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老师好坏对学生的影响有多大

如题所述

第1个回答  2021-01-19

第2个回答  2018-02-05
“老师”——一个神圣的词汇。幼儿园、小学、中学、大学。。。在走上工作岗位之前,我们的生活几乎天天都离不开这个词汇。
“要听老师的话”,“要服从老师的安排”,“要尊重老师”我们几乎也天天被这么教育着。
在学生的心里,尤其是在一个听话的学生的心里,老师是神圣不可侵犯的,老师的话是圣旨,老师怎么说我们就怎么做,从来不敢忤逆。家长的话不听,同样的话如果是老师说的,我们就老老实实照做了。
但是别忘了,老师也是人,是一个普通人,一个凡人,所以,凡人有的感情、情绪、欲望、优点、缺点,他们也都有。
1、给我自信的小学班主任
从一年级到三年级,我的班主任是一位和我妈妈年纪相仿的女老师,姓胡。也许是学习成绩好的原因,胡老师对我一直很好,选我当班长,考试成绩有浮动也从来不责骂。我小时候比较淘气,上自习的时候,我经常好好的课桌不用,把凳子搬到课桌边上,坐在地上把书本放在凳子上写作业,胡老师也从来不管我,给予充分的自由,只要把该完成的课业完成就行。
我确实有被优待,我甚至是当时班里唯一被家访过的学生。一个学生一旦被老师“偏向”,自信心就会爆棚,也许这就是俗话说的“给点儿阳光就灿烂。”那个时候的我特别自信,学习成绩基本稳坐第一把交椅。这种自信也带到了生活中,做什么事都充满信心。
后来我慢慢发现,不只我被优待,其他同学也都很听她的话,并且都很尊敬她。
原因是,她从来不当着全班同学的面批评任何一个人,哪怕是调皮捣蛋的学生范了错,她都是单独叫到办公室去教育,带了我们三年,没有让任何人叫过家长。有的老师为了树立自己的威信,经常对学生板着脸,让学生在他面前大气都不敢出。而胡老师从来不对我们大呼小叫,对待我们就像对待自己的孩子一样爱护,有时候她还把自己的孩子带过来跟我们一起上课一起玩儿。
班里组织活动,胡老师会给很多人分不同的角色,每个人几乎都有机会负责一个小小的工作。分完工后,她基本不干预,让我们自己充分发挥,在她的信任下,我们每次都能完成任务。
因为家庭的原因,胡老师只带了我们三年就调离了我们学校,她走的时候我们都去送她,我印象特别深刻,当时还有一个被她责罚过的男生躲在教学楼后面哭了好久。
胡老师不但教给我们知识,还给予了我们充分的尊重,充分的信任和充分的自由。直到今天,我都仍然相信,我在工作、学习和生活中的自信心很大程度上源自于胡老师当时对我的影响。
2、让我懂得“势利”的音乐老师
初中的时候,我们学校有一个多才多艺的音乐老师,他在教学之外还开了一个音乐班,这个学校也是允许的,因为他在学校已经执教多年,他教的很多学生都考上了音乐学校。学校也乐得发展学生多方面才艺以提高升学率,为此还单独开辟了一间音乐教室。

出于从小对音乐的爱好,我对这个老师崇拜得五体投地。二胡、扬琴、琵琶、柳琴、笛子、手风琴等等,他全都能教。他收了很多学生,一到放学,那些学生就在音乐教室里开始练习,里面总能传出悦耳的琴声,有时候大家还来一个合奏,像一场音乐会,感觉棒极了!
在听到我要学琵琶的要求之后,我的父母强烈反对,尤其是父亲,坚决不同意!面朝黄土背朝天的父母对我寄予了很高的期望,他们希望我通过考学这条路走出农村这片土地去。
可我当时是铁了心要学习一门乐器的,看着其他同学在教室里弹奏我心里崩提多难过了。从提出要求之后,我每周回家都跟父亲理论(当时是住宿,一周回一次家),一把鼻涕一把泪的诉说着我有多么想学弹琵琶,绝对不会影响学习之类的。几个星期之后父亲看我是来真的,在我的眼泪攻势下终于答应让我先试试。

于是我跟着当时班里一个已经在音乐老师那儿学习了很长一段时间的学生走进了音乐教室。教室里学习乐器的学生不少,过了一会儿,老师发现来了一个陌生的面孔,就走到我俩跟前询问情况,在得知我过来试学几天的时候,面无表情的问了句:哦,还没交学费的是吧?我嗯了一声,他停顿了一下,然后面无表情地走开了,去辅导别的学生。
是的,没有对一个新来的一无所知的学生进行任何指导,连基本的抱琵琶的姿势和基本的指法都没有指导一句就走了。
接下来的三天,我天天跟着我那个同学去音乐教室,那位老师始终没有辅导我一次。同时,我观察到这位老师有几个重点辅导的学生,天天会纠正那几个同学的错误,但奇怪的是,那几个学生并不是这些学生里面弹奏的比较好的,并不是天分很突出的学生。后来在我同学口中得知了一个我不愿意承认的真相——那几个学生的家长私下里常常给这位老师送礼!
对于一个初中生幼小的心灵,这无疑是一个致命的打击。这个真相完全击溃了我想学琵琶的决心,这么多天的决心。我曾经那么崇拜的老师,就因为家长送了一点点礼就会差别对待,原来他并不是一视同仁的,他怎么这样啊?这是我当时的第一反应。
可转念一想,是啊,你没教学费,我凭什么教你?那么多学生等着我去教呢,人家可都是付了钱的。给的多的,我当然要多花些心思重点辅导。这无可厚非!
无意中得知的一个真相,让我的心一下子冷下来,什么是人情冷暖,什么叫势利,真真切切地体会到了。所以,哭哭啼啼辛辛苦苦争取来的机会,我只去了三天就再也没去过。
从那之后我对这样的人特别敏感,人群中一眼就能看出势利的人来,然后躲得远远的,看不惯,我选择躲避。
3、一句话打翻往日恩情
又是一年高考时,这让我想起了我的高中班主任。班主任当时也是我们的数学老师,平时教学也算耐心细致。每一道题都掰开了揉碎了讲,即使很简单的题,坐在下面的学生都已经知道答案了他也要把步骤都演示在黑板上,直至最后结果。
对于这样的老师,很多学生,尤其是聪明学习好的学生多少有点儿不耐烦。我却还是比较尊敬的。知道他那种细致是不放心,恐怕有的同学听不懂,不知道下一步是什么,因此都一一板书出来。
高考结束,我的成绩特别巧,正好跟当年的重点一本分数线一模一样。这下可难坏了我这个毫无经验的高中生。第一次报志愿,怎么报合适呢?既不想报高了落榜,也不想浪费了自己的分数报一个一般的院校,自己的分数正好够的学校是最恰当的选择。可我没经验啊,我只知道每个学校大概往年的录取分数线,可拿不定主意啊。我多希望有个人能给我点指导意见啊。拿着填报志愿指导书和志愿表,犹豫了一上午举棋不定,不知道该怎么办才好。这时候我忽然想到了班主任,或许他能给我一些建议。
于是我拿着志愿表走到了班主任面前。怀着忐忑而羞赧的心情,我怯怯地问了一句:张老师,您觉得我的成绩报考XX大学行不行?
老师看了我一眼,一脸惊讶很快又转为淡漠,迅速而漫不经心地回答我说:我哪儿知道啊。
然后,就没有然后了。没有任何其他话语。
我哪儿知道啊。我哪儿知道啊。
至今我还记得这句话。面对一个站在人生十字路口迷茫得不知所措鼓起勇气满怀信任的地跑去求助的学生,他的回答竟然是“我哪儿知道啊”,潜台词是:你竟然跑来问我?
或许他可以说:这么重要的事情,真是轻易不敢给你们建议,报高了怕耽误你们一辈子,报低了怕你们委屈。他也可以说:这个学校往年的分数线是在重点线上下,但是每年高考的情况都不一样,不确定因素太多,包括每年的考生数量、大家报志愿的集中程度等等,复杂因素太多。他还可以说:把你们带到毕业了,知识我可以解答,这个问题真是解答不了,关系你们人生的大事,这一次需要你们自己来做决定了。
然而,这些都不是。
三年,带我们这个班他确实付出了很多辛苦,我一直也是很尊敬的,没想到这临门一脚,将我的心踹出十万八千里。
也许是我太记仇了,毕业多年,偶尔同学们组织去看班主任,我从没去过。再见面,应该心中只有感恩其他惩罚责骂应该都忽略不计了。当然,多年过去,我心中也没有任何埋怨和怨恨了,但是我担心偶然间我又会想起那句话,我怕我隐藏不了自己的心情,我永远无法忘记当年他回答我时漫不经心事不关己的那种神情和语气。
一日为师终生为师
长大后,我们能够有自己的思想和辨别能力,我们也知道哪些事情哪些话我们应该放在心上,哪些话就一带而过随风飘散。
但在学生时代,我们的心智还不成熟,我们的人生观价值观都还没有定型,我们还没有足够的辨别能力,我们的身心都还在学习成长阶段,老师的一句话、一个动作、一个眼神都可能给我们带来一生的影响。“一日为师终生为师”或许还有这个层面的解释。
我并不想教人如何为人师表,我也没这个能力,只是站在一个学生的角度,希望还在学生时期的心灵能够得到来自于老师的正面影响,形成一个健康的人格。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相似回答