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评价孟子人性善的观点

如题所述

战国时期,孟子在三种人性论的基础上旗帜鲜明地提出了性善论思想。他从人类性善的本源、后天的扩充及其途径方面阐述了性善论思想。性善论充分肯定了人的道德属性,它的价值意蕴,在根本方法论、人学价值取向、安身立命归依、社会秩序建构、目标实现之用等方面,对于社会治理特别是建构理想的社会共同体、激发全体社会成员主动向善的巨大潜能、自觉实现道德成长和共同福祉,具有极其重要的现实指引意义。在孟子的思想逻辑中,认为人天生就具有善的本性,善性是人本身具有的内在性灵,并非外在的东西。孟子强调人们要注重道德修养,提高精神境界,孟子认为,正因为人具有善性的天赋道德,人就自然具有仁、义、理、智这“四德”,而“居仁由义,大人之事备矣”即,所以“人皆可以为尧舜”,那么努力加强道德修养、培养高尚情操,即“养浩然之气”就是人的本性向善的必然要求。孟子高度评价这种“浩然之气”,说它是“其为气也,至大至刚.以直养而无害,则塞于天地之间。其为气也,配义与道,无是馁也”而,可见孟子对于至大至刚的“浩然之气”有着强烈的向往和追求,推崇那种可以做到真正“不动心”的人。这些理论在今天仍具有积极的意义,今天的我们在创造大量物质财富的同时,更要注重精神财富的创造,应该有更高层次的“善”的要求,就赋予“求善”以更广泛的内涵和更鲜明的时代色彩,去努力追求真、善、美的统一。在今天看来,“善”指的就是做出有益于社会、有益于人民的贡献,这样的人便是“善”的人;而个人渴望拥有崇高品质的理想和愿望,则是实现崇高道德境界的精神动力。应该把对个人享乐的价值追求转向为社会创造更多财富的价值追求,把对追求物质欲望的有限目的转向对社会对人民的无私奉献上,拥有了这样精神境界的人,才真正是至大至刚、永立于天地之间的人。来源:锦绣·下旬刊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21-04-16

《孟子》这本书中的“人性善“,到底是什么意思?专家为您讲解!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