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疆罗布泊曾经发掘的楼兰女尸,那么这些东西放到哪里去了?

如题所述

新疆罗布泊发现的楼兰女尸现在在乌鲁木齐的博物馆中,相对于现在存放的位置来说,很多人对楼兰女尸的来历,和她的后人更感兴趣。楼兰女尸并不是中原人的形象,而尸体上却呈现了白人的特点。甘肃往西的西戎地区,再往西看的话,西域三十六国的文化,也是值得人们一探究竟的。

一、罗布泊女尸的发现。

不同的地理位置会衍生出不同的族群,而不同的族群之间需要进行碰撞和交流,这种碰撞和交流会引起淘汰和消亡,胜者为王,就能顺利的流传下去,败者为寇,就可以就会消失在漫长的历史河流之中。楼兰文化就是这样经过文化碰撞之后,消失在了新疆罗布泊地区。当时,中国和日本的联合考古队在新疆罗布泊发现了一具女性干尸,已经在底下被掩埋数千年之久,当时楼兰是一个非常繁盛的民族,所以就被专家认为,这是一具楼兰女尸。

二、楼兰女尸具备白人特征。

楼兰女尸虽然在新疆被发现,但是并不同于汉人或者新疆人的特征,而是出现了白人的特征,高鼻梁,深眼窝,尖下巴,但是当时的楼兰真的是白人统治的天下吗?根据历史的记载我们不难发现,当时处在夹缝中的楼兰,常常在两个强国之间摇摆不定,为了自己的发展,楼兰不仅向匈奴派出王子做人质,而且对大汉也是毕恭毕敬,但是楼兰王死后,是在长安的王子回去继承王位的,由此可见,楼兰对大汉仿佛更加重视。

三、楼兰不足以和匈奴对抗。

但是匈奴听说了之后,却抢先一步把王子送回楼兰继承大统,引发了匈奴,楼兰和大汉之间的战火和交锋。楼兰只是一个小小的政权,自然抵御不了长期战火的洗礼,所以最终灭亡在战争之中。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20-10-17

在中国的小学生都会背诵唐代大诗人王昌龄的从军行中的名句,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回。楼兰古城在1500年以前,已经淹没在滚滚黄沙当中,其消亡的原因,至今为止仍是不解之谜。

 

很有可能战争瘟疫是导致其灭亡的主要原因,加之河道改变,生态环境发生了剧烈的变化,原先绿树环绕的罗布泊变成了一片戈壁沙漠,风沙肆虐,水土流失,土地迅速盐碱化沙漠化,幸存的楼兰人纷纷迁往了其他地方居住,举世闻名的楼兰文明被淹没在了黄沙当中。直到20世纪初瑞典考古学家斯文赫定来罗布泊考察,在西北方向发现了一些古钱币、丝织品残片,经过一个星期的考察,当此地发掘出土的文书中带有楼兰二字时,消失千年的神秘古国重现人间,震惊了世界。

 

现在的楼兰古城遗址只能看到一些枯萎的胡杨树木架子和少量的芦苇墙。而2004年在铁板河边出土的楼兰千年不腐女尸再一次将世界的目光聚焦在了这里。著名诗人席慕蓉看到楼兰不腐女尸时,非常惊讶,灵感迸发,写下了楼兰新娘这首动听的诗歌:把鲜花洒满在我胸前,同时洒落的还有我的爱和忧伤。女尸埋葬深度很浅,距离火热的沙漠地表只有几公分,哪怕下雨雨水会很快干涸,使得女尸不会腐烂。

 

这个举世闻名的千年不腐女尸现在被完好地收藏在了新疆巴州若羌县境内的楼兰博物馆内,这是中国唯一收藏楼兰文物和展示楼兰文化的博物馆。这座博物馆的外形设计具有浓厚的古楼兰文化特色,一侧模仿了米兰佛塔,另一侧运用了现代风格。正面墙壁上的浮雕便是楼兰女尸的复原图。楼兰女尸自然成为了这座博物馆的镇馆之宝。深陷的眼窝,高耸的鼻子,一看便是雅利安人种,属于白种人,甚至眼睫毛都还完好保留。其身高约为1米65,头顶上戴着一顶插有羽毛的帽子,很多人认为她是楼兰公主。历经千年,女尸皮肤仍然可以看到肤色和血色,小腹隆起,她是因为难产而死,大概年纪为25岁。其身下有一滩血凝固在了裹尸布下,也完好地向世人展现出来。

第2个回答  2020-10-19
目前被新疆巴州若羌县境内的楼兰博物馆收藏,成为一件展品,也是研究古楼兰文化的重要依据。
第3个回答  2020-10-18
应该是博物馆,因为这也属于文物,而且是非常珍贵的,所以应该在博物馆。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