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露时节有什么需要我们了解的?

如题所述

作为中国传统节气,秋天的的第三个节气,白露我们最好是了解其由来、三候、习俗还有养生方面的知识,了解这些对于我们日常的生活是有着不小的作用的。

由来

白露是农历二十四节气之一,当太阳到达黄经一百六十五度时交白露节气。白露实际上是表征天气已经转凉,这时,人们就会明显地感觉到炎热的夏天已过,而凉爽的秋天已经到来了,昼夜温差可达十多度。到了白露,阴气逐渐加重,清晨的露水随之日益加厚,凝结成一层白白的水滴,所以就称之为白露。俗语云:“处暑十八盆,白露勿露身。”这两句话的意思是说,处暑仍热,每天须用一盆水洗澡,过了十八天,到了白露,就不要赤膊裸体了,以免着凉。

三候

    鸿雁来:白露节气“鸿雁来”,按古人说法,鸿大雁小,是不同的两种。鸿雁二月北飞,八月南飞。

    玄鸟归:后五日“玄鸟归”,玄鸟就是燕子,燕子是春分而来,秋分而去,它是北方之鸟,南飞带来生机,玄鸟空巢语,飞花入户香,燕昵呼唤燕好,燕舞莺啼,生机勃勃。如今北飞为归,红花半落燕归去,秋风萧瑟,要白露满山叶飞坠了。

    群鸟养羞:再五日“群鸟养羞”,这个“羞”同“馐”,是美食。“玄武藏木荫,丹鸟还养羞”,养羞是指诸鸟感知到肃杀之气,纷纷储食以备冬,如藏珍馔。

习俗

    吃龙眼:福建福州有个传统习俗叫“白露必吃龙眼”。白露时节,龙眼个大味甜口感好,当地人认为,在白露这天吃龙眼有滋补身体的效果。

    酿白露酒:苏浙地区有自酿白露米酒的习俗,旧时苏浙一带乡下人家每年白露一到,家家酿酒,用以待客。白露酒用糯米、高粱等五谷酿成,略带甜味,故称“白露米酒”。

    祭祀禹王:江苏太湖民每逢白露节气会举行盛大隆重的祭祀活动。相传禹王是治水英雄大禹,与尧舜并称古圣王,民间称他为“水路菩萨”或“河神”。每年的正月初八、清明、七月初七和白露时节,这里会举行祭禹工的香会,届时,人们就会赶庙会、打锣鼓、跳舞蹈。

    饮“白露茶”:白露时节老南京人都非常喜欢喝“白露茶”。此时的茶树经过夏季的酷热,白露前后正是它生长的极好时期。白露茶既不像春茶那样鲜嫩、不耐泡,也不像夏茶那样干涩味苦,而是有一种独特的甘醇清香味,尤受老茶客喜爱。

    采“十样白”:浙江苍南、平阳等地,人们于此日采集“十样白”(也有“三样白”的说法),以煨乌骨白毛鸡(或鸭子),据说食后可滋补身体。这“十样白”是十种带“白”字的草药,如白木槿、白毛苦等,与“白露”字面相应。

养生

    早晚及时添加衣服

    注意营养养肺润燥

    夜晚睡卧不可贪凉

总之,了解了解中国传统文化对于我们来说是有利而无害的。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8-04-27

白露是农历二十四节气的第十五个节气,当太阳到达黄经165度时为白露,它的到来意味着孟秋时节的结束和仲秋时节的开始。

一、露水是由于温度降低,水汽在地面或近地物体上凝结而成的水珠。所以,白露实际上是表征天气已经转凉。此时昼夜温差能达到十多度,容易诱发伤风感冒或导致旧病复发。

此时要避免鼻腔疾病、哮喘病和支气管病的发生。在这个节气的养生重点是加强身体锻炼,饮食注意养肺。

二、温水泡脚 补养肾气

从白露开始,天气越来越凉,有些人出现手脚冰凉、肢体怕冷、乏力等症状,这是肾气不足的表现,所以白露后应注意补养肾气,这时可以坚持晚上泡脚,用温水泡,水要没过脚腕,时间在15到30分钟,泡到身体微微发热最好。

三动静结合

进入秋季容易出现低沉甚至抑郁的情绪,应注意心理养生,保持愉快的心情,笑可以使肺吸入足量的清气,呼出浊气,加速血脉运行,能使心肺的气血调和。常笑还是一种健身运动,能使胸肌伸展,增大肺活量。

四、饮食清润 喝粥防燥

秋季对应的是肺,因此白露时节要注意养肺。但肺喜润不喜燥,所以白露季节不能一味进补,建议在饮食上宜以清淡、易消化且富含维生素的素食为主,多吃梨、银耳、蜂蜜、百合、枸杞、萝卜、豆制品等,多吃橙黄色蔬菜,比如南瓜、红萝卜等。

五、早睡早起

秋天早晨天高气爽,空气清新,是一天中空气最为湿润的好时候,早睡早起,以利收敛神气,使肺不受秋燥的损害,从而保持充沛的活力。天气变凉,人的毛孔要闭合起来防着凉,如果过早就把厚衣服穿上,毛孔就会因为受热而张开,突然降温带来的寒气就容易透过毛孔伤人,所以,坊间流传“春捂秋冻”之说,讲究“秋冻”。

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