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方人怎样看中国书法:历史回顾与未来去向

如题所述

~以下内容转自知乎~

首先说事实:

我个人做过这样的一个试验,从碑刻中选取虞世南、欧阳询的一些单字,用半透明的纸摹下来,然后我自己也写一遍这些字来, 再用复印机复印一遍(以掩盖纸张和笔迹的不同)让一些不认识汉字的菲律宾、马来西亚和印度同事看,然后再让它们选出最好看的一个字来。(我个人没怎么练过字,写出来和虞、欧阳两家明显不同。)

结果平均下来,我自己所写的的字被选中的最多 ,超过四成,而虞、欧两家的字则旗鼓相当,各占接近三成。最多的一位同事在十四个字当中选取了九个我写的字为“最佳”。

个人怀疑他们可能因为对我的笔迹更加熟悉(个人上班的空闲时间有时会抄写诗词之类的)而做出如此的判断。

再说看法:

欣赏书法,最开始是形式美,看看字端正不端正,结构平稳不平稳,比例匀称不匀称等等。等到看了一定数量的作品,有了一定欣赏力之后,开始欣赏那些“看起来不端正而能保持端正的”,“看起来不平稳但是能稳住的”,“看起来不匀称但又没有不匀称的”等等,再到后来,又开始觉得那些“端正的不同一般的端正”的,“平稳得不同一般的平稳”的,“匀称得不同一般的匀称”的等等。《书谱》上有“初学分布,但求平正,既至平正,务追险绝,既能险绝,复归平正。”的说法。否定之否定达到肯定。这个断然不是刚刚看到书法的人所能领悟的。如果说一个外国人能一下子就领悟到这其中的形式美,那我只能归于“天赋”,当然有天赋的人是极少数,几乎可以忽略不计。

欣赏了形式美之后有内涵的问题,书法不过是一种形式美,形式美要配上内涵美才更具有意义。比如《兰亭序》是天下第一行书,假使王羲之还活着,用《兰亭序》一模一样的写法写个“尿在外面,说明你短”,还能成为“天下第一行书”么?显然不能,就算有人这么说估计王羲之也得上门去大嘴巴子抽他。不是因为字不一样,是因为内容不一样。《兰亭序》当上第一,有很大一部分原因是因为其展现出的那种“乐而不淫”的情绪。那么要理解这种“乐而不淫”的情绪,外国人就更得费点脑子了,这种文化内涵的东西,是断然不可能靠“天赋”出来的,非得经过长期的浸润才能明白一些。

所以,综上所述,观点是:一个不了解中国文化的外国人,如果有艺术素养、天赋异禀或许可以管窥书法的形式美,但终究是无法了解其内涵之美的。

原文传送门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