拜九叩跟清朝的不同,虽然该礼仪制度到清朝的文献里才有记载,但不表明唐朝没有。不过古代的文武百官比较流行用“再拜稽首”礼仪,其在大唐更加惯用。

主要是朝着唐朝皇帝,进行3次的参拜。通常在唐朝,文武百官闻鼓声进殿开朝,首先会对皇帝,进行两次稽首跪拜,拜完后众多官臣齐齐起来列好队伍排好,接着由宰相当中的“侍中”官职的大臣,迎上前接下皇上的圣旨,完毕后原地退回,走向百官的东北向位置,脸部向西,放声大喊:“有制”等于是皇帝有旨意的意思。喊完,众百官又一次得集体对皇帝跪拜,弄完后,这位侍中大人才开始念读圣旨内容。

一般稽首跪拜礼,具体是要头部呈俯状点地,然后左手按着右手抱拳互握,拜的时候也很讲究,先是站着头部形成俯伏,再到双手,接着拱手至地,此时双手不能松开,手部摆放在膝盖前方位置,而头部则至在双手前面,因此一气呵成,完成一拜之礼,方才称得上是大臣对天子的敬重礼仪。

跪拜礼

唐朝除了官员要对皇帝举行稽首礼之外,平时见面也要进行跪拜礼。古代的人们喜欢席地而坐,期间臀部紧挨着脚后跟位置,行礼时,提腰令臀部离开脚后跟,接着膝盖向前倾,跪到地面,以完成跪拜礼。古籍《周礼》有描述,称古代人们的跪拜礼仪大概可分为9种:稽首、空首、吉拜、震动、凶拜、肃拜、褒拜以及顿首跟奇拜。然而后来日本人就把唐朝的跪拜礼学到家,他们的房子通常没有凳子,都是席地而坐,行礼也跟上述的跪拜方式差不多。

另外还有作揖,这是一种主宾相遇之际的礼仪,通常不用在正式场合。比如交情十分好的朋友,关系不错的邻居、同事、同学等,见面都会拱手或作揖。拱手一般是指表达出自己的敬意,一般右手在内,左手在外,如果是对方遇到凶丧之事,则要相反拱手作礼,也就是左手在内,右手在外。作长揖,则是比较轻松的一种敬重礼仪,其无论是男女老少前辈后辈都可使用。

通常会大臂一开,甩起衣袖,双手高高举起,握成拱手形状,如果高高的由上往下行礼,因此被称为长揖。唱诺则是作揖的升级版本,在小说《水浒传》里,我们经常看到好汉们见面时,除了拱手作揖之外,还喜欢唱个诺,如武松砍了西门庆,流落成为头陀跟宋江相遇后,就首先称,小弟给哥哥先唱个诺了。其实这种属于宋朝时期,男子给别人作揖的时候,同时发出祝贺声的礼仪,其在当时十分流行以及时尚,故此我们就在小说章节里经常能看见。

唐朝男子们见面喜欢作揖唱诺,女子则不然,她们有自己的传统礼仪,叫做“道万福”。唐宋时代的女子,跟人见面之时会行一个万福礼仪,其双手的手指互相紧扣,轻轻的移至腰间右侧,然后儒雅的弯腰微蹲给人行礼,在行礼的同时口中说一声:“万福”。然而唐朝盛世的礼仪还有很多,比如过什么节日,穿什么衣服,进行什么样的祭祀活动,吃什么食物等等,这些在古籍中均有记载。

参考文献:《事林广记》、《水浒传》、《周礼》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20-09-18

  我国自古以来就是一个礼仪之国,从古至今一直传承,从小便授予儒家文化、孔孟之交。唐朝时候的礼仪制度有叉手礼、递名刺和跪拜礼,但是流行到现在最广泛的也仅有跪拜礼、握手和拥抱吧,接下来本迷糊就来为你们讲解一下这些礼仪的由来以及相关的一些知识。

  1.叉手礼。

  叉手礼是我国古代打招呼的一种礼仪礼节,也称行为习惯,见到客人以及乡里乡亲,或者是古代军营里的战士,多用于叉手礼,以此来打招呼。最早出现在西晋时期,后又流行于唐、五代、辽、宋、金、元、明时期。是古代人广泛用于打招呼的一种方式。因为这个打招呼的方式是不分男女老少的,都可以此方式行礼问候。也可以是低辈分者对高辈分者的行礼方式。

  2.递名刺。

  其实古代的名刺与现在的名片意义相同,有种叫法是“明骗”,同音不同字,人们最早使用名片是在在清末时期,其实在我国唐朝时期,经济开始繁荣起来的时候,人们的交往就变得日益密切,一些有身份或者官职的人,就会制作一些挂牌,用来显示身份,当时称为“名刺”,递名刺是出于礼貌,当家里有客人来拜访时,来访的人会将自己的名刺递上,让奴仆或下人传达给主人,一看到名刺,就知道此人是谁了。其实还有一种说法是古代考生与考官的之间的暗示,考生为了让考官注意到自己,所以直把名刺递上去,留下深刻的印象。

  3.跪拜礼。

  跪拜礼是中国古代最主要的礼节方式之一,也是一种交际礼仪,用的也最广泛,至今还在使用。在古代表示地位低者向地位高者行礼,在现代可以表示为是幼小者对年老者的祝福或是敬礼的方式,也可以是孩子对父母的养育之恩的感谢。现在广泛用于婚丧事宜或者过年磕头拜年给压岁钱。

第2个回答  2020-04-01
叉手礼:上级对下级派发任务的时候,下级官员需要行一个叉手礼,然后嘴上要回复一声:“喏” 以此来表示对于上级的尊重。

递名刺:类似于当今社会的名片,是有身份、在朝中有官职的人为了能够显示出自己尊贵的身份所制作而成的一直名牌,有了这个东西就非常方便他们到各处进行拜访。

跪拜礼:唐朝除了官员要对皇帝举行稽首礼之外,平时见面也要进行跪拜礼 。这种礼仪的要求就是提腰令臀部离开脚后跟,接着膝盖向前倾,跪到地面,以完成跪拜礼 。
第3个回答  2020-03-31
举手双手交叉,掌心朝身体,来做出叉手礼,因下人很多时候不认识前来府邸拜访的,所以来访之人就递上一张名刺,提腰令臀部离开脚后跟,接着膝盖向前倾,跪到地面,以完成跪拜礼。
第4个回答  2020-04-01
“叉手礼”是后辈见长辈时,双手交叉,表示尊敬;“名刺”其实就是现在的名片,向对方介绍自己用的;“跪拜礼”用于君臣之间。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