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一学生可以戴口罩跑步吗?

如题所述

不可以的。

带着口罩跑步,是有风险的!因为跑步时,肌肉糖原的消耗必须要大量氧气参与,而口罩对空气的过滤效果会大大减少氧气的流入。这就意味着,随着跑步时间的增长,我们的身体就必须要在缺氧的状态下进行有氧运动,结果就是强行增加心肺系统的压力,甚至对其造成损害。

实不相瞒,在疫情刚开始的时候,我就尝试过戴口罩去跑步了,而且戴的口罩只是薄薄的气密性最差的防护口罩。
按照我平时的跑步习惯,要么就是14分钟跑三公里,要么就是28分钟跑五公里。戴着口罩跑步,刚开始的感觉其实还行,跑着跑着,我就感觉到不对劲了,才跑500米,我的呼吸就急促得像是跑了5公里那样,而且就算我的呼吸那么急促,但我还是觉得氧气不够,我的大腿变得无力,根本没办法像平时那样逐渐提速。

因为我也不敢摘口罩,只能咬牙坚持跑,结果大腿越来越沉重,速度越来越慢,跑到两公里时,我就双眼发黑,只能停下来了。跑这两公里,我用了14分钟,这样的效果和体验,让我感觉自己像个智障,为何要那么傻戴口罩去跑步。
总之,戴口罩跑步从各方面来看都是不可取的。
再加上现在疫情控制得不错,不戴口罩跑步还是可以的。但一定要做到跑步前后带好口罩,跑步时尽量避开行人。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20-10-18
在运动的时候不建议带普通的一次性口罩,如果空气不好或者卫生情况差的话,可以佩戴一款带有活性炭的口罩,比较适合运动的时候来佩戴。
说到健身之前我们需要提前做些什么?相信大家心里都是有一个答案的,那就是热身,很多人都认为热身只要做一些轻一点的运动就算热身了,其实热身需要做到体温上升、心率上升、关节活动范围准备、训练目标和重点清晰几个内容的,一个优秀的热身会使您的运动更加有效和安全,每个内容需要达到什么样的程度才合适呢?一起来熟悉一下吧
1.体温上升:这里主要指的是该次训练的相关肌肉内在温度,这并不需要测量,只要您通过低强度较多次数中度幅度的运动,感觉这些肌肉较热身前温度有所提高即可。
2.心率上升:通过简单重复的低强度运动逐渐提高心脏的工作强度,在正常训练前给心脏预知运动强度会增加,使心脏做好准备。
3.关节活动范围:根据需要训练的动作计划,主动的以不要快的速度逐渐打开相关环节的活动角度,且熟悉这个角度,这样在运动中更好的较少受伤的几率,提高运动中肌肉内在的粘滞。
4.训练前我们需要在心里明确这次训练中的主要内容、顺序、心理预期和训练中的调整方式,顺畅连贯的训练会明显地节省您的时间并明显的提高训练效果。
第2个回答  2020-10-18
不行,多大都不行。

从运动类型上来看,跑步作为有氧运动,有许多特点。跑步时呼吸储备能力被调动,使呼吸加快,通气量增大,这时身体的需氧量及肺活量均显著增大,从而锻炼心肺功能,使其更加强健。

运动时的通气量是平时的20-25倍,而戴口罩锻炼,自身的氧代谢氧消耗要比平时多很多,也就是说训练上了一定强度:如果你平时没有适应性,会增加运动风险,尤其是运动与心血管的风险。

人体激烈运动之后对氧气的需求增加,这时候戴口罩会影响氧气的摄入,往往无法进行有效的代偿。在进行长跑或者打球等较为剧烈的运动时,则不适宜戴口罩。

运动的时候,人体的耗氧增加,需要吸入非常多的氧气,戴口罩后氧气的吸入不及时,会造成严重的缺氧,这一行为不仅会对人体的肺部造成损伤,还会对人体的全身造成损伤。

N95口罩的密闭性很好,会导致呼吸不完全顺畅,呼出的气体有一定的数量停留在口腔与口鼻形成的空间里面,再反复吸入则会导致体内的二氧化碳水平提高而氧含量下降。

另外,N95口罩明显增加呼吸阻力,锻炼时戴着这样一个负担,很可能对孩子肺功能带来额外的损害。所以即便是医护人员戴也要严格遵守4小时的工作时限要求,孩子则更不能长时间佩戴,运动时更不推荐。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第3个回答  2020-10-18
复学戴口罩跑步发生猝死

河南省周口市郸城县才源中学初三学生复课之后,小李回到了阔别多月的学校。然而在一节体育课上,小李却发生了意外。

李建介绍,“事发后,我看了学校的监控视频,我儿子上体育课,前后也就两三分钟,他戴着口罩绕着操场跑着跑着,身子向后仰,就倒了下去,头部着地,又反弹起来,体育老师和同学又是拉又是抬。”

“他当时在学校跑步佩戴的不是N95,就是普通口罩。”李建告诉记者,佩戴口罩是因为疫情期间学校的规定。

“医院给我们出具的死亡证明上就写的是猝死,但具体什么诱因需要做尸检,我们家属不同意,我就想给孩子留个全尸。”李建说,“我到现在也没有琢磨清楚我孩子猝死的原因,只是怀疑是戴口罩跑步引起的,当天是个大晴天,正好是下午刚上课不久,温度有个20℃吧,戴着口罩跑,哪能舒服啊?”

针对李建反映的情况,记者于5月4日致电周口市郸城县才源中学,一位工作人员告诉记者,“这个事情已经很清楚了,死亡原因是猝死,我们已经按规定上报,当时他上体育课跑步的时候自己摔倒的,谁也没办法,好多同学都看到了。”随后,该工作人员便挂断电话。

专家:复学后运动应循序渐进

“运动可能是造成小李发生猝死的一个原因,还有一个重要原因是可能他有一些潜在的心脏方面的疾病没有查出来,这种情况下一旦运动量大了就会发生这种风险,运动后发生猝死的风险肯定比不运动大。”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新华医院心血管内科副主任医师许之民告诉记者。

“戴口罩跑步,确实会影响氧气的吸入,对氧气的供应造成一定的影响,但是不至于导致孩子发生猝死。”许之民说。

苏北人民医院重症医学科主任郑瑞强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运动的时候,人体的耗氧增加,需要吸入非常多的氧气,戴口罩后氧气的吸入不及时,会造成严重的缺氧,这一行为不仅会对人体的肺部造成损伤,还会对人体的全身造成损伤。”

针对复学后学生如何科学的进行体育课的学习,许之民建议,是否有必要佩戴口罩,要根据每个地方的疫情情况做科学的判断,但是可以肯定的是,不需要戴N95口罩,普通的外科口罩即可。

此外,为了避免潜在心脏病患者发生意外,运动量的强度应该因人而异、循序渐进,不强调成绩,重在参与。

体育老师也应该及时观察学生的脸色和身体状况,有什么问题,应该及时停止运动,送医检查。”

孩子做运动时能不能戴口罩?

1、 不建议孩子戴口罩剧烈运动

北京大学基础医学院免疫学教授王月丹提醒: 即便是大人在佩戴N95口罩时,一次时间也不能超过4个小时,如果长时间持续使用N95口罩,会造成肺部损伤,可能会引起肺气肿之类的问题。

四川大学华西医院感染管理部的专家宗志勇、王妍潼建议: 不要给7岁以下的儿童戴N95口罩,哪怕是做了特殊空气阀设计的N95口罩,因为呼吸阻力会太大,小朋友会有窒息风险。

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感染管理科主任何浩表示: N95口罩能过滤掉95%的微小颗粒,这势必会影响它的透气性。戴久了会因缺氧、二氧化碳潴留酸中毒,而感到困倦、头晕、胸闷。不建议孩子戴着口罩做剧烈运动,可能会引起缺氧。

如果孩子需要上体育课的话, 建议在通风的户外进行,进行体育活动时可不戴口罩,尽量选择可保持一定距离的运动项目,比如做操,避免密切接触。

图片来自上观新闻

2、 体育课要不要戴口罩?广州明确!

疫情防控期间,复学后的学生如何开展体育运动?上体育课是否要戴口罩?27日,广州市教育局印发《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期间广州市中小学校体育与健康教育教学指引》(简称《指引》)。

《指引》提出,疫情防控期间广州市中小学校体育与健康教育教学要坚持预防为主、安全至上。 师生之间、同学之间要保持安全间隔距离,人员不得聚集;宜选择安全性较高的教学内容;场地(所)、器材、教具须按防控要求进行消毒。 户外运动时,在相互间保持安全间隔距离的基础上,可以不戴口罩。

《指引》还提出, 教师在指导学生时距离建议不得少于2米,避免正面面对学生。

体育课须安排在室外的运动场所

市教育局指出,要合理规划体育课、大课间体育活动内容及场地安排,以发展心肺功能的有氧徒手运动和单人自主完成的练习动作为主,练习密度达到体育与健康课标的要求,注重实际效果。

教学方面,《指引》建议整体行进。整体行进时建议采取一路纵队,前后距离建议在2米以上;如确需并排行进时,左右间隔建议在2米以上。

场地器材方面,合理选择教学场地。体育课、体育大课间须安排在室外的运动场所。如无条件,所安排的运动场所须确保通风良好(有条件的学校建议增加机械通风)。避免在同一区域同一时间聚集上课。合理使用器材。器材尽量不交换使用,器材使用前后要消毒。

体育课前,要做好课前检查(含场地、器材、人员身体状况),熟悉疫情防控和教学全过程安全的应急处置预案。课前要提示学生自带饮水壶(杯)和毛巾,提倡喝温水,课前课后提示学生及时洗手。

体育课中学生不面对面站立

体育课中,不密集站队,学生之间间隔距离建议最大化, 不面对面站立。避免进行身体直接对抗性和接触性的体育活动,以发展心肺功能的有氧徒手运动和自主单人完成的练习动作为主。技术动作学习要相对简单易学、行之有效。 不选择需他人保护和协作完成的技术动作,避免安排手触地、扶墙或栏杆等教学内容。如:动态体能操(唤醒及激活肌肉)以单人、独立、自主活动形式进行。

教学组织方式方面,不提倡采用学生面对面站立式教学的方式。尽量做到不闲谈,要避免面对面说话。 教师在指导学生时距离建议不得少于2米,避免正面面对学生。

运动强度及密度要符合课程标准的要求,小学、初中及高中生平均心率应分别在130次/分、135次/分、140次/分左右;各学段练习密度要达到50%以上。

大课间活动应确保学生之间间隔距离达到防控安全距离。各学校可根据本校场地实际,对学生之间的间隔距离进行最大化安排,场地不足的学校可采取分批错峰进行。大课间活动尽量安排以自主单人完成的练习动作,不宜采用互动或其他不利于疫情防控的锻炼项目和方法。

户外运动时,在相互间保持安全间隔距离的基础上,可以不戴口罩。运动前正确存放口罩,运动完毕,待呼吸平稳、洗手后及时戴口罩。

在教学过程中,如发现学生身体有异常情况(发热、乏力、干咳及胸闷等疑似新冠肺炎症状),须按照学校新型冠状病毒肺炎防控工作指引进行处置。
第4个回答  2020-10-18
陈女士的孩子上初一,目前还在家上网课。她说:“我觉得未必和口罩有关,恰恰发病时戴口罩而已。不过室外体育课是否可以不戴口罩呢,感觉孩子戴口罩不适合做剧烈运动,室外运动时,可以拉开距离,不戴口罩。”

专家:剧烈运动时不建议佩戴N95口罩

吉林大学第一医院心内科副主任张志国:

出现猝死情况,孩子本身可能有既往心脏病猝死的诱因或者家族遗传史。运动期间,尤其N95这类口罩是不建议戴的,进行剧烈运动时,戴口罩肯定会出现乏氧的状态,但都不至于发生猝死这种情况,现在学生们相继开学,建议学生做适当的运动,做剧烈运动时,建议减少戴口罩,呼吸会通畅一些,也会避免造成乏氧。

吉林大学中日联谊医院呼吸科副主任医师王先文:

因为N95口罩密闭性好,会导致呼吸不通畅,可能引起低氧血症和二氧化碳潴留,尤其剧烈运动时。所以在剧烈运动时不建议佩戴N95口罩,因为室外环境相对安全。另外,引起猝死的原因,可能有潜在的未发现的心脏疾病,运动后猝死风险增加,低氧血症和二氧化碳潴留可能也是诱发因素。

长春急救中心:可掌握一定心肺复苏相关急救技术

长春急救中心科教科科长张猛:

连续出现两起戴口罩上体育课猝死,这个应该引起注意。戴口罩对很多人来讲本身会产生不适,很多人能感觉到,戴口罩跟平常感觉不一样。从医学本身角度来讲,如果长时间戴N95这类口罩,没有疾病的正常人不会产生什么危险,但如果要运动,本身心脏有毛病,有基础疾病,这可能是引发某些严重后果的一个诱因。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