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宝宝的成长过程中,父母的教育应该注意哪些方面?

如题所述

孩子的教育不仅需要学校的教育,更需要家庭的教育。每一名父母都渴望自己的孩子能够成人成才,那么如何做好家庭教育,聪明的父母一定要明白以下几点。

习惯:

帮助孩子建立好习惯。有很多家长,一生努力打拼,只为给孩子留下万贯家财,护其一生无忧。但却没想到,钱财这种有量的东西,迟早有一天会被孩子们挥霍殆尽。

可由俭入奢易,由奢入俭难,习惯了每日大手大脚的孩子,一旦高品质生活被打乱,到时留给他们的只有堕落和无尽的悔恨。

所以说,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给孩子们百万财富不如给他们几个好习惯。要知道,好习惯能改变孩子的命运,拓宽他们未来的人生格局,对他们的人生成长及其重要。

不知道家长有没有这样的感受:当我们给予孩子优渥的物质生活和学习环境时,孩子们往往不会珍惜,肆意挥霍。

这样的孩子除了自私自大、不能体恤父母的辛劳之外,也没有一颗感恩、孝顺的心。所以,家长们请给孩子们吃苦的机会,让他们知道生活的不易,这样才能理解生存的艰难。

关系:

人们常说,“有钱能使鬼推磨,只要有钱,什么东西都能买到。”但我却想说,世界上还真有种东西是用钱买不回来的,那就是亲子关系!不知何时起,爸爸妈妈和孩子交流的唯一方式,早已变成了给钱、给钱、再给钱!

在教育学里,与其苦口婆心劝孩子好好学习,不如建立一个良好的亲子关系。如果一个家庭的气氛是和谐有爱的,那对于孩子的教育,就可以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父母与孩子的关系融洽,对孩子的教育就容易成功;父母与孩子的关系紧张,对孩子的教育就容易失败。要建立良好的亲子关系,关键在于身份定位。

对于孩子的教育问题,父母总喜欢以过来人的身份为孩子铺路,告诉他们学什么特长好,看什么书籍有用……虽说这些的出发点是为孩子好,却丝毫没有考虑到孩子的想法,没有征求他们的意见。长此以往,孩子就会畏惧你,远离你,不会和你谈心,自然对你的话也是左耳进右耳出。

运动场上的裁判,眼睛时刻盯着运动员,一旦发现有犯规行为,立马给予警告和退场,处理起来毫不心软。而啦啦队则时刻充满活力,为队员们加油鼓气和呐喊助威,给运动员带来自信和动力。

如何测试是不是一名合格父母:

我们根据儿童心理学,总结了6条合格父母应具备的素质,快来看看你是不是都符合?

第一:孩子能够在你面前表现出各种各样的真实情绪

很多父母比较头疼孩子在自己面前“发脾气”。但每个人都会有各种情绪,区别只是会不会在某个人面前表现出来而已。对一般人而言,觉得越亲近的人,越容易在他们面前表现情绪。

如果孩子心理感觉和父母贴近,才敢在父母面前表现出各种情绪,尤其是负面情绪:愤怒、悲伤、恐惧等等。只有当孩子与父母相处有绝对安全感,才会在父母面前真实的表达情绪或是撒娇。

如果孩子在父母面前表现的情绪很少,或者只表现某一类情绪,就预示着亲子关系有些问题了。父母需要注意,自己是否不许孩子表现出某种情绪,或者当孩子表现某种情绪的时候就打断或者制止。

第二:孩子受伤或者遇到问题时首先愿意找你

很多父母以为孩子遇到问题会找自己解决。其实未必。孩子会先判断父母对此事件的反应,预测可能的后果。所有判断都是基于孩子过去和父母相处的经验。只有当孩子觉得会获得帮助,遇到问题才会第一时间找父母。

如果孩子过去在外面受到伤害,找父母求助,而父母采取责怪的态度,孩子以后可能宁愿忍耐痛苦,也不会找父母求助。

第三:孩子会和你谈自己的想法,不担心你会有什么反应

如果孩子愿意告诉你自己的任何想法,说明你们这段亲子关系很亲密。有些父母对孩子太过严厉,或者对孩子的想法,情绪反应过度,孩子会越来越不愿和父母说自己的想法。

此外,孩子也能比较准确感受到父母的心理承受力,如果他们觉得父母不能承受,也不会告诉父母。

第四:你对孩子的反馈不评判也不贴标签

有些父母给孩子的反馈完全不客观,甚至给孩子贴上很多标签。一个妈妈说,孩子很不爱吃蔬菜。这本没什么,但她很快做出一个结论:所以他性格急躁。

试问这两者有什么关系。唯一的关系可能是:这个妈妈既担心孩子不爱吃蔬菜,又担心孩子性格急躁。

也有些父母在诉说了孩子行为以后,总要给孩子贴上一个标签——比如懒、贪吃,不够聪明等等。这些标签和评判并不能让孩子变得更好,只会让他们变得越来越像“标签”那样。

第五:鼓励孩子做自己喜欢做的事

做自己喜欢做的事情,可以帮助孩子发展出成就感。在追求兴趣的过程中,孩子会发展出“持之以恒”的能力,他们也会更少尝试危险行为。有些父母不允许孩子发现自己的兴趣领域。他们让孩子发展的“兴趣”,其实是自己没有被满足的兴趣或爱好。

如果父母不让孩子发现自己的天赋,逼迫他们学习自己不感兴趣的领域,孩子会很害怕自己让父母失望,他们学习过程中感受到的压力也会尤其大。这样的结果就是:孩子一直在压抑中学习。

第六:会对孩子道歉并且弥补过错

亲子相处中出现的问题、孩子做错的事情,也许未必全是孩子的错,有时父母也有做的不对的地方。比如情绪反应过度,对孩子大发脾气,打孩子。在与孩子相处的工程中,重要的不是“惩罚”,而是“引导”。如果其中有父母的问题,父母需要承认并且弥补自己的错误。

家庭才是教育的第一课堂,而且是人生成长、成败关键性的课堂。父母家长学会了智慧教育,就掌握了教子的成功之道。

而我们很多父母,自己的心智都没有发育成长成熟,成长过程中,积累习得了太多负面错误的教育观念和经验。往往很多自以为是的教子行为,都是自己有限知识和经验,成长积累的负面消极习惯导致的。那些教子困难、失败的,几乎都与此有关。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21-02-22
首先是孩子的生活习惯方面,应该培养他独立自主,还有就是仪容仪表方面,培养他尊老爱幼,尊师重道,这些都是应该注意的方面。
第2个回答  2021-02-22
自我安全意识方面:不要和陌生人说话不要吃陌生人给的东西。
待人礼貌方面:要尊重他人,懂礼貌。
身体健康方面:要多吃蔬菜水果,不要吃垃圾食品。
第3个回答  2021-02-23
注意孩子性格的培养,看是否有暴力倾向,注意培养孩子的思想,避免有早熟的现象
第4个回答  2021-02-25
家长应该发挥榜样的作用,这样可以以身作则,在生活中起到示范作用。平时还可以做到因材施教,生活中处处都是小课堂,家长要找到合适的教育方法,才可以培养出来优秀的孩子。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