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安冯小刚贾樟柯对谈:“在电影里,我们是最安全的”

如题所述

李安和冯小刚的第一次“相遇”要数到4年前:2012年11月,《少年派的奇幻漂流》和《温故1942》上映,上映日期相隔7天。

《比利·林恩的中场战事》和《我不是潘金莲》是他们的第二次“相遇”,两部电影的上映同样相隔7天。

事实上,昨晚(11月7日)在清华举行的这场对谈活动,才让两人有了第一次真正意义上见面的机会。一如大家印象中的“安叔”,李安语速不缓不慢,幽默,羞涩,始终保持微笑;冯小刚穿着大衣、短皮靴,仿佛那个决战冰湖的“老炮儿”六爷,走到了眼前。

两人都到了耳顺之年。今年李安62岁,冯小刚58岁。两人都在36岁时开始自己的导演生涯:李安凭《推手》的剧本获奖,获得了第一次独立导演的机会;冯小刚执导的第一部电影《永失我爱》在他36岁那年上映。

两人都挑战了传统的电影技术和风格:一个尝试了120帧/4K/3D,一个坚持用了圆画幅。两人的电影都要在11月上映。李安开玩笑地说,“我才知道11月是冷月,发行商没有讲11月是冷月。”而冯小刚则说起《我不是潘金莲》的调档:“电影局的张宏森局长跟我说,国庆档太热了,去11月,后来发现11月好片子非常多,非常拥挤。但是非常高兴和李安导演一起,把一个通常认为比较冷的月份,用我们的电影热起来。”《比利·林恩的中场战事》在纽约首映后遇到了一些差评,在台北的亚洲首映上,李安也似乎显得紧张,“我的心里是很忐忑不安的”。在不到 24 小时之内连续参加三场活动,这句话他说了三次以上。在昨晚的对谈活动上,李安形容拍电影就犹如上战场。但他表示,“看到北京首映后大家对影片的喜爱,我就放心了。”对于最近确认过审的《我不是潘金莲》,冯小刚在活动现场也袒露了几句心里话。“《温故1942》、《我不是潘金莲》这样的电影上映,其实电影局承担了很大的责任和压力。我是非常非常地尊敬他们,感谢他们,为中国电影导演、中国电影人扛了这样一些雷。”结束之时,作为嘉宾主持的贾樟柯说,“今天应该是非常难忘的对谈,因为我们没有谈票房,我们没有谈艺术跟商业的对立,我们没有谈IP,其实电影可以谈的东西很多,今天是一个非常有收获的夜晚。多一些这样的活动,就有电影文化。”

1创作与演员|李安:“如果不是用120帧,我可能不会拍这部小说”

贾樟柯:我们在谈一部作品的时候,非常想了解两位导演最初遇到原著小说,怎么样产生了改编它的想法,什么样的元素和细节,打动了导演,然后决定把它搬上银幕?

李安:我感兴趣是因为它讲了一个军人面对中场秀,本身很讽刺。战士的表现和他本身的感受,以及大众对他的情感投入,是两个荒谬感对比的东西。我觉得如果不是用新的这样一个媒体的话,我可能不会做这部小说,因为它是非常主观、思绪性的小说。通常新的技术出现的时候,需要比较多的钱,所以一个是大场面,一个是动作片,通常是这样。当你上手以后,什么都可以拍。但是要做场面就需要很多特效,《阿凡达》不可能做到这样,60帧都做不到,因为太贵了,成本太大,视效东西太多了,不可能做到这么大试验。我跳这么多,我一定要精简,用小的做,这是我的做法。

冯小刚:跟刘震云我们俩合作过4次,一个是他的小说《一地鸡毛》,还有《手机》、《温故1942》再就是这部《我不是潘金莲》。很多中国作家写中国的历史、苦难,或者一些困境的时候,他们实际上用了苦难的表情、忧伤的语言在写。刘震云不是,他用非常幽默的方式写苦难、写困境。我觉得这种反差让我觉得有兴趣。

贾樟柯:李安导演可能发掘过无数的新人,这次选择演员的时候,通过什么方式,怎么样一种指导方法,让他能够进入到角色里面?

李安:男主角是表演系三年级的学生,我们有一天看到他的自拍,邀请他从英国飞过来,读了一两分钟台词,差不多就定下来了。他是一个很天才的演员,当然我对有天分的年轻演员比较敏感。其实指导他,跟我上次拍少年派的小孩不一样,那是从头教起,没有演过戏的高中生,这是表演系的高材生,本身素质相当高。因为他没有经验,没有东西需要去掉。反而是那些有名的或者有经验的演员,障碍反而比较多。知识障碍,知道的越多障碍越多。

贾樟柯:当初怎么做这个决定?让范冰冰来演?

冯小刚:想到冰冰,有一个死心,12年前合作过《手机》那部电影。我想如果大家一开始不看好的演员,在电影里有很大的转变、改变,是不是更有意思,对我来说更有挑战。我想她要成为我创作的一部分,她不是一个面具在那,必须跟我的创作思想融合在一起。所以我跟她说,虽然你是女主角,有28个男演员和你一起演戏,但是真正的主角是那28个人。我通过你让大家一个一个认识这些人,这些人共同构成了刘震云写这个小说的社会意义,所以你在这里是一个介绍人。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