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用英语怎么翻译?

如题所述

At noon hoeing up the crops in the sweltering sun.
Sweat dripping onto the soil beneath the crops.
Who knows that the meal in the dish.
Each grain is filled with hard work.

《悯农二首》是唐代诗人李绅的组诗作品。这组诗深刻地反映了中国封建时代农民的生存状态。

诗描绘了在烈日当空的正午农民田里劳作的景象,概括地表现了农民终年辛勤劳动的生活,最后以“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这样近似蕴意深远的格言,表达了诗人对农民真挚的同情之心。

全诗风格简朴厚重,语言通俗质朴,音节和谐明快,并运用了虚实结合与对比手法,增强了诗的表现力。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7-12-11

审核你睁开你脸上那两条缝看下哪里排版不规范了?

脑子让石榴吃了?

PS。石榴是我家狗

祝误判狗一家死光。谢谢

锄禾日当午

Hoeing the grass under the noonday sun,

汗滴禾下土

His sweat drips on the ground beneath.

谁知盘中餐

Who knows that on the dining plate,

粒粒皆辛苦

Every single grain means hardship.

这首诗出自唐朝李绅的《悯农》,译文如下:

农民在中午的时候在田地里除草,一滴滴的汗掉在了土地里。又有谁能知道这饭菜的来历,每一粒都是那么地辛苦。

关于这首诗,还有一个故事:

唐朝时候,湖州出了一名大诗人,名叫李绅。李绅自幼好学,二十七岁中了进士,皇帝见他学识渊博,才学出众,就让他当翰林学士。 有一年夏天,李绅回故乡亳州探亲访友。恰遇浙东节度使李逢吉回朝奏事,路经亳州,二人是同榜进士,又是文朋诗友,久别重逢,自然要盘桓一日。这天,李绅和李逢吉携手登上城东观稼台。二人遥望远方,心潮起伏。李逢吉感慨之余,吟了一首诗,最后两句是:“何得千里朝野路,累年迁任如登台。”意思是,如果升官能象登台这样快就好了。李绅此时却被另一种景象感动了。他看到田野里的农夫,在火热的阳光下锄地,不禁感慨,随口吟道:

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

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

李逢吉听了,连说:“好,好!这首作得太好了!一粥一饭得来都不易呀!”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